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環縣:農家門口公辦園基本全覆蓋

環縣:農家門口公辦園基本全覆蓋

隆冬時節,隴東黃土高原,氣溫驟降。甘肅省慶陽市環縣木缽鎮曹旗村村民李文豪一大早就把兩個孩子送到了村幼兒園門口,等待幼兒園開門。

「娃娃在家門口免費上幼兒園,老師也教得好,給我們幫了大忙。」李文豪說,孩子在家門口上學,不僅省錢省事,也讓大人能騰出手來務工、忙農活,日子越過越輕鬆。

有這種體會的,不止李文豪一個人。能在家門口讓自己的孩子享受到方便、優質的教育資源,這是當地村民過去不敢想的事。近年來,環縣把「教育扶貧從娃娃抓起」作為扶貧攻堅的工作重心,堅持擴資源、建機制、提質量並重,著力發揮學前教育在促進城鄉教育公平、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解放農村勞動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斷加大幼兒園建設力度,通過以點帶面,帶動全縣學前教育快速發展。

農民家門口有了公辦園

落實政府主體責任,統籌規劃,分步推進

環縣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屬六盤山連片特困地區、國家級貧困縣、乾旱多災縣、革命老區縣,經濟基礎薄弱,學前教育發展嚴重滯後。2012年之前,全縣僅有1所公辦幼兒園。「過去,受經濟、交通及辦學條件限制,農村孩子學前教育長期處於缺失狀態,僅有極個別家境好的孩子會被送到城區的公辦或者民辦幼兒園就讀,而更多三四歲的孩子則是待在家裡玩耍。」環縣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張明君說。

近年來,環縣縣委、縣政府把學前教育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廣泛調研、反覆論證的基礎上,提出「縣城建好示範園,鄉鎮建成標準園,村組附設幼兒園」的辦園思路,並按照「先園舍,後配套;先鄉鎮,後村組」的方針和統一組織、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圖紙、統一施工的「五統一」要求,全面啟動鄉鎮公辦園項目建設。

同時,按照「有利於農村小學閑置校舍的再利用、有利於農村有限教育資源的整合、有利於節約學前教育專項資金、有利於就近入園方便家長接送」的原則,分步推進學前教育資源向貧困村組延伸。

木缽鎮曹旗村幼兒園是2016年依託原村小學改擴建的附設幼兒園,當年秋季投入使用。為切實提高保教水平,木缽學區還專門選派了園長,配備了1名幼兒教師,配齊了生活、活動設施和教學設備,堅持生活化、遊戲化的教學方式,得到了家長的認可。目前,在園幼兒達到26人。

據統計,近年來,環縣共投入資金2.02億元,在城區新建3所幼兒園;先後在152個1000—2000人的行政村建成幼兒園147所;63個1000人以下的行政村建成幼兒園68所,為40個無學生的脫貧村也預設了幼兒班,確保適齡兒童就近入園。同時,投入資金2333萬元,用於學前教育設施設備、玩教具的配備。

截至目前,該縣在園幼兒達到11912人,較2011年凈增7501人,其中公辦園7026人,民辦園3308人,附設幼兒班1578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6.20%,比2011年提高53.8個百分點。

著力緩解幼兒園「用人荒」

狠抓教師專業發展,建立機制,盤活資源

教育要發展,師資是重中之重。村鎮幼兒園建好了,教師從哪兒來?

環縣教體局副局長張玉傑介紹說,針對師資短缺這一難題,環縣創新用人機制,一方面通過招考、招聘及小學教師轉崗等一系列舉措,在幼兒教師擴容的同時也盤活了現有教師資源,大大緩解了幼兒園的「用人荒」。

另一方面,縣委、縣政府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發展學前教育事業的重要舉措,並把農村幼兒園教師納入中小學鄉村教師補助範圍,有效激發了幼兒園教師的積極性。同時,依據省市出台的相關政策,專門出台公辦幼兒園編製標準,為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

據統計,近三年來,環縣公開招聘農村幼兒園專業教師236名,通過國家特崗教師招考、事業單位招考以及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轉崗分流等方式補充幼兒教師70人。同時,根據各鄉鎮實際,每年還自主招聘幼兒教師60名左右,基本緩解了幼兒教師隊伍緊缺的現狀。與此同時,該縣還不斷加強教師培訓,多渠道提高幼師專業技能和水平。據介紹,近三年來,全縣組織公辦、民辦幼兒園園長和教師赴外培訓學習達到472人次。

此外,為促進各類幼兒園健康發展,每年由縣教體局牽頭,聯合物價、消防、公安等部門以及各鄉鎮組成學前教育年檢評估組,對全縣幼兒園進行「年檢」,不斷提升幼兒園精細化管理及保教質量,並積極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辦園行為規範評估驗收等,大力創建標準園、示範園,讓每個幼兒能夠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

向「優質均衡」邁進

夯實資源共享,對口幫扶,以強帶弱

為促進城鄉學前教育共同、協調、均衡發展,環縣研究制定了城鄉幼兒園對口幫扶機制,即由城區優質園對口周邊鄰近鄉鎮中心園,鄉鎮中心園對口村幼兒園(附設園),從辦園理念、區域活動、教師教研等方面開展結對幫扶工作,促進交流共享,共同成長。

「原來我是小學老師,學校附設幼兒園後,我接受了系統的幼兒教育培訓,還專門在隴東學院進修了半個月,專門學習幼教理念。但畢竟是『外行』,剛開園時,自己一直在摸索到底教孩子什麼,怎樣設置課程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們發展。」曹旗村幼兒園教師慕華告訴記者。

很快,慕華找到了方向,自身的業務能力也迅速提升。木缽鎮中心幼兒園定期派骨幹教師和相關業務人員到該園送教,從園務管理、一日活動流程、示範課、園內教研等方面進行具體指導,共同開展教科研、教學展示等活動。同時,鎮中心幼兒園建立了專門的微信群,可隨時隨地溝通交流,及時解決教師遇到的困惑,實現資源共享。

實際上,木缽鎮中心幼兒園也是2012年新建的一所幼兒園,但它已經成為城鄉幼兒園交流互動中先進經驗的獲得者和對口幫扶村幼兒園的資源輸出者,在城鄉學前教育發展中承擔著「承上啟下」的任務。

「在北關幼兒園的幫扶下,我們幼兒園從辦園理念到辦園水平,從教研活動到區域活動,從環境創設到教師隊伍成長等各方面都穩步提升。同時,我們又把學習到的先進教育理念再源源不斷傳輸到村幼兒園,大家互相取長補短,相互促進,抱團發展。」木缽鎮中心幼兒園園長蘇玉芳說。

幫扶活動也「倒逼」城區幼兒園各項工作都有改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更好地做好幫扶工作,給各幫扶園做好示範引領,我們不得不在自身發展上狠下功夫。」南關幼兒園園長張艷峰說。

「家門口有了公辦園,孩子就近入園,留住了生源,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家長也不再為『入園難』犯愁,解放了勞動力,能騰出手來搞生產,實實在在增強了獲得感。同時,緩解了城區的就學壓力,切實破解了『入園難』『大班額』問題,學前教育開始向『優質均衡』邁進。」張明君說。

《中國教育報》2019年01月20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還原幼兒心態做教研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