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故事:貧困戶王老太

故事:貧困戶王老太

文/龍遠培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故事:貧困戶王老太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王老太今年65歲,和老伴張老頭養育了2個女兒,早年,王老太的大女兒遠嫁他鄉。二女兒因為腿腳略帶殘疾與本村一位老實巴交的男人成了家。

二女兒雖然近在咫尺,但早年成家的時候就分門立戶了,所以,王老太和老伴一直與兩間老房子相依相伴。因為年事已高,加之和老伴都有這樣那樣的病,靠勞力掙錢不行了,所以,王老太和老伴也是村裡的貧困戶。

雖然是貧困戶,但性格倔強的王老太卻不服窮。每年種地的糧食能夠養兩三頭豬,屋後的雞舍里,30多隻雞活蹦亂跳的。別看居住的是老房子,可周圍團轉收拾乾淨整潔,室內,儘管沒幾件像樣的傢具,但擺放的也是整齊有序。

聯繫她家的鎮幹部小張是去年剛參加工作的小夥子,第一次到她家的時候就說,王婆婆,我是來幫你們家脫貧的,您二老有什麼要求儘管提,我一定想辦法幫你們解決。

王老太一看小張就樂了,你呀,和我大外孫的年紀差不多,要幫我,那好,我有5畝承包地,你今年就幫我種上玉米吧!到秋季收成好的話算收入帳也是兩千塊多啊!

張老頭白了老伴一眼:人家小張是搞工作的人,咋幫你種地?再說,犁地、下種、除草、施肥連同收玉米,人家小張哪有時間為你一家在地里忙乎啊?

王老太一眼瞪住老伴,不種地?那他咋個幫我們脫貧?又張望著小張說,一會跟你張爺爺去地里看看,熟悉一下地在什麼地方,然後去鎮上問問賣種子肥料的攤主,今年都有哪些玉米種,給我算算5畝地需要好多種子肥料錢,我好準備。

「哎哎!」小張嘴上乾淨利落的答應,可心裡一緊:看來,是遇上難纏的庄稼人了!難不成今年我真要給王婆婆家干一年的農活?

看完王老太家的地,小張回到鎮上就去幫王老太詢問玉米種的種類和化肥的需求量並一一記在筆記本上。

本來,小張計劃第二天去王老太家,誰知當天下午,縣裡通知他去參加一個培訓,這一去就是一周時間。

從縣城回來後,小張第一時間就去王老太家,當他把羅列好的玉米種的品種和化肥的需要量一五一十的告訴王老太的時候,王老太說,我要是等你啊就只有明年開春種玉米了哦!

小張撓撓頭:王婆婆,咋的了?

一旁的村主任老劉笑了笑,小張啊!你王婆婆家5畝地的玉米早幾天前就下種了,要等你給王婆婆家種地,別人還不笑話她老人家依賴你啊!

王老太說,小夥子,我和你張爺爺雖然身子骨都不太好,但我們還都能夠下地干點農活,這5畝種玉米我們種了幾十年,一年也就是幾次勞作,犯得著讓你為我們種地?婆婆讓你看看玉米地就是讓你曉得農活是咋回事!

小張不好意思地笑笑,原來是王婆婆考我啊!

故事:貧困戶王老太

按照鎮上的要求,村裡的老房子都要統一風貌改造,王老太家的也不例外。可是,當小張第一次上門做動員工作的時候,王老太竟然拒絕了。老人說,老房子住幾十年習慣了,一下子粉的白的紅的看到還扎眼,反正,人也老了,就不費政府的心了。

此後的好幾次,任憑小張怎麼說,王老太就是不同意。這事一拖就是10多天。

一天,小張正在給村裡的一戶人家刷房子,王老太找到他說,小夥子,空了請你把我的房子也刷了。小張說王婆婆您不是不同意嗎,幹嘛又要刷啊?王老太支支吾吾道,看到周圍老房子刷的像新房子樣漂漂亮亮,自己的老房子就土裡土氣的了,還,還是刷了吧!

小張咧咧嘴笑道,好的,王婆婆,我明天就去您家刷房子。

王老太家就在公路邊,一個大壩子是他們家最寬敞的地方,也是鄰居們閑下來聚會聊天的地方。所以,王老太常說,他們家隨時像村裡開會一樣熱鬧得很。

某一天,幾個婦女和老人正在王老太的院壩里閑聊,一個中年人和一個年輕人來到他們這裡問路,說是要看看村裡有沒有什麼土特產賣。交談中,中年人問,你們這裡是貧困村嗎?政府扶貧搞的怎麼樣啊?這一問,鄉親們嘮叨開了。有說好的,有不滿意的,有發牢騷怨天尤人的,也有抱怨村組幹部優親厚友,七嘴八舌沒個停。中年人聽得很認真還不時插話問這問那,年輕人則在一個本本上不停的寫字。

等大夥都不啥言語了,王老太說,你們也都莫埋怨這嘀咕那的,你們看看,這幾年政府給我們村還是做了不少事情吧:水泥路都打到每家每戶了吧!3口蓄水池是政府昨年給打的吧!上個月什麼農網改造,我妹妹家那麼高是山就兩戶人,都專門栽水泥桿了呢!還有,這個老房子都粉刷的像新房子樣!前幾天,小張說政府還要在我們村建藤椒和中藥材,讓大夥在家門口掙錢。所以,我對政府的扶貧是拍雙手滿意的。

中年人聽王老太這麼一說,就問大夥是不是這麼回事。鄉親們說,這些事情確實是政府給村裡做的,都擺在這裡,大家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而且是家家戶戶受益的。

中年人和年輕人又在村裡到處轉了轉,在一些農戶家聊聊天后就坐車走了。

這天下午,小張風急火燎的來到村裡,詢問中年人和年輕人在村裡到了哪些家,問了什麼,說了什麼,看了什麼。鄉親們一五一十的說了情況。小張說,哎!你們知不知道啊,那是省里來的暗訪組。一聽這話,鄉親們像是嚇著了樣,都說是我們不長眼,看不出人家是領導,怪我們管不住嘴,說動說西的。

一旁的王老太卻大大咧咧的說,我就是實話實說。再說了,人家省里的幹部也是明察秋毫的!

又過了幾天,小張忽然帶著幾個人來到王老太家,一起來的還有村裡的幹部和鎮上的王鎮長。小張說,王婆婆,縣裡的陳書記來看您了。一聽是縣裡領導,王老太激動的連手不知道往哪裡放了。

陳書記一坐下來就說,王大媽,我們今天來看看大夥,聽聽您老對扶貧工作的意見啊!中午,我們就在你家吃午飯。

啊?在我家吃午飯?王老太高興的連說好好好!可心裡卻打鼓,這麼多大領導來家裡吃飯,自己沒準備,咋招待人家啊!

陳書記看出王老太的心思,拉著她的手說,王大媽,你坐下我們嘮叨,你看,我們把都把菜買上了,有人去做的。陳書記一發話,隨行的幾位女同志就去廚房忙開了。

這一頓午飯,不僅王老太和老伴吃得香,吃得開心,縣上的陳書記也吃的高興,王老太釀製的玉米酒陳書記還喝了一大杯呢!他和王老太邊吃邊聊,還不忘給王老太碗里夾菜,讓王老太受寵若驚。

自從縣裡的陳書記來王老太家吃了這頓飯以後,王老太家像真的成了村裡的中心,不僅左鄰右舍把這裡作為聚會的場地,就連過路上下的村民也會「順便」來她家院落坐坐,說是沾點喜氣。只是,每每大伙兒聊天的時候,都愛聽王老太說話了,也都相信王老太說的話是真話、實話,甚至還願意聽王老太說的話去做事了。

故事:貧困戶王老太

(圖片來自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散文:剪一段最美的時光
隨筆:兄弟,甭說再見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