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一個人若想保持好的運氣,好的心態,就要重視這3條規律
有個朋友30出頭,年輕有為,前段時間看見他抱怨醫院排隊人多,立志要鍛煉身體;沒出幾個月,又看見他因為投入工作,忘記吃飯,而導致腸胃炎突然發作,必須停下來休息。
我自己也曾經被工作搞垮身體,所以深知其中利弊。閱讀《易經》,讓我不斷反思和總結經驗教訓。一個人若想保持好的運氣,好的心態,就要重視這3條規律:陰陽平衡,進退適宜,能收能放。
1、陰陽平衡:積極的進取,是建立在充分休息的基礎上,缺一不可。
《易經》也好,《黃帝內經》也好,理義繁多,而其根本核心就是一條:陰陽平衡。
《易經》乾卦曰:「上九,亢龍有悔。」
《易經》坤卦曰:「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上九,指陽發展過頭,導致亢龍有悔;上六,指陰發展過頭,導致龍戰於野;皆為過。
一個人想要在事業,工作,生活中保持好運氣和好心態,就需要時時保持陰陽平衡,凡事不能過頭。該努力時努力,該休息時休息,勞逸結合,陰陽平衡。如果你積極過頭了,就要趕緊停歇,讓自己得到充分休息,否則,身體就會以疾病的方式讓你被迫停下來休息。
當年李開復老師,也很推崇美國矽谷那套拚命精神,經常熬夜工作到凌晨,並以此為驕傲。後來,李開復老師很不幸,檢查出癌症,他才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並反思自己過去的價值觀和理念。手術後的李開復老師,觀念發生很大的改變,他出過一本書《向死而生》,書中分享自己和死亡鬥爭的心得體會。他開始重視身體健康,家庭,和日常的美好,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只會拚命地工作。
2、進退適宜:順境不得意忘形,逆境不自暴自棄,安然處之。
《易經》不是保你平安的護身符,《易經》是揭示自然規律的指南針。只要你按照這個規律,順勢而為,則能安然處之。
《易經》泰卦曰:「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小往大來,吉亨。」
《易經》坎卦曰:「坎下坎上,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
泰卦,類似一個人的順境;坎卦,類似一個人的困境。無論是順境,還是困境,在人的一生中,都是無法避免的。我們能做的,是能辨識自己的處境,調整自己的心態。在順境時,不得意忘形,而能保持冷靜;在逆境時,不自暴自棄,而能保持中孚,慢慢走出困境。
3、能收能放: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這個世界少了誰都能正常運轉。
《易經》無妄卦曰:「九五,無妄之疾,勿葯有喜。」
什麼是無妄之疾?落到人事上,就是本來沒有的,是自己胡思亂想導致的。對付無妄之疾,最好的辦法,是守正安常,泰然處之,疾將自然去除。
很多人,都把自己看得太重了,以為別人會怎麼看自己。事實上,這個世界少了誰,都能正常運轉。外面沒有別人,外面只有自己。
有一次,一個朋友找我諮詢自考大專的問題,我回答了她。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她就反過來指責我,說我看不起她。事實上,我對她沒有任何想法,回答完問題,就忘記了。而她呢,因為自卑心理作怪,才會無中生有,產生妄念,認為我輕視她。
好的心態,好的運氣,可以靠自己創造,重視這3條規律:陰陽平衡:積極的進取,是建立在充分休息的基礎上,缺一不可;進退適宜:順境不得意忘形,逆境不自暴自棄,安然處之;能收能放: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這個世界少了誰都能正常運轉。
每天學一點國學,這是解讀《易經》的第64篇文章。為方便讀者連貫閱讀,我盡量堅持每天更新,直到把《易經》解讀完為止。
PS:本文由易先生原創,從一個全新的視野,解讀疑難國學,傳承古老文化。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易經:當你做好這3點,最好的事情,會在不經意的時候發生
※為什麼高人和你想的不一樣?易經3招教你蛻變,改變思路就是出路
TAG:煮酒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