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

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


近期引發兩岸網友巨大關注的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覽在1月16日至2月24日之間舉辦,本月15日就已開放內部展示,博物館邀請的嘉賓和媒體人士可以前往參觀。14日,東京國立博物館人士曾向媒體表示,「《祭侄文稿》屆時將會在單獨房間里,裝在玻璃櫃中展示。遊客被禁止對其拍照,只有獲得許可的媒體記者可以拍照,但須隔著玻璃櫃拍攝,且不能使用閃光燈。」

因為《蘭亭集序》被書法界鑒定為後世摹寫,並非王羲之真跡,所以也有人稱顏真卿的這幅作品實屬「天下行書第一」。而在日本展出該帖的東京國立博物館也將這次展覽定名為「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


中國古書畫匯聚東京


通過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官網我們了解到,此次展出的畫作來源十分廣泛。不僅有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顏真卿《千福寺多寶塔碑》、褚遂良《雁塔聖教序》等,還有日本國內的三井紀念美術館藏褚遂良《孟法師碑唐拓孤本》、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大阪市立美術館藏蘇軾《行書李白仙詩卷》,京都國立博物館藏空海《金剛般若經開題殘卷》,以及個人藏家私藏的趙之謙《行書五言聯》等。

此外,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也為此次大展借展多件珍藏,尤其是其「鎮館之寶」顏真卿《祭侄文稿》,更是成為此次特展的首要展品。由此可見,本次展出作品陣容無論從藝術價值還是珍稀程度上看,均堪稱空前。


關於《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全稱為《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於唐乾元元年(758年)創作的行書紙本書法作品,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祭侄文稿》是追祭從侄顏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這篇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之事。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湧,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氣呵成。


《祭侄文稿》與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北宋蘇軾的行書《黃州寒食帖》並稱為「天下三大行書」,亦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二」。

《祭侄文稿》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由於作者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誤之處甚多,時有塗抹,但正因為如此,此幅字寫得凝重峻澀而又神采飛動,筆勢圓潤雄奇姿態橫生,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通篇波瀾起伏,時而沉鬱痛楚,聲淚俱下;時而低回掩抑,痛徹心肝。


王羲之以「中和之美」築起中國書法的第一座豐碑,顏真卿則是以他的「氣格之美」樹立起中國書法的又一座高峰。而最能體現顏真卿「光輝燦爛」的藝術成就的,是他的《祭侄文稿》。

顏真卿《祭侄稿》是由真摯感情澆灌出來的傑作,是心靈的奏鳴曲,是哀極憤極的心聲,是血和淚凝聚成的不朽巨制!



據了解,因書畫作品在保護方面特有的脆弱性,《祭侄文稿》已11年沒出現在公眾面前。此次台北故宮博物院出借的文物作品,除顏真卿《祭侄文稿》外,還有懷素《自敘帖》、褚遂良《黃絹本蘭亭卷》以及李公麟《五馬圖卷》等,每一件文物都非常珍貴。


李公麟《五馬圖》


此次大展蓄勢待發之際,有關此次日本特展的消息早已在中國藝術圈刷屏無數。有業內人士通過查閱特展展品名單發現,在此次展覽第五章「顏真卿在宋代的評價——尊重人性和探索理念」中,竟有消失了近百年的北宋李公麟《五馬圖》局部圖展示,並備註「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消息一出,中國國內書畫界眾多權威專家倍感驚喜又振奮。


《五馬圖》對後世影響甚大,成為後世畫鞍馬人物的最佳範本,後人推其為「宋畫第一」。該畫南宋時歸內府收藏,入元、明,經柯九思、張霆發諸家遞藏,康熙年間藏於河南商丘宋犖家,乾隆時入清宮,是流傳有序的傳世名跡。這幅畫在清宮珍藏200多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以賞賜溥傑的名義盜運出宮,此後《五馬圖》輾轉海外,蹤跡漸無。


↑↑↑左右滑動可查看更多↑↑↑



書畫鑒賞大師楊仁愷在《國寶沉浮錄》中考證,《五馬圖》真跡一直在日本私人手中秘藏,日本學者島田修二郎在二戰前還見過真跡,當時為日本京都大學某法學教授收藏,戰後卻宣稱已被炸毀。目前我國僅存珂羅版《五馬圖》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而此次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李公麟《五馬圖》現身,無疑為業界揭開這一謎團,提供了空前機遇。



日本與中國書畫的淵源


常年沉浸在藝術品收藏拍賣市場,有不少藏家會產生這樣一種「錯覺」:當今拍賣市場上最為頂級的大部分古代書畫拍品,要麼是由日本藏家釋出,要麼曾經被日本藏家經手過,為何日本藏家對中國古代書畫會有如此濃烈的興趣?

這就要從日本與中國的淵源說起。因歷史原因,日本傳統藝術受中國文化和佛教思想的影響極大,日本人對中國文化遺產是非常推崇和敬慕的。日本藏家非常喜愛收藏中國字畫。


有專家指出,中國書畫在日本曾經形成兩次收藏熱潮。第一次是在12世紀至16世紀。這一時期,通過公私貿易船,以禪僧間的往來為主體的中日交流日益增進,中國的各種文物流傳到了日本。在此後的幾個世紀,日本藏家極力完善在這一系統下建立起來的中國書畫收藏體系,並在這一收藏基礎上,發展出具有日本特色的收藏品和藝術特質。

20世紀初,中國遭受戰亂,歷經改朝換代之波折,大批中國書畫通過各種途徑流入日本,在日本被稱為「今渡」藝術品,掀起了中國書畫東傳日本的第二次高潮。清宮流出的書畫為日本收藏打開了另一扇門,資本雄厚的日本藏家開始意識到,他們收藏的中國畫存在巨大的空白,他們開始整理、檢視自己的收藏。

一批文人畫作品在這一時期流入日本。阿部房次郎、上野理一、小川睦之輔、齋藤董盦、山本悌二郎、藤井善助、根津嘉一郎等人逐漸成為實力雄厚的中國書畫大藏家。而從清宮流入日本的精品,也不乏有傳為董源的《寒林重汀圖》、李公麟的《五馬圖》、傳李成所繪的《平林遠樹圖》等重要作品。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作品來

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

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直接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熱門文章推薦



  1. 這幾份高薪臨時工,你選擇哪一份?




  2. 讓女生瘋狂的東京人氣美髮店




  3. 進一步放寬簽證政策,日本晉陞全球第四大「移民國家」




  4. 做生意的基本就是讓客戶感到至上的幸福




  5. 話鄉情,續鄉緣,2019年燕趙新年會通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京在線 的精彩文章:

2019年1月日本簽證開始簡化!單次、多次也將全部調整!
日本去年110報警情況五花八門:有人只為試用新手機 有人報警抓蟑螂

TAG:東京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