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人販子猖獗:5種新型騙術,看完一身冷汗!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親寶寶育兒(ID:qbaobao6)
人販子依然猖狂,孩子的安全再敲警鐘,作為家長,我們能夠做的就是一萬個小心!
就在前不久的元旦,深圳的蘇女士(化名)帶孩子逛了一趟商場,結果驚魂未定,差點留下一輩子悔恨。
當天下午,蘇女士攜同姐姐,倆人各自帶著孩子逛商場。
時逢節假日,商場人頭攢動,姐姐一手拉著蘇女士的女兒,一手牽著自己的兒子走在前面,蘇女士則跟在後面。
冷不丁從側面竄出一個陌生男子,二話不說,強行抱起小女孩就想走。
情急之下,姐姐一聲大喝「幹嘛」,死命扯住孩子,待蘇女士趕上前來,才奪下了女兒。
「我是開玩笑的」,男子見狀,留下一句就想逃離。
蘇女士當即用手機拍下男子照片報警,在好心路人的幫助下,才成功攔下男子。面對眾人的質疑,男子強辯:「我就抱一下而已!」
光天化日之下,孩子甚至還牽在家長的手中,居然還能遭搶?
這一幕,著實令人心驚後怕。
每每提起「人販子」話題,就令人倍感沉重而又深覺痛恨,可這樣的危險卻常常潛伏在我們身邊。
2018年底,各大媒體發布了一個通告,大快人心:三年拐賣9名兒童的人販子張維平等被判刑。
如果你仔細去查看通告的背後,會發現更殘酷的現實:三次拐賣兒童,兩次判刑,這樣深刻的入獄教訓,都沒能讓人販子痛改前非。
人販子依然猖狂,孩子的安全再敲警鐘,作為家長,我們能夠做的就是一萬個小心!
孩子走丟,細究起來,主要還是三大原因:家長太自信、對孩子太放心、對陌生人不夠有警戒心。
家長太自信
全國知名尋子公益網站「寶貝回家」,分析近四萬條數據得出:4-7歲是孩子最容易失蹤的年齡段。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時刻抱在懷裡,怕碰了摔了,操足了十二分的心。
可當孩子漸漸長大,開始能夠自己走自己玩,家長便放下心來:騰出眼睛,刷一會兒手機,又或是騰出手來,做一做自己的事。
可意外,往往發生在眨眼時刻。
2018年5月9日中午,東莞雁田市場門口的一家電器店外,羅先生的小兒子正與哥哥姐姐玩耍。
家長以為自家店門口是孩子安全的玩耍區,可誰知,一個陌生男人在路過的時候,順手就拽過年齡最小的孩子快步往遠處走。
如果不是身邊稍大一點的哥哥反應迅速,衝上去拉住弟弟,後果不堪設想。
孩子媽媽怎麼也沒想到,人販子竟然會在自己眼皮底下猖狂作案!
她發在朋友圈的遭遇,不僅是對自己的反省,更是對身邊人的警誡:
沒有什麼「我以為不會發生」,生活充滿未知,哪怕一萬次的幸運都抵不過一次重擊。
對孩子太放心
不少家長認為,自己經常對孩子做安全教育,孩子不會輕易上陌生人的當。
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前不久,江蘇鎮江一所幼兒園請來家長扮演「人販子」,針對小班進行防拐、防騙演習活動,結果短短20分鐘,成功拐走46個孩子!
以買玩具、買零食、玩遊戲等為由進行「哄騙」,孩子們三五成群,甚至是全班出動,一個個興高采烈地跟著「人販子」往園外走。
受邀參加活動的一位媽媽,特別感慨:
自己騙了別人家的小朋友,但自己的女兒也成功被騙出。雖然在家再三叮嚀,不能跟陌生人走,女兒答應得很好,實際卻是另外一回事。
是啊,我們以為對孩子做足了安全教育,反覆告誡他們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
但孩子生性單純,年幼的他們缺乏抵制誘惑的能力,自我保護意識也很弱。我們做的安全教育,其實遠不如想像那麼成功。
對陌生人不夠有警戒心
在《下一站婚姻》中,劉濤飾演的女主,在火車站親歷孩子被拐,劇情令人心痛。
她一個人帶著兒子,拖著箱子,準備坐火車回家。上車前,一位慈眉善目的奶奶熱情搭訕,提出幫她抱孩子。
就在她低頭刷票的一瞬間,「熱心」奶奶卻抱著孩子閃身從另一個通道溜開。
回過神來的女主奮力衝出火車站,終於發現孩子蹤影。
她發瘋似地撲上去搶奪自己的孩子,卻被一邊竄出來的陌生男人打了一巴掌,怒喝她有外遇。
無論她怎麼爭辯不認識這個男人,可里三層外三層的圍觀群眾,只以為是家事糾紛,沒有一個人伸出援手。
就這樣,女主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孩子被搶走,揚長而去。癱軟在地上的她,痛心疾首,悔不該讓陌生人接近孩子。
電視劇中孩子最終還是找回了,卻不再是當年那個乖巧懂事的小孩。而現實中,又有多少丟失的孩子能有幸回家呢?
人販子假裝熱心人、熟人甚至家人的案例,在生活中也並不少見。
2017年7月3日,昆明某醫院的一位護士付女士,抱著孩子在客運南站售票廳,也經歷了驚險一幕。
剛進客運站大廳,一名60歲左右的男子直接奔向付女士,盯著付女士的孩子,嘴裡喊著「小濤」,然後伸手就要搶走。
付女士條件反射似地死命拽著孩子,幸虧孩子爸爸在,過來把他推開了。事後在保安的協助下,制止了對方。
設計陷阱、偽裝、強搶、混淆視聽……為了成功擄走一個孩子,人販子極盡惡毒!如果不曾經歷,你無法想像原來擄走一個孩子這麼容易。
作為家長,在擁擠的公共場合一定要抱緊孩子,或者牽住孩子,不給人販子可乘之機,女性家長也盡量避免單獨帶娃出行。
雖然我們不知道下一秒人販子會躲在哪個陰暗角落裡伺機而動,但是通過那些真實案件,人販子慣用手段要牢記,多一分警惕、多一份安心。
一件「制服」,騙取信任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某課題組,綜合寶貝回家尋子網,及中國裁判文書網,7萬多條與拐賣兒童相關的數據,得出:
孩子最容易丟失的場所是——醫院和火車站。
這兩個地方人流最多,且魚龍混雜,一個不小心,孩子就可能不見。
相關機構建議家長看緊孩子的同時,也要留心人販子扮演成職業人員進行拐騙。
比如醫院,特別是新生兒病房,人販子會喬裝成醫護人員迷惑家長,騙取信任。如果要打針做檢查,在把孩子交出去之前,一定要確認對方是不是當班的醫護人員。
一路尾隨,順手「牽」娃
人販子鎖定目標之後,會一路尾隨,選擇恰當時機下手。
如果發現被人尾隨,立刻抱起孩子或牽緊孩子的手,選擇人多的方向走。發現危險,第一時間報警。
一片「好」心,居心不良
人販子常常裝作好心人有意接近,主動分享玩具給孩子,有意攀談套取個人信息。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保持警惕,最好抱著孩子遠離。
千萬不要對陌生人透露個人或家庭信息,更不能因為相聊甚歡,讓對方幫忙照看孩子。
一聲大喝,聲東擊西
人販子習慣用聲東擊西法,轉移家長視線,製造混亂現場,趁機抱走孩子。
帶孩子出門在外,如果遭遇陌生人假裝熟人般大喝,比如「你掉東西了」,或者「孩子生病,你怎麼還帶他出門」等等,千萬不要好奇停留,抱起孩子,趕緊遠離是非之地。
一種身份,長期潛伏
熟人作案成功率最高,人販子常常會不擇手段,以熟人的面目長期潛伏,比如保姆身份,電影《找到你》就是血的教訓。
如果迫不得已要請保姆,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不盲目輕信中介評級,採集保姆詳實的身份信息,以留作備用,同時親自對保姆進行面試,上崗後盡量不要讓保姆單獨帶孩子。
當然,時刻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也必不可少。
不要對孩子過分恐嚇
告訴孩子人販子存在的事實,但不能對孩子過分恐嚇;也不能拿「再不聽話,小心警察來抓你」等語言,對孩子進行震懾。
被恐嚇大的孩子,如果從小對這個社會充滿驚恐,他會變得對世界不信任,即便遇到危險,他也不會向警察求助。
在成長中,孩子會變得自卑、怯懦,甚至不敢嘗試走出去交往,未來更難應對困境。
教給孩子自保的方法
從孩子擁有記事能力開始,一定要教給他緊急求助電話,以及家人信息,包括家庭住址、父母電話等等。
教育孩子不接受陌生人的食品、玩具,不能給陌生人開門,不跟陌生人走,更不能向陌生人吐露自己任何信息。
遇到緊急情況,要學會拒絕、學會大聲呼救。
這一點,孩子不一定馬上能做到,但是父母要長期教導。
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家庭所有的喜怒哀樂。
失去孩子,不僅僅意味著從此踏上尋找孩子的艱苦征程;而失去孩子的痛,也將成為背負一生的沉重枷鎖。
我一直拒絕看《等著我》這樣的尋親節目,也不忍去曆數,那些被拐走的孩子結局如何?
被打、被賣、被殘廢、甚至被剝奪生命,淪喪人性的背後,始作俑者還是罪惡的金錢交易。
我特別認可《透明人》中,寶貝回家的創始人張寶艷說過的一段話:
「沒有買肯定就沒有人販子了,他們才是拐賣犯罪的根源!」
想要孩子的「買主們」,你們可曾想過,當你如願接過一個生命的同時,被你摧毀的還有一個家庭。
那些丟了孩子的父母們,他們放棄事業、背井離鄉、一路尋找;
他們過得行屍走肉,尋子成為唯一活下去的理由;
他們每天活在自責里,痛苦得無法自拔,哪怕希望微乎其微,他們從不言放棄。
可結果常常是,沒有結果。痛心。
買主們,你們真的安心躲在角落裡,微笑嗎?
再沒有比一家人在一起更重要,所有的父母心底,都有一個堅定的聲音:希望孩子健康平安!
春節又將來臨,人販子又開始猖獗,看住孩子,一定要牢記!
如果,您的孩子不幸走丟,請牢記這個求助平台: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台——「團圓」系統。
「團圓」系統以兒童失蹤地為中心,失蹤1小時內,定向推送到方圓100公里範圍內;
失蹤2小時內,定向推送到方圓200公里範圍內;
截至2018年9月15日,「團圓」系統共發布兒童走失信息3419條,找回3367名兒童,找回率為98.4%。
同時,請記住公安部官方闢謠:如發現孩子走失,請立即報案!走失後的24小時內是黃金尋找期!
為了每一個家庭的團圓
也請每個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
幫忙轉發擴散出去
你的一個隨手轉發
或許能夠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
本文授權轉載於微信公眾號「親寶寶育兒」,ID: qbaobao6,分享最新鮮的權威育兒知識、婚姻家庭感悟,科學育兒路上,陪千萬父母一起成長。
文章來源:親寶寶育兒,ID: qbaobao6
本期編輯:楊文懌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