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碧岩錄 聖諦第一義

碧岩錄 聖諦第一義

垂示云:

隔山見煙,早知是火。

隔牆見角,便知是牛。

舉一明三,目機銖兩,是衲僧家尋常茶飯。

至於截斷眾流,東涌西沒,逆順縱橫,與奪自在,正當恁(nèn那麼)么時,且道是什麼人行履處?看取雪竇葛藤。

舉:

梁武帝問達摩大師:「如何是聖諦第一義?」

摩云:「廓然無聖!」

帝曰:「對朕者誰?」

摩云:「不識。」

帝不契,達摩遂渡江至魏。帝後舉問志公。

志公云:「陛下還識此人否?」

帝云:「不識。」

志公云:「此是觀音大士,傳佛心印。」

帝悔,遂遣使去請。

志公云:「莫道陛下發使去取,闔國人去,他亦不回。」

達摩遙觀此土有大乘根器,遂泛海得得而來,單傳心印,開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若恁么見得,便有自由分,不隨一切語言轉,脫體現成,便能於後頭與武帝對談,並二祖安心處,自然見得。無計較情塵,一刀截斷,洒洒落落,何必更分是分非,辨得辨失!雖然恁么,能有幾人?

武帝嘗披袈裟,自講《放光般若經》,感得天花亂墜、地變黃金,辦道奉佛,誥詔天下,起寺度僧,依教修行,人謂之佛心天子。

達摩初見武帝,帝問:「朕起寺度僧,有何功德?」

摩云:「無功德。」

早是惡水驀頭澆。若透得這個「無功德」話,許爾親見達摩。

且道,起寺度僧,為什麼都無功德?此意在什麼處?

帝與婁約法師、傅大士、昭明太子,持論真俗二諦。

據教中說,真諦以明非有,俗諦以明非無,真俗不二,即是聖諦第一義。此是教家極妙窮玄處。

帝便拈此極則處,問達摩:「如何是聖諦第一義?」

摩云:「廓然無聖。」

天下衲僧跳不出,達摩與他一刀截斷。如今人多少錯會,卻去弄精魂、瞠眼睛,雲「廓然無聖。」且喜沒交涉!

五祖先師嘗說:「只這廓然無聖,若人透得,歸家穩坐。」

一等是打葛藤!不妨與他打破漆桶,達摩就中奇特。

所以道,「參得一句透,千句萬句一時透」,自然坐得斷、把得定。

古人道:

粉骨碎身未足酬,

一句瞭然超百億。

達摩劈頭與他一拶,多少漏逗了也。帝不省,卻以人我見故,

再問:「對朕者誰?」

達摩慈悲忒殺,又向道「不識」。

直得武帝眼目定動,不知落處。是何言說!到這裡有事無事,拈來即不堪。

端和尚有頌云:

一箭尋常落一雕,

更加一箭已相饒。

直歸少室峰前坐,

梁主休言更去招。

復云:「誰欲招?」

帝不契,遂潛出國。這老漢只得懡羅(羞慚),渡江至魏。時魏孝明帝當位,乃北人種族,姓拓跋氏,後來方名中國。達摩至彼,亦不出見。

直過少林,面壁九年,接得二祖,彼方號為「壁觀婆羅門」。

梁武帝後問志公,公云:「陛下還識此人否?」帝曰:「不識。」且道與達摩道底,是同是別?似則也似,是則不是。

人多錯會道,「前來達摩是答他禪,後來武帝是對他志公,乃相識之識」。且得沒交涉!當時志公恁么問,且道作么生祗對?何不一棒打殺,免見搽胡(亦作「糊」)!武帝卻供他款,道「不識」,志公見機而作,便云:「此是觀音大士,傳佛心印。」帝悔,遂遣使去取。好不唧!當時等他道「此是觀音大士,傳佛心印」,亦好擯他出國,猶較些子。

人傳志公天鑒十三年化去,達摩普通元年方來,自隔七年,何故卻道同時相見?此必是謬傳。據傳中所載,如今不論這事,只要知他大綱。且道達摩是觀音,志公是觀音,阿那個是端的底觀音?既是觀音,為什麼卻有兩個?何止兩個,成群作隊。

時後魏光統律師、菩提流支三藏,與師論議,師「斥相指心」,而褊(褊,狹窄)局之量自不堪任,竟起害心,數加毒藥。至第六度,化緣已畢,傳法得人,遂不復救,端居而逝,葬於熊耳山定林寺。

後魏宋雲奉使,於蔥嶺遇師手攜只履而往。

武帝追憶,自撰碑文云:

嗟夫,

見之不見,

逢之不逢,

遇之不遇,

今之古之,

怨之恨之。

復贊云:

心有也,曠劫而滯凡夫。

心無也,剎那而登妙覺。

且道,達摩即今在什麼處?蹉過也不知。

— 節選《碧岩錄》.圓悟克勤

拓展閱讀

圓悟克勤禪師,北宋末、南宋初臨濟宗高僧,字無著,號佛果,五祖法演禪師之法嗣。生於北宋嘉祐八年(1063),示寂於南宋紹興五年(1135),世壽七十三歲,僧臘約六十年,戒臘五十四年。

師家世業儒,兒時即穎異非凡,日記千言,合家寄以厚望。偶游妙寂寺,見佛書如睹舊物,戀念不舍。遂辭親依自省禪師落髮,復從文照禪師習講說,從敏行禪師學《楞嚴經》。

因病瀕死,離寺出走,請真覺勝禪師,言下有省,乃徒步出蜀,參方問道。先後拜謁過金鑾信、大溈喆、黃龍心、東林度諸大德尊宿,皆見而驚喜,許為法器,晦堂老人尤加稱賞,預言師他日必為臨濟一宗之柱石。

師後到湖北蘄州,參謁五祖法演禪師,以歷年所學稟告,法演禪師不以為然,指其只及皮毛,未窺精髓。師不解,出言不遜,憤然辭去。

在游鎮江金山途中,師染傷寒困極,試以平日所學對治,了不得力。於是病痊即返蘄州,法演禪師一見大喜,命為侍者,並隨時隨地儘力開導指授。師乃心領意會,精進迅猛,終於大悟。法演禪師遍告山中諸耆宿長老曰:「我侍者參得禪也!」由是名顯。

南宋立,師住鎮江金山寺,適宋高宗巡視揚州,詔入對,稱旨,賜號「圓悟禪師」,敕住雲居,復得雲居住持善悟禪師及惠洪禪師等馳函相邀,遂於建炎元年(1127)十一月六日至江西雲居山,任真如禪院住持。

師始入雲居真如方丈,即盛讚雲居乃鍛煉佛祖宗師之大洪爐,並作七絕偈語數首,以謝宋高宗賜號並詔住雲居之恩。

住雲居之日,師任門下高足大慧宗杲為首座、丹霞端裕為知客、虎邱紹隆為藏主,座下輔佐執事盡皆俊彥,人才濟濟。

一時天下名僧大德莫不欽仰讚譽,緇素信眾盡皆奔走趨從。雖值金兵南渡、時局混亂之際,雲居山真如寺佛法大盛,氣象聿新,合寺僧眾仍聚有五百人以上。

後數年,師年老思念故土,乃辭位還蜀,仍住成都昭覺寺。後圓寂於成都,塔於昭覺寺右側,謚真覺禪師,塔號寂照。

—節選《雲居法匯》

雪中明月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居山真如禪寺 的精彩文章:

仰山指雪向上事 冰霜里外映法身

TAG:雲居山真如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