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晨讀|童自榮:做個票友也挺好

晨讀|童自榮:做個票友也挺好

童自榮說自己從前迷配音,現在又開始迷音樂了,動不動就想亮一嗓子。

晨讀|童自榮:做個票友也挺好

說來也怪,從前迷配音,現在又開始迷音樂了,現在動不動就想亮一嗓子。其實,真上了台,眾目睽睽之下我是很膽怯的,到底缺乏舞台經驗。記得在一個晚會上,我演唱《在那遙遠的地方》。台下第一排觀眾里有個歌劇院的大專家,散了場,在候場室里見到是她,在台上腳不抖,現在倒有點發抖了。然而她笑著說:「就這樣唱,就應當這樣唱。」這令惶惶然的我深深感動之餘,更增添了莫大的信心。還有我的一些同事、影迷朋友,哪怕我是隨意哼兩句,亦是不遺余力為我鼓掌、喝彩,我相信他們的真誠。最後,推動我為大眾演唱的一員幹將,則是我那位戲迷、歌迷、影迷的夫人。

這麼說,我算是歌界的一名票友了,做個票友不也挺好嘛。既已「入行」了,有了十餘次登台演出的經歷,自然亦多少有了些感悟。一事當前,我習慣於問一個「目的」。比如:你為什麼唱歌?我有好幾個影迷小朋友,不僅愛好配音,更迷唱歌。若問她們的目的,恐怕也說不出什麼所以然。而我的目的呢?是很清楚的,就是為了多一種為老百姓服務的手段。我常恨自己不能做到多才多藝,除了配音、語言藝術之外,我還能做些什麼?跳是絕對沒感覺了,琴棋書畫也與我無緣——那就唱唱歌吧!畢竟在上戲受過一些熏陶。

從前在上戲專門有聲樂課。不過說實話,我們都不重視這門課,我們看重的是表演。學聲樂絕非為唱好歌,而只是為了運用氣息說好台詞,或是把聲音送得遠。教我的那位女老師,是上音聲樂系畢業的。可是我後來就記得兩個字:聲音要靠前,靠前。畢業之後幾十年也不唱,結果學的一點皮毛都還給老師了。

現在是要正兒八經地上台唱歌,總不能讓底下觀眾掃興,也辜負了腳下這個亮堂堂大舞台給自己的機會,因此,要好好考慮如何唱好的課題。我自感要抓好幾個要領:一是平時就要注意訓練自己的氣息,要儘可能操控好氣息,在演唱過程中,不泄、不漏,氣息越長越好。二是動情。這和上台朗誦一樣,要以飽滿的情緒唱出每一句歌詞。你動情了,觀眾就會被你打動,其他種種缺陷:樂感、音域、節奏等等,觀眾都不會在乎了。還有,如果不是在棚里錄音,而是上台當眾演唱,身心放鬆當然是必不可少的。

至於用什麼方法演唱,最好有點意識。我是這樣思考的:我不太贊同用美聲唱法(當然,它的科學成份要吸取),因為我總覺得美聲唱法外國人用他們的外語演唱才最合適。而通俗、流行唱法我又不會。因此唱中國歌曲,我基本向民歌唱法上靠。也許在這一方面我與歌劇院那位前輩老師的觀念是相近的。現在我缺少的是更多的實踐,所以不瞞大家說,我在折騰一個上譯廠演出小分隊,還在動員搞一個俱樂部,鼓舞我們的士氣,弘揚我們的激情,豐富活躍我們的生活。

讀者朋友們,唱歌吧。唱得我們精神煥發,唱得我們備受鼓舞,唱出一份好的心情,唱出一副好的體魄。你唱,我唱,大家一起來歌唱!(童自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