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平天國國運之戰:首義五大王被800壯士伏擊,南王陣亡

太平天國國運之戰:首義五大王被800壯士伏擊,南王陣亡

1852年4月,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北上,而後圍攻廣西省會桂林,被向榮、江忠源等人擊敗,而後撤圍北上,直奔長沙。1852年6月,太平天國首義五大王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帶著大部隊來到桂北全州,打算順著湘江而下直抵長沙,給清王朝一個「驚喜」。由於太平軍攻擊全州過於順利,尾隨清軍只敢觀望而不敢發起進攻,所以此時洪秀全等人對賽尚阿、向榮、和春等綠營兵統帥十分藐視。為此,太平軍全體將士及其家屬均登船走水路,湘江兩岸則未派一兵一卒做掩護,災難就此發生。

江忠源,湘軍祖師爺,以義氣聞名天下,曾獨自一人背著老鄉屍體從北京回到湖南老家安葬,深受時人好評。由於清軍內鬥嚴重,互不配合,江忠源只好獨自帶著800楚勇來到全州蓑衣渡設伏,因為他料定太平軍必經此處。1852年6月,太平軍途經蓑衣渡時受到江忠源伏擊,3000千多廣西老兵血灑湘江,南王馮雲山陣亡。若不是江忠源兵力單薄,無法防守東岸,估計太平天國就此打住了。此戰對太平天國影響很大,甚至可以說是決定國運之一戰,為太平天國失敗埋下了伏筆。

其一、南王馮雲山陣亡,太平天國內部權力失衡,為天京事變埋下隱患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拜上帝教和太平天國的實際締造者是南王馮雲山,沒有他披荊斬棘,深入不毛,前往距離家鄉一千里開外的紫荊山傳教,洪秀全估計一輩子只能在鄉村干私塾這一行。馮雲山站穩腳跟後,洪秀全就來摘桃,所以大夥對馮雲山非常尊敬,堪願服從他指揮。要知道,楊秀清、韋昌輝、蕭朝貴、石達開、胡以晃、曾天養、羅大綱等這些牛人,無不是他發展進拜上帝教的,馮雲山就是他們的領路人。只要有馮雲山在,取得「代天父傳言」的楊秀清就會有所收斂,至少不敢明目張胆地欺壓諸王。馮雲山一死,太平天國「三駕馬車」中就只剩下楊秀清、蕭朝貴兩人,蕭朝貴善長軍事而非政治,玩權謀幹不過楊秀清,太平天國權力就此失衡。沒了馮雲山的制約,楊秀清越來越放肆,從不把包括天王在內的同僚放在眼裡,最終釀成「天京事變」,太平天國由盛轉衰。此外,馮雲山是政治奇才,也是太平天國理性派的代表,不會搞「裝神弄鬼」這一套來糊弄老百姓和知識分子;只要有他在,拜上帝教就有轉型的可能,太平天國就有希望獲得知識分子的擁戴,推翻清朝的可能性就很大。

其二、太平軍老兵損失過多,無法如期攻取長沙,湘軍有了誕生的土壤

太平天國從永安突圍後,便定下了攻取長沙進而席捲湖南之作戰方針,可惜蓑衣渡慘敗,該計劃被迫延遲,大軍無法如期攻取長沙。楊秀清時期,實行「精兵路線」,對士兵的挑選和訓練都有嚴格要求,所以太平軍總數不是很多,但戰鬥力卻非常強悍,經常吊打八旗和綠營。蓑衣渡慘敗後,從廣西出來的老兵已經傷亡殆盡,進入湖南時已經不足4000人。為此,東王楊秀清只能放棄攻打長沙之計劃,先在道州、永州、郴州一帶招兵,而且招的大部分還是紀律散漫的天地會武裝,他們旋即又投降清朝。當時,長沙守軍不足兩千,若是沒有蓑衣渡之慘敗拿下這座城池問題不大,只要長沙在手,湖南各地天地會武裝就會紛紛響應,曾國藩將再也沒有興辦湘軍之土壤。很遺憾,這一切都因蓑衣渡之敗而化為烏有。

其三、江忠源楚勇一戰成名,給了咸豐、曾國藩等人創辦地主武裝之信心

清兵入關以來,為了維護王朝統治,組建了兩支正規軍,即是八旗和綠營,總兵力60萬。到了乾隆後期,不但昔日「滿萬不可戰」的八旗成為擺設,連後起之秀的綠營也是腐敗不堪,軍隊吸食鴉片現象嚴重,賭博成風,殺敵不足而擾民有餘。例如,在象州中平,1000綠營兵遇到太平軍一小分隊來襲,據說人數僅為7人,可誰知,這1000綠營兵居然不戰而逃,實在是搞笑。正因為如此,太平軍在廣西期間才能屢次以少勝多,屢屢從虎口脫險,並在1853年3月,也就是距金田起義兩年零兩個月,殺入南京,佔據大清東南半壁江山。若是按此趨勢,大軍攻破北京是遲早的事。不過,江忠源以區區八百楚勇(民兵)卻在蓑衣渡將太平軍首義五大王打得懷疑人生,這就給了咸豐、曾國藩、羅澤南、左宗棠等人創辦湘軍以極大信心,太平軍迎來最大對手和剋星。

其四、洪秀全表現不佳,暴露出其低下之軍政水平,刺激了楊秀清野心

蓑衣渡慘敗之原因眾多,而最重要的一條便是洪秀全輕敵,不把屢次被太平軍擊敗的清軍放在眼裡,全體將士上船,兩岸不派兵掩護,自食其果。洪秀全名義上是太平天國的最高領袖,但其軍政能力不是一般低下,只要由他出面組織的戰役一般都是損失慘重,「蓑衣渡戰役」、「雨花台戰役」、「進北攻南作戰」,無不是將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軍政才能不行也就算了,洪秀全革命意志與信念還十分不堅定,遇到危險時就想打退堂鼓。早年傳教時遇到困難,自己跑回廣東而馮雲山卻能披荊斬棘,白手起家。蓑衣渡大戰後,太平軍精銳損失慘重,洪秀全居然動了回兩廣打游擊的念頭,若不是楊秀清以「天父下凡」強勢推行「道州決策」之計劃,估計太平軍就淪為一幫烏合之眾了,永無翻身之可能。楊秀清能力強,野心也不小,既然洪天王不得力,那就不要怪臣子不忠了。

綜上所述,蓑衣渡戰役規模雖然不大,卻影響了太平天國歷史走向,成為晚清歷史的一大轉折點。試想,若是沒有蓑衣渡戰役,馮雲山不犧牲,蕭朝貴也不至於在兵力缺乏時親自指揮攻擊長沙而陣亡,太平軍可否戰勝清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陳玉成巔峰之一戰:擊斃湘軍第一悍將,陣斬曾國藩六弟
安慶陷落後,為何陳玉成非要去廬州而不守天京?兩個字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