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一條狗的回家路》:原來是部美國主旋律大片?

《一條狗的回家路》:原來是部美國主旋律大片?

我有個鐵石心腸的朋友看完《一條狗的回家路》(A Dog"s Way Home)落淚了,她說比上回那部狗狗一直輪迴的片子還強,激起我的好奇心。

《一條狗的回家路》:原來是部美國主旋律大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狗狗一直輪迴也好,一心想要回家也罷,其實原著小說都是W?布魯斯?卡梅隆寫的。

有人說這部片「狗奴限定」,意思是有養狗的朋友才吃這套,才會理解狗狗無論如何都要回家的心情。我沒養狗,而且老實說電影拍法有點老套,但我承認自己還是有被感動,眼眶幾度濕潤了。

《一條狗的回家路》:原來是部美國主旋律大片?

電影以布萊絲?達拉斯?霍華甜美的聲音揭開序幕,她為本片第一主角貝拉配音,貝拉是只從小和媽媽分開的浪浪,喝貓媽媽的奶並在貓窩裡長大,後來被善良有愛心的盧卡斯收養,過了一段快樂的日子,卻因當地某些不合理的政策問題而必須暫時在別地生活,

不理解其中脈絡的貝拉為了與盧卡斯見面,展開一段長達兩年半、距離四百里的史詩般返家旅程……

《一條狗的回家路》:原來是部美國主旋律大片?

W?布魯斯?卡梅隆寫狗與人的感情,幾乎有著言情小說強大的感染力。既然狗狗可以不斷輪迴轉生,只為了與那個叫伊森的男孩相遇(像不像李碧華的小說《秦俑》)。

那麼當然也可以跋山涉水百里長征,只為了與第一個收養她的男孩盧卡斯相聚。

事實上,《一條狗的使命》和《一條狗的回家路》故事不同,但都可以視作公路電影,而旅程的終點站,就是狗狗所認定的the one所在之處,那裡才是家。

《一條狗的回家路》:原來是部美國主旋律大片?

貝拉出生沒多久就和媽媽分開,有幸被盧卡斯收養,卻又因故分離,耗時兩年半終於重聚,這期間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家」的形成和瓦解。

這正是《一條狗的回家路》最微妙的地方——喂貝拉奶的貓媽媽、返家過程中遇到的美洲豹「大貓」、在雪地收養貝拉的一對同志伴侶、在貝拉筋疲力竭時把她鏈起來的孤獨老遊民——

無論是動物還是人,無論居心與意圖為何,他們以各自的方式提供了貝拉棲身之所。

《一條狗的回家路》:原來是部美國主旋律大片?

貝拉雖然有好幾個「家」,但是對她來說,「家」終究和「居所」、「棲身之處」不一樣,後兩者可以很多,但「家」只有一個,那就是盧卡斯在的地方。所以片尾貝拉與盧卡斯重逢之後,貝拉說盧卡斯是她的「person」,這個說法頗有意思,字幕翻譯成「主人」,反倒太過「人類本位觀點」了些。

大美利堅這個希望國度,雖然何處皆可家,但有時又處處無法為家,說我歪讀也好,我總覺得從政治角度來看《一條狗的回家路》,其實比單純看作一部講述「人狗情未了」的片子更有趣些。

《一條狗的回家路》:原來是部美國主旋律大片?

因為透過形形色色「家」的開始與結束,《一條狗的回家路》所要講的,從來就不只是寵物與人類之間關係而已。

由狗狗第一人稱觀點出發,卻有著更宏大的企圖,而且還帶著政治指涉(請注意片尾那位打過越戰的警察,以及很搶戲的一群伊戰退伍老兵),這其實是一部超越族群跟物種的公路電影,而旅程中不可避免的種種歡喜或悲傷經歷,原來是為了去辯證美國21世紀新型態家庭的定義。

《一條狗的回家路》:原來是部美國主旋律大片?

所以貝拉喝貓奶、貝拉親眼見證母豹之死而以母性本能照顧起小美洲豹、貝拉與另只狗被充滿愛心的一對同志伴侶收留、貝拉陪伴孤獨的老遊民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甚至貝拉撫慰諸多退伍軍人心裡的黑洞,於是便有了更豐富更多元的「主旋律」含義。

貝拉的返家之路,不只是單純的返家之路,更是一則關於當代美國的寓言故事,而最終所要傳達的核心精神,其實是關於如何接納「不同」,理解「歧異」。

《一條狗的回家路》:原來是部美國主旋律大片?

所以,貓可以把奶水分享給狗,狗可以當起美洲豹的媽媽,人可以提供流浪動物避風港,而動物可以成為有創傷的人們最好的陪伴者,這是《一條狗的回家路》的格局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