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強戰士大比拼:蒙古大軍的第二次東征

最強戰士大比拼:蒙古大軍的第二次東征

日本古畫《蒙古襲來繪詞》(局部)

幕府統治者北條時宗分別於1275 與1279 年處死了前來日本招諭的元朝使者, 表達了毫不妥協的強硬態度。而在此期間,元朝的統一戰爭取得重大進展,橫掃了大江南北,佔領南宋首都臨安,並在1279 年全殲退卻到廣東沿海的殘餘宋軍。丞相陸秀夫背負幼帝趙昺投海自盡,南宋滅亡。忽必烈始終沒有放棄再次出征日本的意圖,他在滅宋之戰中,收編了大批南宋歸降官兵,號稱「新附軍」,打算由降將范文虎率領出征日本。

此外,元朝還讓高麗加緊造船,同時在國內的揚州、湖南、贛州、泉州等地製造六百多艘戰船,第二次東征的序幕揭開了。

1281 年,元朝設立了「征東行中書省」這個經略日本的最高指揮機構,以阿拉罕為左丞相,范文虎、忻都、洪茶丘為右丞相,李庭與張禧為參知政事。次年,北方的一萬五千餘蒙古軍及漢軍陸續開進朝鮮半島,與參加征日的一萬餘高麗軍隊在合浦會師,連同水手等後勤人員,人數達到四萬之眾,號稱東路軍,仍舊以曾經參與過首次東征的忻都、洪茶丘、金方慶等人為首。而南宋新附軍及江南地區的簽軍組成十萬人馬,號稱江南軍,在范文虎、李庭、張禧的率領下由水路直接從寧波前往日本。

五月二十一日,東路軍乘坐九百艘戰船從高麗合浦出發,襲擊了對馬與壹歧島, 殺掠三百餘人,大批居民躲避于山中。日軍守將少貳資時與龍造寺季時等人率兵拚命抵抗。元將康彥、康師子戰死。元軍統帥部指揮水師在船樓上發射炮火,以掩護登陸的官兵,從而擊潰日軍,打死少貳資時等人,控制了對馬、壹歧兩島。

元軍於六月五日到達志賀島。志賀島有陸路通往九州,因而成了兩軍激烈爭奪的地點。在箱崎、今津等沿海地區鎮守邊牆的日軍紛紛趕來前線,挫敗了元軍迅速奪取該島的企圖。登陸的洪茶丘作戰不利,在戰亂之中幾乎被日軍俘獲。幸虧部屬王萬戶從旁伸以援手,橫擊來犯之敵,殺死五十餘人,洪茶丘才得以脫身而回。

元軍於六日再度登陸發起進攻,但舉步維艱,進展不大,而且軍中爆發疫病, 死者三千餘人,不得不放棄志賀島,轉往肥前鷹島,並計劃從博多登陸。日本統治者事先在沿岸地帶以沙石修築了高達丈余的邊牆,在關鍵時刻起了「禦敵於國門之外」的作用,武士們在上面居高臨下發射弓箭,使敵人難以攀登。元軍整個登陸過程並不順利,只能退回舟師。

徘徊在海邊的元軍艦隊,長達十餘里, 與日軍對峙。

幕府對元軍的第二次入侵併不意外, 北條時宗派遣秋田城次郎、盛宗等高級將領來前線督戰。少貳景資、大友貞親、菊池武房等九國、山陽、南海諸將聚於九州的太宰府之內,共謀禦敵之策,絲毫不敢大意。一場硬碰硬的大仗,按照形勢的發展已經不可避免。日將草野次郎發起了一次夜間突襲,燒毀元軍戰船一艘,並陣斬二十一人。此後,日軍頻繁發起夜襲。元將為了自保,下令將各條戰船用鎖連在一起。而來襲的日軍因船小,往往被元軍用巨艦上面裝備的石弩打退。其後,元朝東路軍艦隊轉戰對馬、壹歧、長門等處,等待與江南軍會師。

日本古畫《蒙古襲來繪詞》(局部)

然而,江南軍遲遲不見蹤影。東路軍統帥忻都、洪茶丘兩人商議後認為部隊經過幾次激戰,受到一定的損失,因而產生了退兵的念頭。不過,金方慶以軍中還剩一月餘糧為由,反對撤軍。在金方慶的堅持下,忻都、洪茶丘只得繼續留在戰場等待援軍。

按照原定計劃,十多萬江南軍以左丞相阿拉罕為首。可是阿拉罕到達寧波時突然病卒,朝廷改任左丞相阿塔海代管軍事。軍情緊迫,范文虎、李庭等人在阿塔海未能及時趕來軍中履職的情況下只得率部出發,援助陷入困境的東路軍。

姍姍來遲的江南軍於六月十八日由寧波乘坐三千五百艘戰船起航,在六月下旬抵達日本平戶島一帶與東路軍會師。

二十九日,日軍在少貳景資、島津久經等人的率領下以數萬之眾反攻,試圖驅逐元軍。雙方僵持不下,少貳景資在戰鬥中受傷。

元軍主力全部到齊後,分別駐於平戶島與鷹島,但並沒有按照原定計劃兵分數路直取九州太宰府,這顯然是因為對手的嚴陣以待,令軍隊內部出現了顧慮畏懼的情緒。

元軍內部的矛盾公開化了,洪茶丘與金方慶因政見不合,勢如水火,而范文虎作為新降之將,難免被別人歧視。諸將彼此猜疑,互相觀望,致使全軍在肥前鷹島等地逗留了一個月之久而無所作為。

八月一日,颳起了颱風。元軍的很多戰船是原南宋水師的沿江戰船,這類戰船吃水淺,在海浪中容易傾覆,因而官兵把大多數戰船用鎖連在了一起。沒想到颱風來臨的時候,戰船與戰船由於距離過近,在風浪中發生激烈碰撞,損毀嚴重,溺死者不計其數,其中包括左副都元帥阿剌帖木兒等將領。浮在海面的屍體隨著潮汐在沿岸漂流,慢慢地積如丘陵。另外,有數千官兵隨著破船在海里浮沉,他們在風平浪靜之後,泊於鷹島修理七八艘壞船,企圖回撤。少貳景資親自指揮數百艘戰船反擊,消滅了大部分的元朝殘軍,斬殺了千餘名俘虜。

范文虎、李庭所在船隻亦遭到風浪的襲擊。很多人落入水中時都拚命挽著那些支離破碎的船體,作為救命稻草。失足掉入海里的范文虎、李庭正是因為抱著船板,才能游回岸上,幸免於難。類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范文虎的部將楚鼎就是依靠一塊破船板在海中漂流了三日三夜才獲得救援。

江南軍中只有張禧這員將領布置得當,事前讓部下登上平戶島安營紮寨逃過一劫,而留在海邊的所屬艦隻都互相拉開五十步的距離,所以在風暴中安然無恙。

颱風一過,范文虎立即要求退兵。張禧卻認為雖然將士們溺死大半,但有能力逃出險境的都是壯士,可以採取因糧於敵的辦法再決一死戰。不想再戰的范文虎在否決張禧的意見時說道:「回國之後若被朝廷問罪,由我承擔好了。」

最後,范文虎乘坐張禧所部的船隻撤走了。而忻都、洪茶丘等人也各自率領少數人撤回了朝鮮半島。由於船隻不夠用,很多戰馬都被拋棄。儘管這樣,能夠擠上船的人仍然是少數。

日本古畫《蒙古襲來繪詞》(局部)

有十多萬倖存者被拋棄在平戶島五龍山。官兵們在主要將領都跑光的情況下推舉一位名叫張百戶的下級軍官為首,計劃伐木造船回國,但是因為缺糧飢餓,最終在日軍的大舉反攻之下一敗塗地,除戰死者之外還有兩三萬人被俘。《元史·日本傳》里記載一些蒙古軍、漢軍與高麗的俘虜被日軍殺於八角島(博多的對音),而來自江南的新附軍可能因為會種水稻等原因保得性命,淪為奴隸。這次戰事發生於日本的弘安年間,日本史書又稱「弘安之役」。

總計十四萬的元軍,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中損失慘重,一去不復返的有十多萬人,高麗兵亦死亡了七千多人。

撤返朝鮮半島的元軍諸將在合浦等地收容殘部,然後回國。忻都、范文虎回到大都之後還想推卸失敗的責任,向朝廷辯稱因下屬不聽指揮才被迫撤回。不久,范文虎在敗卒的指證之下終於被忽必烈治以應得之罪。唯有張禧一人獨免。

元朝艦隊先後兩次征日,均遭到大風的襲擊而損失慘重,實在是一件非常蹊蹺的事。元軍第一次征日時受到風災是在十月二十日的晚間,然而十月下旬並非是颱風季節。在不應該出現颱風的時候竟然出現了颱風,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元軍第二次出征時,偏偏選擇了刮颱風的季節進行軍事行動,或者是想出奇制勝,企圖打得日本人措手不及,結果又一次慘敗而回。

戰後,日本人將兩次襲擊元軍的颱風稱為「神風」。從此,「神風」這個詞裡面就隱喻有「天助我也」的意思,成了日本武士「武運長久」的一個象徵。

事實上,日本武士的成功的確僥倖, 他們並不是全靠自身的實力擊退元軍的, 而且並未有機會與全盛時期的蒙古鐵騎打一場真正的硬仗。因為元軍第二次東征以新附軍為主,這支良莠不齊的雜牌部隊,實力與全盛時期席捲歐亞大陸的蒙古大軍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本文摘《最強戰士大比拼》修訂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宇文憲的魔王級別表現,周齊宜陽汾北之戰
「無畏」俯衝轟炸機凌空殺來,一舉扭轉中途島海戰戰局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