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楊曉培:碎屏時代,內容不能碎,創作者的心更不能碎

楊曉培:碎屏時代,內容不能碎,創作者的心更不能碎



因為堅信「製作當中無小事」,無論哪一個項目,從最早的劇集開發,到籌備、組盤、拍攝,到後期製作、營銷、宣傳、發行,楊曉培都會介入,並且全情投入。



國劇60年,身為製作人的楊曉培正在經歷新的時代與變革。在她看來,當用戶時間變得極度碎片化,只會對長視頻要求更高,也會催生出更高質量的精品。楊曉培始終相信,「好劇都是以匠心、匠能打磨出來的」。 

從《全職高手》開拍至今,楊曉培一直在南京、上海、 北京三地奔波,有時甚至一天一城。這也是她多 年來的工作節奏。自2014年到2017年,楊曉培幾乎每年都要在橫店駐組8個月,每晚導演收工後,她會召集劇組所有部門開會,通常開到凌晨兩三點。最近,不在劇組時,她會在北京、上海等地見不同導演、編劇、演員,熬夜審片也是常態。


別人眼裡「既有持久戰鬥力,又有高度熱情」的楊曉培,將製作人定義為一部劇的總掌控人 :「你要用專業精神、專業態度,把所有人、所有元素黏合在一起。你不光是管理者,同時也是執行者、連接者。」因為堅信「製作當中無小事」,楊曉培對每一個項目的態度都是「必須從一而終」,從最早的劇集開發,到籌備、組盤、拍攝,到後期製作、營銷、宣傳、發行,她都會介入,並且

全情投入



目前,採用真人CG 動態捕捉技術、動畫及真人相結合拍攝的電競題材作品《全職高手》,線下部分已經殺青。近兩個月來,楊曉培一直忙於線上部分動畫鏡頭製作的把控。「難度遠遠超越設想」,楊曉培稱目前的工作是「在虛擬引擎里打造遊戲世界」。在結束前期的線上資產準備和動作捕捉拍攝環節後,團隊就進入到 Layout 講戲、打鏡頭、角色身體及面部製作、燈光特效等全環節動畫鏡頭製作流程中。線上部分的製作是一個二次創作的過程,通過對完成動作捕捉後的鏡頭和動畫進行二次修改和調整,真正實現了動畫製作的所見即所得。只有線上部分完成且通過驗收,才能進行線上線下混剪。」

楊曉培認為,通過技術手段進行加持,可以實現《全職高手》現實與虛擬世界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完善我們想像中的全職世界」。但技術永遠是為內容服務,即便是線上部分,也不是在遊戲中打打殺殺如此簡單,而是需要合理的人物設定、情節推進,同時建立世界觀。而這也正是創新題材青春偶像劇《全職高手》創作的難點與價值。




《全職高手》將於年內播出,由楊洋和江疏影主演。





「沒有開不了的機,沒有拍不完的戲,也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全職高手》改編自蝴蝶藍同名小說,將這樣一個深具粉絲基礎的大IP轉化成影視作品並非易事。楊曉培最初也心存疑慮。因為即便經過《擇天記》《扶搖》等作品的磨合,她和團隊在古裝劇創作領域已建立起一套相對成熟的工業化體系及方法論,「但對於《全職高手》這樣的創新題材,我們沒有任何參考體系,需要從創作、技術、流程上進行全新摸索」。

但楊曉培素來喜歡嘗新,喜歡在不同階段做不同突破,就像當初她所任職的檸萌影業,曾想過和比較有經驗的擅長做古裝的製作公司合作開發。畢竟在此之前,現實題材才是檸萌的強項。但楊曉培卻反問自己 :「為什麼我們自己不做?」


楊曉培並非意氣用事。《擇天記》前,她雖然沒有獨自操盤過古裝項目,卻在古裝劇組摸爬滾打過4個月,正是在這期間,她培養出對古裝題材的興趣,同時領悟出古裝劇目的創作要點 :「製作層面,要具備在服、美、化、道等方面的認知與審美 ;創作層面,要提煉出原著小說的精髓。」楊曉培認為,《擇天記》的精髓,在於通關打怪的陳長生代表了中國當下年輕人蓬勃向上的少年力量。而這一提煉,恰恰是《擇天記》在創作上取得成功的關鍵。


鹿晗在《擇天記》中飾演的陳長生充滿了

蓬勃向上的

少年力量。

因此,擅於在沒有標準時建立標準、沒有方法時摸索方法的楊曉培,雖然預想到將小說《全職高手》搬上熒屏勢必困難重重,但她還是一字一句讀起原著。而這個講述職業電競選手、被無數人追捧的大神葉修,在遭到俱樂部驅逐後重新投入遊戲,召集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重返巔峰之路的故事,也最終打動了她。

「葉修的人格魅力在於,他不屈服於強權,不沉溺於過往,任何時候都擁有觸底反彈的勇氣與力量。」這恰恰是楊曉培想通過作品傳達的核心價值觀——「打遊戲的人,不僅可以成為虛擬世界的英雄,在生活中同樣可以有正能量的引導。」

這種向上的力量,其實是楊曉培作品中一以貫之的精神表達。

《擇天記》里意氣風發的陳長生不管交友還是做事,都只問歡喜不問利益得失,他最終帶領小夥伴們一路成長逆天改命 ;《扶搖》中出身底層的少女扶搖,桀驁不馴敢做敢當,無論遇到任何打壓與質疑,都不會自憐自艾,而是努力提升自己,用實力證明自己。信佛的楊曉培記得,有師父和她說過,影視創作者是集大成者,「因為你的作品會影響太多人,所以一定要以敬畏之心傳輸正向的價值觀,而好的製作人都會在作品中潛移默化體現自己的思考與認知」。

其實楊曉培本人和她作品中的主人公,性格非常相似—— 同樣充滿勇氣,同樣不懼挑戰。有佛教信仰且一直學習佛法的她認為,這個行業中沒有開不了的機,沒有拍不完的戲,也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一個人想要一直待在舒適區,那最好不要邁出這一步,因為任何一部劇在創作過程中,一定是面臨諸多挑戰的,絕沒有容易拍的戲。」而楊曉培覺得,往往過程越艱難,結果反而越好,「只有掙扎過,你才更有力量」。


作為製作人,楊曉培習慣給自己加碼,在她看來,那是痛並快樂的過程。她給自己定下的計劃,是每年做一部「大女主」古裝劇,同時開發其他創新題材。





「作為創作者,既要保持初心,又要守住底線」

楊曉培習慣給自己加碼,在她看來,那是痛並快樂的過程。「作為創作者,你的辛苦能換來成果甚至成就,這已經比很多人幸福。」她給自己定下的計劃,是每年做一部「大女主」古裝劇,同時開發其他創新題材。


從《扶搖》中不難看出,楊曉培理解的「大女主」,在情感上,與愛人是平等的 ;在精神上、人格上是獨立的。「大女主」的魅力,在於有著質樸的勇氣與果敢,有著不問成敗與前路的決絕,且永遠追求生活的體面與尊嚴。

顯然,楊曉培是將當下女性獨立自強精神嫁接於「大女主」身上,而這也體現了她的古裝劇創作理念——無論《擇天記》還是《扶搖》,都很難稱為純粹的古裝劇,因為其內核都是清晰的現代價值觀。「我們拍的是古人,講的是當下精神,因為從古至今,價值觀一脈相承。拍攝時,我們既要讓觀眾在古代的故事中有代入感,也要讓他們有強烈的現實共鳴感。這種共鳴,涉及情感、邏輯以及美學,呈現多個方面。」


《扶搖》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古裝劇,它所傳遞出的不懈怠、不畏難、不放棄的價值觀,正是現代人該有的膽識與氣魄。

至於創新題材,楊曉培曾問團隊如果繼續做《全職高手2》,方向在哪,創新點又在哪。「我們需要的是內容的創新,而非技術的創新。」在楊曉培看來,即便使用最先進的拍攝技術,創作思路若傳統保守,同樣不可以稱之為創新,因為「內容才是基石,是你的原發動力」。

信奉內容為王的楊曉培,這些年也在摸索年輕人的流行文化。在檸萌,每周二上午九點半都會舉行一次「江湖會」,各部門悉數參加。市場部會整理出最近一周電視劇、網劇的收視數據,大家一起就流量好、收視率高的劇目進行討論,不同的價值觀在一起碰撞。除了劇目,大家還會討論網上的熱搜、最火爆的網路用詞、最火爆的網上視頻……楊曉培就曾讓助理在「江湖會」分享為何甜寵等題材劇目會成為熱點話題等。在她看來,這種討論「可以觸摸並了解到年輕人的流行文化與用戶需求」。

但分析年輕人的喜好,不等同於迎合。楊曉培始終覺得,「作為創作者,既要保持初心,又要守住底線」。「我們要尊重創作規律,不求冒進、腳踏實地做好每一部劇,同時在作品中輸出正向價值觀。」

國劇 60 年,身為製作人的楊曉培正在經歷新的時代與變革。隨著智能手機的崛起,用戶娛樂時間變得極度碎片化,短視頻正以「刷呀刷不完」的方式爭奪著用戶在手機上的注意力。不過在楊曉培看來,這隻會對長視頻的要求更高,也會催生出更高質量的精品,因為「你需要在更短的時間抓住觀眾」。「身處碎屏時代,內容不能碎,創作者的心更不能碎」,楊曉培始終相信,「好劇都是以匠心、匠能打磨出來的」。


楊曉培始終信奉內容為王。

對話楊曉培


-----------

《新周刊》

:您如何定義製作人這個身份?



楊曉培

:我常問應聘者一個問題 :「對製作人的理解是什麼?」很多人回答 :「管理者」「老闆」「投資人」。其實製作人更像一個雜家,他需要用專業精神、專業態度,把項目中的所有人、所有元素、所有環節黏合在一起。他是執行者、連接者,當然,也是管理者,或說是一部劇從故事內容、審美風格到整體調性的操盤者、總掌控人。

《新周刊》

:在您看來,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製作人?



楊曉培

:作為製作人,每天都會面對不同問題,大到劇本創作方向—— 你需要和原著、編劇、導演不斷磨合,小到人物造型,甚至海報設計—— 你需要拿出專業態度溝通協調。正因為製作當中無小事,所以你要具備強烈的責任心,把作品當成自己的孩子,從他出生就盡心餵養,直到他長大,把他交給觀眾。製作人也分不同層面和階段,但在初期,我對製作人的要求是駐組。不駐組,你不會知道組裡發生了什麼,你又怎能盡到一個連接者、管理者的職責?遇到問題,你沒有專業能力說服導演,沒有專業能力和演員溝通。所以製作人不能站在所謂管理者的高位,而要親力親為參與項目的每個環節。當你和所有主創工作、生活在一起,別人會看到你的努力、付出、專業精神,別人會看到你對這個項目、對這個行業的熱愛。 只有大家彼此認可,遇到問題,才能齊心協力共同解決。



《新周刊》

:《擇天記》《扶搖》《全職高手》都是IP改編劇目。您對於IP的評判標準是什麼?



楊曉培

:IP的評判標準,在於要有好的內容。何為好的內容?故事要有吸引力,人設要立得住,情節上要推進得下去,也就是我們說的邏輯性要強。另外,要看作品的世界觀。最後,要考慮它能否有效轉化為影視。



《新周刊》

:很多人說,2018年是影視行業的「寒冬」,對此您怎樣看?



楊曉培

:這個行業在前幾年已經虛空到令人咋舌。一個剛剛入門的製作人員,做一部劇就可以開一家公司,給自己打上知名製作人的頭銜。正是有過那種無序,今天我們理性了、冷靜了,大家就會有寒冬之感。當然,行業在自我規範與調整時,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的陣痛,但從長遠來看,這對行業發展是有利的。作為創作者,應當少一些抱怨,真正回歸到創作本體,尊重用戶需求,尊重創作規律,以匠心做劇。

《新周刊》

:2018年,是國劇 60年。您心目中的好國劇是什麼?


楊曉培

:首先,好的國劇一定是有時代性的,不光有時代印記、時代氣息,同時要記錄時代風貌,與時代同行。其次,好的國劇,一定是創作紮根於百姓的,從百姓的立場出發,既要接地氣,同時又要反映他們的需求與現實痛點。再次,好的國劇,不僅在播出期間有全民性的共鳴度與熱議度,同時要能留得下來,能被觀眾在不同時期反覆收看、反覆咀嚼,構成經典。同時也要走得遠,藉助國劇的力量,實現文化出海,彰顯文化自信。

像侯鴻亮團隊最近出品的《大江大河》《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我個人都很喜歡,它們輸出的價值體系是一種文化自信的表達。這些作品的成功,除了時間與經驗外,也在於穩定的、精神氣質一脈相承的團隊。這也是我們強調構建工業化體系的原因。我們希望包括主創,包括服、美、化、道在內的團隊成員能夠相對固化,這樣大家才不用在新的項目中重新磨合,重新建立標準。


楊曉培在《全職高手》片場。

《新周刊》

:在您看來,國劇如何在新的時代再上新台階?



楊曉培

:第一,新時代下,國劇要真正直面觀眾,細分觀眾需求,回歸內容創作的本質。第二,國劇既要激活傳統文化的價值,同時也要聚焦現實主義,記錄時代風貌。第三,在與世界先進工業體系接軌的同時,創作者要不斷鍛造在內容打造上的硬實力,尤其要打造有中國特色同時有世界影響力的 IP。第四,應進一步加強台網共振效應,平台、製作方彼此協同,釋放國劇內容價值的最大化。第五,創作上要不斷引領而不是跟隨 ;要不斷創新,不僅是內容本身創新,還要在形式、手段、故事等方面創新。要進一步打造國劇名片,實現文化出海,彰顯文化自信。




本文首發於《新周刊》增刊


點擊封面一鍵下單《國劇進化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香港地產如何告別「公攤面積」?
看了《知否》,想去劇組應聘語文老師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