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幼鴿淘汰之雛鴿的淘汰!

幼鴿淘汰之雛鴿的淘汰!

每日為大家帶來養鴿賽鴿小常識以及鴿界趣事,點擊關注,每日免費為您帶來實用養鴿小文章,大家共同探討,共同進步,共同學習,如有問題更可留言,有問必答。

雛鴿的淘汰與鴿卵同樣,健康是唯一的標準。在雛鴿出殼之後,首先要對破開的卵殼進行檢查。如前文所述,健康雛鴿的卵殼內側十分乾淨,血管完全消失,卵殼上只有一層白色的膜。如果雛鴿不健康,卵殼上會留有紅色的血絲。血絲較多表明臍帶脫落不完全,這樣的雛鴿不可能成長為出色的遠距離賽鴿,必須堅決淘汰。

雛鴿出殼時還要注意抱卵天數,因為即使幾對種鴿在同一天產卵,孵化時間也存在長短差異。這是由於雛鴿在卵中的發育速度不同,而孵化時間較長的雛鴿有可能發育不健全。出殼三、四天後,如果發現兩隻同窩雛鴿一大一小,就應當在巢房上作出標記,以便對其成長進行持續觀察。雛鴿大小不一的原因是親鴿在產下頭卵後立即專心抱卵,使得第二枚卵的孵化時間較遲。不過,只要孵化較遲的雛鴿沒有發育不良的徵兆,幾天之後就看不出差別了。假如一隻雛鴿先天孱弱,即使親鴿在恰當的時候開始抱卵,也會出現孵化時間及發育速度不勻的情況。我們還可以觀察黃色胎毛的疏密程度以及身體的胖瘦,對雛鴿的狀態作出大致判斷,胎毛稀疏、身體瘦弱的雛鴿通常是不值得期待的。當然,此時還必須考慮到種鴿的血統特徵,不要過早作出結論。例如烈日系、巴比亞系雛鴿的胎毛十分濃密,容易給人留下特別健康的印象,而雛鴿如果分別繼承了父母的不同特點,就更需要仔細斟酌了。

觀察糞便的形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雛鴿的消化能力,肛門周圍被糞便粘污說明消化器官較弱。與此相反,消化良好的糞便中沒有粘液,容易乾燥,因而很少粘附在巢盤和地板上。雛鴿孵化七、八天以後,體型長短及肩幅寬窄等特徵始顯現端倪,腳爪大小及嘴喙粗細也很容易區分了。在這個階段,飼養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育種目標決定取捨。另外,此時雛鴿的性別已經可以辨別,發育程度相同的兩隻雛鴿當中,腳爪粗壯者幾乎可以肯定是雄性。

雛鴿的淘汰越早越好,但前提是能夠對其優劣作出正確判斷。為此,飼養者需要在豐富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周密細緻的觀察。雛鴿套上足環以後最好不再上手觸摸,只須通過外觀把握其發育狀況。雛鴿出現任何疾病徵兆時必須毫不留情地淘汰,因為它們沒有希望成長為優秀的選手或種鴿。如果打算讓鴿子參加品評會,可以預先選擇相應羽色的種鴿,但是要在遠距離比賽中獲勝,就不應按照鴿子的羽色來進行淘汰。在淘汰中要不斷提醒自己,能夠奪得冠軍的鴿子只是鳳毛麟角,我們所追求的是性能上出類拔萃的賽鴿,因此絕不能根據羽色或外觀來判斷鴿子的前途。美觀的第一要素是頭部曲線,而曲線並不能體現出鴿子性能的優劣,多數情況下外觀美與內在性能優越並不一致。假如你一定要繁育既能飛又好看的賽鴿,捷徑只有從一開始就選擇外觀俊美且賽績超凡的鴿子或血系來做種。總之,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在淘汰鴿子時必須適當加以抑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鴿界趣事 的精彩文章:

鴿友道說自己的秋賽感悟!
從這四點說一說鴿子訓練賽!

TAG:鴿界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