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83歲老專家獲八百萬獎勵,這一雷達有多猛?

83歲老專家獲八百萬獎勵,這一雷達有多猛?

傳統的雷達雖有「千里眼」之稱,但也有「看」不到的地方,那就是受制於地球曲率的影響,普通雷達對海平面高度的目標,探測距離往往不超過40公里。因此,將雷達天線的位置布置到越高就能起到「登高望遠」的作用,進入21世紀以後,面對越來越多的空中、海上威脅,世界各國不惜重金研發和裝備各種遠程探測雷達,因此,如何讓雷達無視地球曲率,使其有效探測到地平線以下的目標,一直是各國科學家研究的重點。

在國外嚴密技術封鎖的情況下,我國的雷達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落後到先進,完善了性能,終於具備了凝視藍天的能力。2016年珠海航展,我國多種遠程、反隱身雷達集體亮相,標誌著中國雷達技術開始邁入世界前列。這一切離不開一個人,他就是著名雷達專家劉永坦院士,從0到1,為海疆雷達打造「火眼金晴」。1982年開始,劉永坦開始研發高頻波超視距雷達,1989年,我國第一個新型雷達站在威海建成。

1990年4月,首次完成對海面艦船的遠距離探測,實現了對海探測的重大突破。次年,劉永坦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11年,我國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能力的高頻地波超視距雷達研製成功,與國際最先進同類雷達相比,系統規模更小、作用距離更遠,造價更低。2015年,劉永坦團隊再次獲得國家科技一等獎,而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劉永坦院士再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並獲得800萬獎勵。

高頻地波超視距雷達可以對我國海洋進行全覆蓋監控,該雷達具有很強的環繞傳播特性,實際上就是可以無視地球曲率,沿著海水表面可傳遞電磁波,同時該地波雷達還不受地球軌跡限制,對遠距離水面艦船進行超視距探測。除此之外,高頻地波雷達還具備了極強的反隱身性能,無論是DDG-1000、瀕海戰鬥艦這類隱身艦艇,還是超低空飛行空防的飛機,隱身戰機或巡航導彈等目標,高頻地波雷達都能對其實現良好的探測與跟蹤。

在用作岸基雷達的時候高頻地波超視距雷達作為一款價格低廉的雷達系統,能夠在沿海部署,不間斷監視領海和200海里的經濟區,目前世界上先進的高頻地波雷達探測距離約為300公里,而我國的地波雷達探測距離達400公里以上,性能僅次於美國現役的天波雷達。

為鑄就出一面「照妖鏡」打造一支海防「雷達鐵軍」,劉永坦院士一干就是40年,不以困難為斷點,不以成就為終點,這種科研精神對我們來說是激勵,更是嚮導,如今,剛領完800萬巨獎的「80後」老院士又許下了新的願望,將帶領團隊向小型化雷達進軍讓技術造價更低,功能性能更優,更好的保衛祖國邊疆,

圖片來源網路,歡迎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獃說 的精彩文章:

核電磁脈衝突襲沒法破解?全球最大測試設施讓美早有準備

TAG:阿獃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