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Sony開的這個「慢閃公園」,憑什麼改變了銀座的潮流

Sony開的這個「慢閃公園」,憑什麼改變了銀座的潮流




也許你已經知道了:去年夏天,Sony在東京銀座原

大樓的廢墟下

搗鼓出了一個四層的公園,

賞味期限兩年

——

接下來,他們還打算在上面蓋一個更大的公園!



儘管近來乘著奧運的東風,這座城市裡的時髦去處翻滾了好幾輪,Ginza Sony Park卻仍顯特別:並無豪華的設施,沒有大牌建築師華麗陣容,入駐的新品牌屈指可數,看上去遠不及後輩蘋果的Apple Park炫酷,甚至連自家產品的體驗店都沒捨得設——

相反地,他們把這塊全世界最寸土寸金的地,分給了長椅、綠地、音樂會、廣播台、以及好多「還沒想好要幹嘛」的空地

??


抱著「請大家盡情玩吧!」的想法,他們在「全世界最正襟危坐」的高級街區里圈出了鬆弛的一角,想借這個為期兩年的都市公園實驗,探討一些比如何讓人買買買更玄妙的問題:

真正迷人的品牌、更有價值的商業,以及令人感到幸福的城市空間。


轉眼間,Ginza Sony Park開業半年了,讓我們來全面盤點一下讓它特別的10件小事吧。







並不是Sony第一次蓋公園了


「請幫我把展廳做成古根海姆好嗎」

「Sony」在銀座蓋「公園」——若回溯Sony紮根於銀座數寄屋橋十字路口的60年,這對不同尋常的組合併非首次登場。

1966年,創始人盛田昭夫認為原本小小的電器展間再裝不下Sony的雄心,

「要像賴特的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那樣!」

。他憧憬著一個更自由的空間,人們沿著寬闊的螺旋結構漫步,欣賞沿途的作品。於是,在區區的706㎡上,他成了最讓建築師蘆原信義頭疼的甲方。

第一代Sony大樓就這樣在許多個「第一次」里誕生了:2300根電視顯像管做的幕牆、可彈奏音樂的Do-Re-Mi台階、藏起排風口等多餘要素的蜂巢天花板……花瓣形構造在最小尺度上實現了老闆任性的古根海姆夢。


電器、豐田轎車、樂器、時裝……他們大方地把市面上的新潮玩意統統塞進了這裡,請人們免費體驗。新時代的生活第一次全方位地向普通民眾敞開大門。

而在靠近路口處,他們留了一塊33㎡的三角形空地,種上2000棵馬醉木——這大概是地價高昂的銀座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庭園,也是Ginza Sony Park的雛形。



不是「大樓」,而是「公園」?!



「反正有好多人在蓋大樓了啊。」



(Image by Sony)



Ginza Sony Park開業時,有人問起社長永野大輔「為什麼是公園,不是一棟大樓?」,他酷酷地回答,

「因為這很Sony!」

從街角的33㎡綠地出發,他們試圖進一步詮釋自己的DNA:

所謂的理念並非品牌的一面之詞,而是消費者的親身體驗

——如今涉足音樂、金融等領域的Sony,早就不是當年只做電器的小單純了。更何況,「已經有好多人都在蓋大廈了啊!」

這個70歲的品牌,仍想停留在自己的叛逆期。


全世界第一個可以買下來的公園


拜託啦,「植物獵人」!


為了物色一些「很銀座」的綠色,Sony Park請來了「植物獵人」西畠清順——在他的植物諮詢公司「天空植物園」里,有3000多株在世界各地的冒險中親自捕獲的珍奇植物,像他本人一樣畫風野生,在蔦屋書店、六本木藝術之夜等有趣的企劃中常常登場。


<AWO GINZA TOKYO>

這片叫<AWO GINZA TOKYO>的區域像一片不那麼聽話的小森林:巨大的古董壺、1000多歲的橄欖樹、來自奇形怪狀的白樺……組成了高級街區里最無拘無束的一角。

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可以買回家的公園

,植物會在被人帶走後換新、也隨季節更換景觀,為公園持續供應新鮮的第一印象。

最近更新的冬季版植物地圖


有便利店的公園


並不是和藤原浩的初次合作


潮流教父藤原浩在Sony Park里開的這家「便利店」一度火爆,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並不是他第一次和Sony合作。藤原浩還曾在舊Sony大樓的地下停車場里,做了一家像停車場一樣的商店……而這次則是公園裡的便利店。


而<THE CONVENI>之所以夠「便利店」,並不只因為那些照片中一眼就能看到的元素。

清爽的內裝、便利店式構造、T恤易拉罐、手帕飯糰、當月舊雜誌——這些當然也很棒,但員工的制服、進出門時響起的音樂等細微處,才是花了最多心思的部分。


很好吃的公園


只此限定的體驗




500歲的和果子老鋪「虎屋」並不是第一次為年輕人開店了。他們請平面設計大師仲條正義負責視覺、主打咖啡和紅豆餡麵包的Toraya Cafe· An Stand早在2年前就已經在青山誕生,

但這次卻為Sony Park研發了更有玩心的體驗。



穿過庭院的一樓入口處,虎屋的Pop-up扮演著公園的流動小攤,這裡只供應季節限定的套餐,比如聖誕期間和愛馬仕合作推出的葛汁粉餡麵包和白玉年糕團。

而在地下三樓的門店裡,第一次設立了現場制餡所<An Paste>。玻璃窗口上的食用說明從老遠就挑動著你的好奇心,視覺上的新鮮感隨著空氣里的香氣一同飄逸。有些復古的移動木板門則提醒著你品牌最值得信賴的根基。




公園式乾杯法則



Beer to go




(Image by Sony)

如何像在真正的公園一樣,單手端著啤酒到處亂逛?橫濱出身的人氣啤酒品牌Spring Valley Brewery為Sony Park定製了新店<BEER to GO>。

厚重的玻璃啤酒杯化身更輕盈的塑料杯,配合特製的杯蓋,供應包含諸多限定口味在內的16種精釀啤酒——

它們還充當入場券,可以在隔壁聽一場免費LIVE。


發射屬於東京的文化電波



一輛FM小車



Sony Park庭院里的銀色小車改裝自一輛美國的二手房車,是曾在澀谷、六本木等地出沒的移動式電台工作室最新的據點——<TOKYO FM Ginza Sony Park Studio>,以電波放送東京的文化、音樂和想像力。

村上春樹、福山雅治 、藤原浩等,都曾在這裡當過DJ。


公園式自由散漫



一個不被定義的空間



(Image by 商店建築)

Sony Park的體驗與「其他商場」不同,沒有諸如「拐過轉角迎面一個櫥窗」、「將人流悄悄引入商店的地磚花紋」這般精妙,甚至你很難察覺設計的痕迹。

不設區隔、不設動線,長椅和空地隨機地散落在空間里,甚至店鋪導引也如公園門口的通知欄一樣隨意。少了許多規定動作之後,確實能嗅到一些親切而自如的空氣。它緊鄰地鐵站,與城市中心緊繃的空氣無縫銜接,但你可以選擇端被啤酒或坐或躺,或是逃離人群,在沒什麼人角落解放片刻。





(Image by 商店建築)



余白或許是公園這樣的地方最大的魅力,要是用Sony擅長的科技來解釋也不難——他們可能搭建了一個現實世界裡的智能手機平台,將自由安裝APP的想像力交還給你。




(Image by 商店建築)



一些公園味的自製彩蛋


真正用心策劃的活動




去年10月的「Sketching Portrait」,把鏡子中的你定格成插畫

眾多商場都已深諳用Pop-up來製造新鮮感的法則,但因追求高頻而顯得湊合的例子也絕不少。Sony Park里的活動卻都誠意滿滿,只在開幕當天才透露陣容的神秘音樂會、文化穿透力十足的脫口秀……




以自己為主角的限時活動則更是號召力十足,比如之前舉辦過的Sony Walkman滑輪場、咖啡桌上悄悄閃現的Pscamera全虛擬桌游,還有

神出鬼沒的立方體「快閃盒子」。




Sony Walkman滑輪場




Ginza Sony Park Pop-up Store


公園最新的企劃:未來的銀座運動會




去年8月,水族箱也在街角的庭院里如期登場,

1000條

從沖繩美海水族館遠道而來的魚,開啟了繽紛的夏天——這是從Sony大樓時代起延續了50年的保留節目。



街角水族館的過去和今天




一個很多怪點子的幕後團隊


其實是有史以來最棒的甲方





Beer To Go邊上的BGM角,由坂本慎太郎等知名音樂人做DJ,挑選本周在公園播放的10張唱片

當一款產品不足以代表品牌發言時,不如經營這種體驗本身

——這話聽起來輕鬆,卻絕不是「當好科技宅」就能做到的。

可貴的是,他們深知並珍視這樣的「不自信」。Ginza Sony Park由建築師、建築史家、策展人、編輯等組成的「雜牌軍團」花了5年籌劃。




(Image by 商店建築)



確切地說,Sony把它變成

一個很難區分出甲乙方的項目

:一方面,創意人和城市規劃專家的提案被正式納入了企業決策層面,構建的信賴關係讓所有人全情投入。另一方面,他們希望自己並非旁觀,而親身參與提出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科技」或「商業」並非第一位的考量,他們相信建築的生命始於落地之後的悉心經營,因此從一開始就注視著更遠的地方,與住在這座城市裡的普通人真誠地相交,輸出名為Sony的玩心和可能性。

//


2017年,「Goodbye Sony Building, Hello Sony Park!」索尼舊大樓告別活動上最動情的薩克斯手——索尼集團CEO平井一夫

關於銀座,有這樣一種說法:

以不斷的改變維持不變。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街區是這個國家經濟的鏡子和民族的自尊心所在。

2017年,在舊大樓正式拆除前,Sony舉辦了一場回顧70年發展歷程的「 It"s a Sony 展」,許多參觀者在留言牆上懷念那個充滿激情和創造力的黃金年代。

憑一隻 Walkman 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年代或許一去不復返,但關於改變,他們仍在尋找新的答案。



舊地磚、舊牆面、舊電梯井,他們最終沒捨得拆去所有回憶的零部件,與那些簡潔清新的新夥伴比起來,這些「破敗」反而顯得有些溫情。


(Image by 商店建築)

新舊交融、難以定義,Ginza Sony Park有些像街區、有些像公園、又有些像商店,與那位西裝革履地跳到樂隊中間賣力吹薩克斯的CEO大叔氣質搭調。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黑科技,但有些東西卻不會過時,比如一位和你一起不斷地探索和享受生活的「老朋友」。


來自總裁的跳躍

資料參考:


1.《商店建築》2018年11月號


2.《BRUTUS》2018年8月號




??


 你也想去很搖滾的Sony Park打卡嗎?


??



你也許還想看,點擊圖片查閱


原研哉之前,我們所不了解的MUJI鐵三角



 幫淺子點個「好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夜美學 的精彩文章:

原研哉之前,我們所不了解的MUJI鐵三角
6位創意大神的秘笈:如何讓家充滿激發創意的氛圍?

TAG:一夜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