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參加完家長會,心痛到懷疑人生。接受孩子不如自己,到底有多難!

參加完家長會,心痛到懷疑人生。接受孩子不如自己,到底有多難!

文/醫知袋鼠麻麻

1

上周去參加女兒學校的家長會,美其名曰家長會,其實就是孩子的一次成績彙報與排名公示。 女兒的成績一直是中不溜,各方面表現都一般,在班裡並不出彩,老師和同學的關注度也不高。

家長會先是語文老師通報語文期中考試的成績,全班50個人,90分以上的有27人,這27人中沒有女兒的名字,我偷偷溜眼掃了一下,被念到名字的家長,都面露欣慰之色。沒有被念到名字的家長,都神色凝重,我也是這些神色凝重家長中的一員。

緊接著數學老師和英語老師也分別念了考試成績,女兒的考試成績依舊平平。

班主任和各科老師都著重表揚了幾個學習成績好的孩子,這些孩子的名字被多次提到,老師把他們的作業、筆記拿出來展示。我也忍不住由衷稱讚,確實很棒,不光字寫得整齊漂亮、讓人賞心悅目,而且邏輯清晰、觀點新穎獨到有深度。這要是我的孩子該多好啊!看看別人家孩子,再對照自己家孩子。孩子不如別人,往往比自己不如別人更讓父母受不了。這種心塞的感覺,唉,不說了,你懂的。

這幾位學霸的家長,也都上台作了演講,在演講中提到平時是如何培養孩子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的。在老師和這幾位家長的描述中,她們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好,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其中有一位男生,不僅學習成績好,還體育好,代表學校參加區運動會拿了田徑一等獎,這個孩子還有愛心,參加各種公益活動。

他的媽媽在上台演講中提到,她是這麼培養孩子的:每天在接孩子放學回家後,先在車裡和孩子談談心,問一下兒子這一天的感受,有哪些開心的事,哪些不開心的事,有什麼收穫和心得。

再想想自己,我在幹什麼?自從有了二寶後,我家女兒老早就自己獨自上學、放學。我下班回到家時,孩子早就睡覺了,早上還沒起床時,孩子已經自己出門上學了。不覺心裡愧疚萬分,我和娃她爸每天為了生計奔波已是自顧不暇,哪裡還有時間每天和孩子談心?

這位媽媽說,兒子寫作業時,她就在旁邊看書,陪著兒子。

女兒寫作業的時候,我卻往往在公司加班或下班途中,擁擠推搡在密不透風的地鐵車廂里。

這位媽媽說,她周六帶娃去圖書館看一整天書。

我家的畫面卻是:周六老公上班,我抱著二寶帶著大寶去市場買菜、洗衣服、拖地。我總不能抱著還在吃奶,動不動就哇哇哭的二寶去圖書館待一天吧,估計不出三分鐘就會被轟出來。

這位媽媽說,她周末和節假日會經常帶孩子去騎馬、射箭、攀岩。

我只能呵呵了,這些運動花費都不低,作為窮人的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自從有了二寶後,因為二寶小,周末沒人看,我們就再也沒帶大寶出去旅遊過,連動物園都戒了,沒時間!

還有一位學霸女生的爸爸在演講中提到,去上海旅遊時,孩子在書店選了一本大部頭的明朝歷史(大部分人都認為很枯燥的歷史書)看得津津有味,而我的孩子卻只愛刷抖音和玩遊戲。不覺悲從心中來,這就是區別呀!

班主任老師說,有好幾位學霸把三國演義文言版有滋有味地看了好幾遍,書中的典故講起來頭頭是道!而我的孩子連三國演義白話版都看不懂。

別人家的孩子在朋友圈曬名著閱讀打卡,我家的孩子在朋友圈曬網遊拿了第一名。

是不是欲哭無淚?!

天天累死累活為了這個家,為了孩子,可誰知孩子也不爭氣,不光智商比不過別人家的娃,還沒別人家娃勤奮努力。

不用等到長大後,現在就已經被優秀的孩子甩了好幾條街了。我們算是實打實的輸在了起跑線上。

人比人氣死人!孩子比孩子簡直讓父母感到人生無望!分分鐘想死的心都有!

想起小時候,我每次考第一時,父親那雖辛勞卻明亮含笑的眼睛。孩子就是父母的希望和動力!後來高考沒考好,父親那明亮的眼睛頓時黯淡了下來。人到中年面臨同樣的處境時,才豁然理解了父親當時的心情。

2

懷二胎時,因為身體原因,孕期在家休假了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我盡量彌補以前上班時的沒時間、沒精力。除了照顧女兒的衣食住行,也自覺承擔起晚上輔導孩子作業的任務。

我也學學霸孩子的媽媽,孩子寫作業時,我在旁邊審核已經寫完的作業。碰上錯題和不懂的地方,我就給孩子講。想想這是一個多麼溫馨的畫面啊!

可真實的情況是:

一道很簡單的應用題,我苦口婆心、掰開了揉碎了,給孩子講,自認為講得已經很清楚明了了。講完滿眼期待的問孩子:「聽懂了嗎?」

女兒說:「不知道!」

「好,媽媽出道題給你做做,檢驗一下,看效果如何?」出了一道類似的題,孩子依然和第一次錯得一模一樣。

看來是沒聽懂,再講一遍。問她聽懂了嗎?不吱聲。好,再出一道題。接著錯。

「你哪兒沒聽懂,告訴媽媽,我重新給你講。」

「我哪兒都沒聽懂!」女兒一臉無辜的說。

「那媽媽再給你講一遍。」

「媽,我渴了,要喝水」五分鐘過去了。

來,再講一遍。「聽懂了嗎?」「媽,我要上廁所」十分鐘過去了。

來做道題,又錯了。「你哪兒沒聽懂,告訴媽媽,我再給你講。」 「媽,我餓了」吃個蘋果、喝杯奶,十分鐘又過去了。

一道題講了七八上十遍,講得老母親我聲音沙啞、口吐白沫,孩子還是一臉懵逼。我這邊一本正經、苦口婆心,她那邊搖頭晃腿、心不在焉、哈欠連天。

我的耐心和好脾氣徹底被磨沒了,氣得我捶胸頓足、怒拍桌子。「聽不懂,沒關係!哪兒不懂,媽媽可以給你講。可你這是什麼學習態度?!弔兒郎當、心不在焉,你有在認真聽我講嗎?」氣得我肚子疼了半宿,一整夜都擔心肚子里的二寶會早產。

之後又輔導時,十有八九到最後都得氣到肚子疼。為了肚子里二寶的安全、我只得忍痛先擱置給大寶檢查作業這項工作。強忍住,直到二寶出生,都沒敢再看大寶的作業。

在給孩子講作業的過程中,我除了懷疑自己的表達能力之外,我還在懷疑孩子的智商。

每次給孩子反覆講一道題,她仍然不明白時,我的心就不由得一陣一陣抽緊,這孩子的智商或許真不是讀書的料?自我感覺自己智商還可以,不由自主的就把矛頭指向老公。「你看孩子智商隨你了吧!你當初就學習成績不好,到現在都笨笨的,害得孩子也笨笨的。我當初真是豬油蒙了心,怎麼會和你結婚?!害得我的聰明基因都被拉低了。如果再選擇一次,為了下一代我肯定不會選擇你,我一定要找一個聰明人結婚。」

娃她爸聽到我這種大言不慚的話,馬上反唇相譏。

「別不要臉了,你學習成績好?你智商高?你怎麼高考還沒我考得好?」

「我那是高考發揮失常了,按我平時的成績,肯定能考得更好!」

「見過不要臉的,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

「誰不要臉?!」

「你不要臉!」

「你才不要臉呢!」

一次孩子的家庭作業輔導很快演變成一場家庭戰爭。

「我小時候挺愛看書的,為啥咱家孩子不愛看書。你天天回家就看電視,孩子根本沒有看書的環境。」

「你沒看電視?只有我一個人看?再說她看書可以去房間里看,因為她看書,全家人都不能看電視?」

「你的手機和電腦能不能設置密碼,別老讓孩子玩遊戲!」

「學校布置了手機和電腦端作業,不讓她用怎麼寫作業呀?」

「那你不能限制她玩電腦和手機的時間嗎?」

「她放學回家時,我還在上班。等我下班到家都幾點了,我又不在,怎麼限制時間?」

。。。。。。

每一次因為孩子的學習而引發的討論,到最後總能準確無誤的上升到夫妻雙方互相的指責上。

3

以前每次參加完家長會,我都會黑著臉回家,劈頭蓋臉的痛罵孩子一頓。這次參加完家長會,我仍然是黑著臉,卻沒打算回家再痛罵孩子了。

聽到優秀家長平時對孩子的教育行為時,我感到羞愧,作為父母我做得太不夠了。我做得不夠好,孩子沒有抱怨我。孩子不夠優秀,我又有什麼理由去一味的指責她呢。

她不夠優秀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造成的呀,我沒有培養她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我沒有帶她去見識這個世界的寬廣和遼闊。甚至她的智商、脾氣、秉性都是遺傳我呀。

我自己很優秀、很出色嗎?並沒有!她沒有嫌棄有我這個平庸、差勁的媽媽,我卻要嫌棄我自己生出來的孩子平凡、普通。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們這輩子沒有實現的理想和願望,寄希望於在孩子身上能實現。往往大部分事與願違!

孩子其時就是我們的翻版,接受不了孩子的普通、平庸,其實是變相的無法接受真實的自己。

打開門的一剎那,閨女滿臉的驚恐,怯怯的問我:「媽媽,老師表揚我了嗎?」

我勉強擠出一絲微笑:「老師表揚你了。」

「真的嗎?」

孩子剛才還惶恐不安的小臉上,瞬間灑滿了陽光。

「老師是不是表揚我畫畫得好?今天家長會黑板上的畫和字是我和另外一個女生一起完成的。那一簇鮮花,那個漂亮的蘑菇都是我畫的。」

「是的呢!」

雖然老師並沒有表揚她畫畫得好,可是我卻要由衷的表揚我的女兒,在我不知道這是她畫的以前,我就盯著黑板看了好久,字寫得不錯、畫也畫得不錯!這就是她的優點呀!

我的孩子雖然不愛看名著,但是她愛畫畫,她喜歡畫畫。

我的孩子雖然智商一般,學習成績一般,以後很可能上不了名牌大學,終其一生都是個普通人,甚至還沒有我和她爸優秀,可她仍然是我愛的孩子。

她不能按我的願望成為出類拔萃的人,就像我也沒有按我父親的願望成為優秀成功的人一樣。

孩子需要接受我這個不夠完美、平庸的普通人當媽媽,為什麼我卻不能接受她的不完美和平凡普通呢?

沒有父母願意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如自己,可是事實就擺在那裡,你不接受,也只能是自欺欺人,讓孩子和自己都痛苦。除了面對現實,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

接受即改變的開始!

或許我們接受了孩子的不完美,去掉了很多強加在孩子身上不切實際的幻想,孩子能更輕鬆,父母也會更輕鬆。

做一個平凡的父母養育一個平凡的孩子,這是大部分父母和孩子的真實寫照。

而我們和孩子真正要做的是,成為一個普通老百姓,平凡又平衡的過日子。

本文授權轉載自醫知袋鼠(ID:jjkkczj),母嬰原創自媒體,通過科普美文、趣味漫畫、專家視頻,傳遞靠譜母嬰知識,解答家長育兒困惑。

每個人的幸福或不幸,都可以從小時候去尋找,心理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沒有絕對閾值,同一件事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不會有完全一樣的結果,一個人人格的形成也是如此,它是一個先天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教養方式

對孩子的學習與成長發生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你在家對你的孩子是什麼教養方式?

快來測評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東方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劉嘉:強迫父母成為專業的老師,是家庭教育的錯誤模式
戳淚:父母教你時,你是張白紙;你糾正父母時,父母已成畫

TAG:新東方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