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厄爾尼諾提前來?澳大利亞已進入煉獄模式,我國可能要過個暖冬

厄爾尼諾提前來?澳大利亞已進入煉獄模式,我國可能要過個暖冬

據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最新數據,全球新一輪厄爾尼諾可能即將到來,預計到2月份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概率高達90%。本周,澳大利亞率先開啟了「煉獄」模式,自東而西運動的太平洋暖流掀起強大的「熱浪」撲向大洋洲。這或許正是此次厄爾尼諾的前奏。

截至目前,澳大利亞已發布紅色緊急預警。新南威爾士州的一些城鎮持續遭受40℃的殘酷溫度,而位於西澳大利亞的一些地區幾乎每個月都會出現至少40°C的高溫現象。

據澳大利亞氣象部門發布數據,全國最高氣溫已高達120.7華氏度(49.3攝氏度),部分地區的24小時最低溫度仍達到了91°F(33℃)。在全國範圍內,平均最高溫度要比往年高出8-12℃,多地高溫紀錄連續被打破。從地圖可以看到,彷彿整個澳大利亞變成了一架油鍋,其中南海岸的高溫現象甚至導致蝙蝠從樹上掉落。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極端的高溫、乾旱天氣與即將來臨的厄爾尼諾現象不無關係,存在提前來臨的可能性。厄爾尼諾現象的前兆包括:印度尼西亞、印度洋和大洋洲氣壓上升;太平洋中部、東部的海平面氣壓下降,形成「蹺蹺板效應」;位於南美洲附近的暖空氣流上升,導致沙漠地區出現將於;暖空氣則穿過東亞、東南亞地區擴散至印度洋。

談及厄爾尼諾的產生原因, 研究發現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與地球自轉速度變化有關。自二十世紀50年代以來,地球自轉速度破壞了過去10年尺度的平均加速度分布,一反常態呈4~5年的波動變化,一些較強的厄爾尼諾年平均發生在地球自轉速度發生重大轉折年裡,特別是自轉變慢的年份。

地轉速率短期變化與赤道東太平洋海溫變化呈反相關,即地轉速率短期加速時,赤道東太平洋海溫降低;反之,地轉速率短期減慢時,赤道東太平洋海溫升高。這表明,地球自轉減慢可能是形成厄爾尼諾現象的主要原因。

正常來說,厄爾尼諾會導致全球的平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顯增多,這導致了太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國家洪澇災害頻繁。但對印度、印尼和澳大利亞來說,則表現為極端的乾旱與高溫天氣,對許多不耐旱的農作物產生危害。

當厄爾尼諾現象持續時間超過5個月時,即升級為厄爾尼諾事件。對我國而言,厄爾尼諾初期會導致暖冬。若持續至夏天,南方將較大概率發生暴雨洪澇災害,而北方則表現為高溫乾旱天氣,東北出現「冷夏」。此外,屆時東南沿海地區登陸的西太平洋熱帶風暴(颱風)將比正常年份偏少。比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是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第二年,且當年都有比較大的洪水發生。

研究人員表示,隨著全球氣候變化不斷發展,如今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未來對全球氣候模型的建立將變得至關重要。

作者/朱張航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大觀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警告:下月厄爾尼諾即將來襲,氣溫上升至少1.5攝氏度!
20億美元阻止全球變暖?專家:目前最廉價的地球工程,但不完美

TAG:環球科學大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