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啟動,集聚高端人才布局能源體系
自然界取之不盡的清潔氫能源怎樣更好地利用?氫醫學、氫農學等氫生物領域未來如何發展?
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正式啟動 上海交大供圖
1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正式啟動,這是國內首家致力於氫能源、氫醫學、氫農學等領域研究的機構。「氫科學與技術聯盟」籌備成立儀式也同時舉行,彙集了國內最傑出、最優秀的氫科學與技術的專家與學者。
上海交大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表示,氫科學與人類社會發展所面臨的能源、醫學、農業等的重要問題息息相關,交大氫科學中心將以全程開放方式吸引和引進全球優秀科學家參與其中,通過氫科學及技術研究集聚高端人才和培養創新人才,服務國家創新戰略,推動上海地區高技術產業的升級發展。
氫能是終極環保的未來能源,對減少溫室氣體、消除人體內破壞性自由基、緩解衰老和病痛、提升植物抵禦逆環境脅迫能力以及提高蔬菜、瓜果和花卉的生產和延長保鮮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和經濟效益。
21世紀是能源的世紀,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在《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和《上海市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的目標在於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把可再生能源制氫、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作為主要任務,重點解決氫的製取、儲運、加氫、氫燃料電池技術等的核心戰略布局。
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已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和行業標準,其金屬雙極板技術和膜電極技術已成功用於上汽集團生產的國內首款燃料電池汽車(榮威950)。此外,在氫醫療和氫農業方面也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和專著,引用率居世界首位。該中心將致力於「氫製取、氫儲運、氫利用」三個方向的研究布局,努力發展光、電、熱多尺度耦合高效制氫技術,實現高容量固態鎂基儲氫材料批量製備,完善固態鎂基儲運氫系統的研製及應用,並加速高性能膜電極和長壽命雙極板工程化製備進程。
此外,該中心將打造氫生物應用示範平台,通過「氫農業」促進植物的生長、延長農產品的存儲壽命並提供優質的氫飼料,努力發展「氫醫學」在人體「五臟六腑」的炎症緩解、病痛治療以及疾病防禦等方向上的應用。「上海交大氫科學中心」將以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氫科學及技術創新中心為目標,引領世界氫科學技術發展,並為我國未來的能源環境轉型、生物醫藥、農業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氫科學中心未來做什麼?
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籌備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文江表示,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啟動後,將為國內各氫科學與技術研究團隊提供一個協同合作、開展對話的平台,它是上海交通大學「雙一流」建設交叉研究平台,重點研究氫能源和氫生物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包括光氫催化、光電氫轉化、光熱氫轉化、氫存儲應用、氫醫學、氫農業等關鍵共性技術。交大「氫科學中心」將以前瞻性基礎研究為主,兼顧應用基礎研究,在氫科學及技術領域進行深度融合的學科交叉,實現引領性原創成果及關鍵共性技術重大突破。中心將致力於發展成為上海代表性交叉創新展示中心,並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氫科學中心及人才培養基地。」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干頻表示,希望氫科學中心建成後積極與上海的高校以及相關科研機構,展開密切合作,秉著開放共享的原則服務高校、服務企業、服務社會,在氫能源、氫醫學、氫農學等領域不斷深入探究;同時也將圍繞上海市的產業布局,組織多學科交叉研究,聯合各方創建資源開發、信息匯聚、成果共享、運行高效的共享、開放平台。希望氫中心融合上海市氫產業鏈上下遊資源,開拓氫科學與技術的應用範圍,並最終服務於上海的經濟建設。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