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德軍巷戰為什麼打不過蘇軍?硬體是硬傷

德軍巷戰為什麼打不過蘇軍?硬體是硬傷

步兵是一支軍隊的基本組成部分,步兵戰術也一直是最被軍事理論家們重視的戰術,並且隨著時代、裝備的不同而不斷革新,但有一種戰爭形式令所有的步兵戰術理論都失效,只能靠雙方將士們的勇氣和鮮血來填平,這便是巷戰。

德軍巷戰為什麼打不過蘇軍?硬體是硬傷

真正讓世人見識到巷戰慘烈的戰役莫過於二戰時蘇德雙方,從斯大林格勒到布達佩斯,再從布拉格到柏林,可以說若是給世界歷史上的巷戰排個名,蘇德這幾次巷戰絕對是能排進前五的。

德軍巷戰為什麼打不過蘇軍?硬體是硬傷

但奇怪的是,戰爭本來是輸贏相當的,但縱觀蘇德巷戰,每次都是以德軍失敗告終,這其中固然有戰略本身的問題,可即使每次德軍都能讓蘇軍付出更慘重的代價,但被打退的卻屢屢是德軍自己,這又有什麼門道?

這就要從德軍步兵的裝備來說了,因為在巷戰這種環境,任何訓練有素和技戰術都失去了作用,雙方比拼的就是誰的意志更頑強,誰手裡的傢伙更好用。

從戰鬥意志來講,其實雙方都相差無幾,所以重點就在於裝備的問題。

德軍巷戰為什麼打不過蘇軍?硬體是硬傷

德軍步兵手中最出彩的莫過於通用機槍,也就是MG34和MG42,再就是設計先進的MP40衝鋒槍,Kar98步槍雖然性能不俗,但在巷戰環境下除了當狙擊步槍就沒有別的用處了,所以綜合來看,德軍手中還真沒有最適合巷戰的武器,常常被蘇軍壓著打也就不足為奇,之所以屢屢造成蘇軍重大傷亡,還不如說是高超的戰鬥素質起到的作用。

德軍巷戰為什麼打不過蘇軍?硬體是硬傷

反觀蘇軍,從戰前就開始列裝SVT-40半自動步槍,但這種步槍生產起來費時費力,即使到了用慣莫辛納甘的士兵手裡,故障率也居高不下,所以SVT-40在戰爭爆發後就立即退居二線,讓位給給適合蘇軍士兵的莫辛納甘。

德軍巷戰為什麼打不過蘇軍?硬體是硬傷

正所謂牆內開花牆外香,德軍繳獲這把半自動步槍之後簡直如獲至寶,這槍不但彈容量比Kar98多一倍,彈匣式供彈也更方便,還省去了拉槍栓的時間,短時間內輸出大量火力,正好填補了德軍火力空白,所以德國人不但自己在用,還送往後方讓德國設計師們趕緊開發一種與之類似的步槍,也就是後來的G43。

德軍巷戰為什麼打不過蘇軍?硬體是硬傷

不過真正給蘇軍帶來壓倒性優勢的還是波波沙-41衝鋒槍,這種有效射程只有100米的衝鋒槍在野戰時雖然沒多大用,但到了短兵相接的巷戰就立即化身成為「屠德神器」,71發的超大容量彈鼓比德軍的MP40衝鋒槍多一倍有餘,試想,你和敵人同時開槍,你一個彈匣打完了,他還在打,你換上一個彈匣又打完了,他還沒打完第一個彈鼓,這種時候誰佔優勢不言而喻。

德軍巷戰為什麼打不過蘇軍?硬體是硬傷

更重要的是,對於德國人來說,繳獲使用波波沙-41甚至沒有後勤上的問題,因為波波沙的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彈本身就是在德國7.63毫米手槍彈上發展而來,而德軍此時還有不少庫存的7.63毫米子彈,所以德國人自己就能為繳獲的波波沙-41提供子彈,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

所以裝備雖不是決定戰爭勝敗的唯一要素,但毫無疑問,佔據了裝備先進優勢的一方,至少仗會打得更加順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威武侯 的精彩文章:

解放軍戰士練槍法要掛水壺磚頭,有多大作用?
小國大槍:盤點比利時的著名槍械

TAG:威武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