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寒,這些習俗你知道幾個?
撰文/水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俗文化研究所)
本文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
北京時間1月20日17時零分,
我們將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寒」,
這也是今年的最後一個節氣。
《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講:
「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儘管不如小寒時節冷,
但氣象資料顯示,
大寒時節寒潮南下比較頻繁,
常會帶來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
中央氣象台天氣預報顯示,
從19日起,一股較強冷空氣將南下,
小夥伴們還是要注意保暖,謹防感冒。
中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
「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
這是說,春暖將近,可以孵小雞了;
而鷹隼等高飛的鳥,
常盤旋於空中捕食,以補充能量抵禦嚴寒;
大寒最後五天內,
水域中的冰凍得最厚最結實,兒童們可以盡情溜冰。
同其他節氣一樣,
大寒時節也有很多習俗與講究。
1
預測氣候
人們以大寒氣候的變化預測來年雨水及糧食豐歉情況,以便於及早安排農事。如「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廣西)「大寒見三白,農民衣食足」(江西)「大寒不寒,人馬不安」(福建)「大寒白雪定豐年」(貴州)等。
2
捉田鼠
大寒時節,北方地區多忙於積肥堆肥,或者照顧牲畜防寒防凍,南方地區小麥等農作物還在田間生長。而廣東嶺南地區這時作物已收割完畢,平時看不到的田鼠窩多顯露出來,因此,當地有大寒聯合捉田鼠的習俗。
3
祭灶迎新
大寒往往趕上小年祭灶或除夕迎新。秦漢之後,人們常在臘月祭灶,到了宋代,祭祀儀式基本成型。北方多保留著祭灶的風俗。人們準備糖餅、糖瓜等拜祭,有的地方還要為灶王爺紮上編製好的馬或轎,準備草料和水,撒上青豆等,恭送灶王爺,希望他在天上的玉帝面前多講自家的好話。祭祀完畢後,糖果等物由家人分食。
4
過尾牙
南方多講究過尾牙,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農曆二月二為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是「尾牙」。人們在這天要做春餅吃,生意人往往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對準誰,就意味著來年解僱誰。在新的一年到來之前,這一頓宴席是吃的「擔心酒」,所以做尾牙有「面憂憂」之說。現在的尾牙已變成企業的年終聚會,還會發放福利和年終獎金。
5
買芝麻秸
有的地方,人們在大寒時上街爭相購買芝麻秸,講究「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踩歲」,寓意「歲歲平安」,求得新年好彩頭。這也使得大寒驅凶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過了大寒,下個節氣就是立春,
新一年的節氣輪迴又開始了。
這也意味春天的腳步也越來越近了呢!


※「洞察號」首次為火星「把脈」,中國計劃2021年實現火星著陸!
※「一兩徽墨一兩金」,徽墨憑啥這麼貴?
TAG:知識就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