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前巴基斯坦駐華科技參贊澤米爾親歷中國改革開放 認為四十年間中國變化巨大

前巴基斯坦駐華科技參贊澤米爾親歷中國改革開放 認為四十年間中國變化巨大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 劉暢):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間,不僅每一個中國人親身經歷著中國發展的奇蹟,也有不少外國人親眼見證了中國從保守走向開放、從貧窮走向富強的過程。巴基斯坦前駐中國大使館科技參贊、現國立科技大學中國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澤米爾·阿萬先生就是這樣一位改革開放的親歷者。

1980年至1987年,澤米爾·阿萬先生前往中國讀大學,那時,中國的改革開放才剛剛開始,他還經歷過一段用糧票、肉票購買食品的日子。「我剛到中國的時候,糧食不夠,要憑糧票買糧食,肉票、油票、布票我都用過。日常用品也比較緊張,進口東西幾乎買不到。當然對外國人比較照顧,我們在友誼商店可以買到一些進口和國產的商品。但總的來說生活比較艱苦,特別是中國的老百姓生活更為艱苦。公共交通不發達,路也不發達,供電不足,加油站也不多,各個方面要差一些。」

澤米爾先生認為,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經濟在一天天好轉,但發展速度比較緩慢,真正使中國改革開放進入快車道,是在鄧小平的南巡之後。「鄧小平同志貢獻非常大,那時候中國的社會比較保守,黨內黨外都有一定阻力,很多人擔心改革開放的風險,擔心資本主義化,但是鄧小平是一直往前走。我認為,更明顯的改革開放是南方考察之後,個體戶越來越多,人們自己做生意、投資買房、進口出口,變化很明顯,經濟活動非常活躍,每個人都想辦法做生意,掙大錢。」

2010年至2016年,澤米爾出任巴基斯坦駐華使館科技參贊,他切身感受到,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很大的提高。「這段時間,我們發現物質生活很豐富,各種各樣的東西買得到,不僅是國產的,進口東西也比較多。以前我們雖然有錢,但是東西不多,現在我們發現東西太多了,但我們的錢不夠了,買不起了。以前中國人在國內旅遊很困難,出國旅遊不敢想像,現在大部分中國人都有出國機會,或在國內自由旅行。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大的進步。」

澤米爾先生說,習近平主席一直在積極推進改革開放,給中國人民帶來更好的生活。他認為,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積累,中國方方面面都有深厚的基礎。未來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將使中國更加強大,人民受益更深。「習近平主席一直說,中國改革開放不變,不僅不變,而且發展方向要更深入,更廣泛,我覺得這點非常必要。現在中國的企業家和老百姓已經很有經驗,已經成熟了,技術、資本和經驗都有了,我相信接下來的改革開放對中國人民的效果會更大、更明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2018年極端天氣致橄欖減產嚴重 義大利各界在反思中採取行動應對
新聞觀察|美國務卿穿梭訪問中東八國 用意何在?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