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胡軍、濮存昕主演,這版《哈姆雷特》不再「生存還是毀滅」

胡軍、濮存昕主演,這版《哈姆雷特》不再「生存還是毀滅」


澎湃新聞記者 潘妤

To be or not to be.

生存還是毀滅?

莎士比亞這句深入人心的對白,究竟是何意義?當它以另一種翻譯的面貌出現,你心中的《哈姆雷特》,是否會有所不同?

1月16日至17日,李六乙導演的話劇《哈姆雷特》在上海大劇院演出兩場,這是該劇繼去年11月北京首演後的第二站。劇終,這句人盡皆知的獨白,成為了「在還是不在?」的終極問題。

在無數個版本的《哈姆雷特》中,這是一次特殊的創作。受邀於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莎劇舞台本翻譯計劃」,這部中文版《哈姆雷特》在開排前請來了學者李健鳴重新翻譯劇本。去年3月7日,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甚至在倫敦哈克尼帝國劇場專門舉行了發布會,向各界介紹了李六乙戲劇工作室的話劇《哈姆雷特》。

胡軍主演的哈姆雷特、其妻盧芳主演的奧菲利亞和王后兩個角色、濮存昕出演的叔父和老王鬼魂,加上瑞士籍德國設計師邁克爾·西蒙擔任舞美設計、張叔平的服裝和造型設計。這部劇強大的創作陣容吸引了很多關注,上海的兩場演出門票早早就售罄了。

胡軍

To be or not to be,究竟該如何翻譯?

導演李六乙表示,「莎士比亞和《哈姆雷特》在這個世界都已經存在400多年了。世界舞台上有各式各樣的解讀和舞台呈現、有不同語言的翻譯。每隔15分鐘,全世界就有一台《哈姆雷特》在演出。它與時代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

我們這次演出最大的特點就是一次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院翻譯計劃的具體實施。朱生豪、卞之琳、許淵沖、孫大雨、梁實秋還有很多不同大家,都曾經翻譯過《哈姆雷特》,他們屬於不同的時代。這次演出是我們的哈姆雷特。儘管是我們的,但我們不能忘掉,應該重溫一下,歷史的哈姆雷特是什麼樣的。」

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院的「莎劇舞台本翻譯計劃」希望在十年內,把莎士比亞劇本全部重新翻譯成更適應當下時代的中文版本,還原莎劇的本真,同時又能便於當代觀眾的欣賞。目前,這個工作已經進行了三年了。

此前,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亨利五世》是該翻譯計劃在國內演出的第一個作品。第二個作品就是李六乙導演、濮存昕主演的《李爾王》。而這一次的《哈姆雷特》,是翻譯計劃里第三個作品。

劇本翻譯李健鳴長期從事德語教育和翻譯工作,曾翻譯了包括《布萊希特傳》及布萊希特的劇作、理論書籍的大量戲劇作品,作為編劇導演參與戲劇實踐多年。

李健鳴說,翻譯劇本的過程得到英國皇莎劇團很大的幫助,經過古典英語到現代英語的翻譯,然後再進行中文劇本翻譯。

導演李六乙看來,這個中文譯本和以往各種版本最大的區別是,「過去的譯本更多是為了文學,而現在的譯本,更多是為了戲劇。」

這其中,最醒目的變化,就是那句著名的「生存還是毀滅」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在,還是不在」。導演甚至為這句台詞重新安排了位置,一個他看來可能是更合適表達的位置。

在作家王安憶看來,中國觀眾最熟悉的朱生豪的版本,其實是所有譯本中最文藝腔的,「由於剛走到新學時候出現。朱生豪的修辭抒情、繁複。而自他之後,開始慢慢地口語化了。To be or not to be,現在再去看這個戲的時候,『生存和毀滅』這樣的翻譯其實並不很對。李健鳴老師很勇敢地破戒了。因此我很期待看到這一版的《哈姆雷特》。」

而李健鳴說,「『在,還是不在』其實也不是我的創作,生存還是毀滅,毀滅是一個過程,但我覺得, To be or not to be,是兩個狀態。所以最終的翻譯是我和其他學者討論後創作的結果。」

雖然核心的台詞改變了譯法,但這齣劇卻極為尊重莎士比亞的原著,所有的劇情和台詞,都完全按照莎士比亞的原著,李六乙說,「我們必須保留它文學的完整性。無論是此前上演的《李爾王》還是即將到來的《哈姆雷特》,無論是文本翻譯還是舞台演出,都會讓從業者和觀眾對莎士比亞有更深入的了解——既不會丟掉傳統和歷史,又更加註重當代和未來。當代的藝術家面對經典和傳統,應該如此敬畏、承擔責任。」

濮存昕

哈姆雷特為什麼不能是一個英雄氣概的人?

因為國際一流的視覺設計的加入,《哈姆雷特》在舞台視覺上是東方的,但同時有著世界一流的視覺語言和質感。

而舞台上的哈姆雷特不再是人們印象中的陰鬱王子,胡軍賦予了這個角色某種英雄氣。

胡軍出演哈姆雷特,成為這個戲最讓人關注的焦點。尤其有意思的是,他的妻子盧芳在劇中主演奧菲利亞和王后兩個角色。女兒九九則客串了一個歌者。一家人在同一部作品裡出現,對胡軍和盧芳都是第一次。

但胡軍說,自己從未離開過舞台,因此也談不上回歸。「對於舞台我從來不陌生,就像我們小時候學過自行車以後,二十年不騎,拿起來還是上去就騎。」

胡軍和盧芳是中戲校友。早在1995年,胡軍和盧芳就在北京人藝的《軍用列車》結識,而這部劇的導演正是李六乙。2000年,胡軍再次和李六乙合作,出演了一部現代版的、解構式的《原野》。

但也在那期間,胡軍坦言:「從2000年開始,我就對中國的戲劇產生了懷疑,甚至是有些傷心。或者說,我覺得有一些不知所措吧。所以我把重點就轉移到了影視上面。當時確實排話劇太苦了,沒啥錢賺。」

直到10年後,胡軍才又回到北京人藝舞台,和徐帆合作,一起主演了陳薪伊導演的《原野》。

然而,在這20年間,盧芳卻始終活躍在北京人藝的舞台上,成為當家大青衣。並且和李六乙合作了十幾部作品,成為他的御用女演員。

李六乙說,在他看來,胡軍是中國最適合演《哈姆雷特》的男主演。

胡軍則說,自己上舞台比上影視更謹慎。「可能我孤陋寡聞,可能我眼界太窄,但我欣賞的中國的戲劇導演只有兩個人,林兆華和李六乙。因為每個人彼此之間頻率得對上。這種共振、頻率得對上。我可能跟他們的頻率接近一點吧。」

此前,李六乙的《李爾王》在北京上演,胡軍稱自己看完後一下子被震撼到了,「從美術、燈光、表演、服裝,這麼多年,我終於看到了在戲劇舞台上經典當中的精緻,特別是對文學性的尊重,其實戲劇應該是有戲劇精神的。老六這幾年慢慢地從經典開始追溯,追溯話劇的起點,特別讓我肅然起敬。」

於是,當李六乙再度提出合作一部作品時,胡軍一口答應了。只是沒想到的是,等待他的角色,是所有男演員都希望演繹的哈姆雷特。

胡軍表示:「『哈姆雷特』是演員的標杆。世界上每一個角落排演的《哈姆雷特》都有各自的精神需要去傳承。他屬於全人類,是人性化的存在,凡是人性的東西都不會過時,他永葆生命力。」

無論在影視劇還是舞台上,胡軍給人的感覺都是硬氣的,英雄的。

而很多人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卻是一個陰鬱王子。

對此,胡軍說,這一版的哈姆雷特,其實有了一種對人物的全新理解。「我們反覆圍讀劇本之後發現,哈姆雷特其實行動力是非常強的。我的影視劇形象可能給人的感覺是英雄氣概、高個、大男子漢,不怎麼白啊。可我就覺得,哈姆雷特為什麼不可以是這樣?他有很多自身的糾結,但也是因為他是一個有信仰的人。這麼多年,給他說一個『行動的矮子』,我是不認同的。」

而盧芳在劇中一個人主演了《哈姆雷特》中最主要的兩個女性角色。這在世界範圍,也是很少見的。

盧芳這樣理解導演讓她同時出演這兩個女性:「這兩個女性有很多共同點。首先她們都是女人。她們都是哈姆雷特最愛的女人,哈姆雷特也是她們最愛的人。但這兩個女人同時也都背叛了他。也許是從年輕走到王后這個年齡或者位置的過程吧。這個戲,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哈姆雷特他所糾結、疑惑、考慮的東西,其實對於王后和奧菲利亞也是一樣的。

而在劇中飾演丹麥國王和老王鬼魂的是著名戲劇演員濮存昕,也是這部劇中最大的亮點之一。

20多年前,他曾在林兆華執導的《哈姆雷特1990》中飾演過哈姆雷特,巧合的是,那一版中的掘墓人由胡軍飾演。

濮存昕是中國演出莎士比亞和契訶夫作品最多的演員,他說:「莎士比亞的文本是全世界的寶貴財產。中國人對莎士比亞要有自己的解讀,這種解讀離不開莎士比亞的文本,我們要結合自己的文化,結合中國創作者們的生命狀態去發現。這一定是中國式的、原汁原味的莎士比亞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微軟可摺疊設備專利:可動態靈活控制攝像頭組件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