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國的五個計劃單列市

我國的五個計劃單列市

國家社會與經濟發展計劃單列市,即國家計劃單列市,簡稱"計劃單列市"。

國家計劃單列市的財政與中央掛鉤,但不一定就與所在省財政完全脫鉤。實際執行中,存在計劃單列市仍需在不同時期以不同形式和比例向所在省區上繳一定的財政收入的情況,即"單列不脫鉤"。

設立國家計劃單列市之初,並未對行政級別做明確解釋。出任這一行政區四套班子的一把手官員由所在省提出建議,中央任命,級別為副省級。

目前我國五個計劃單列市分別為: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

大連市(1984年7月18日批准)

大連(Dalian),別稱濱城,舊名達里尼、青泥窪、旅大,位於遼東半島南端,地處黃渤海之濱,背依中國東北腹地,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是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5個計劃單列市之一,中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我國的五個計劃單列市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大連舊時街景保護較好,充滿浪漫氣息,因此被譽為:"浪漫之都"。大連優越的地理位置也使其具有重要的地位--大連是哈大線的終點,以東北三省為經濟腹地,是東北的門戶,也是東北地區最重要的綜合性外貿口岸,至2008年,大連港是次於香港,上海,深圳,高雄(中國台灣),青島,天津,寧波,廣州,廈門,基隆(中國台灣)的全國第十一大海港。80年代中後期,瓦良格號於烏克蘭建造時遭逢蘇聯解體,建造工程中斷,完成度68%。1999年,中國購買了瓦良格號,於2002年3月4日抵達大連港。2005年4月26日,開始由中國海軍繼續建造改進。解放軍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更改製造,及將其用於科研、實驗及訓練用途。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遼寧號,交付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大連國際機場即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始建於1972年10月,現已成為國家一級民用國際機場,是國內主要幹線機場和國際定期航班機場之一。大連機場佔地面積345萬平方米,飛行跑道長3300米,停機坪面積66萬平方米,航站樓總面積達到13.5萬平方米,裝備有先進的航管、通信及導航設施,各種地面服務設施齊全,可滿足旅客吞吐量1600萬~2000萬人次的需求。大連第二座機場--大連金州灣機場正在建設當中,預計2019年投入使用,這將是中國大陸首個填海機場

青島市(1986年10月15日批准)

青島(Qingdao),簡稱青,別稱膠,又被譽為琴島和島城,青島擁有國際性海港和區域性樞紐空港,是21個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和42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節點城市)之一。是山東省省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山東省經濟中心城市、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我國的五個計劃單列市

青島因名牌企業眾多,被譽為:"中國品牌之都"、"世界啤酒之城"。2008年青島成功舉辦第29屆奧運會帆船比賽成為奧運之城,被譽為"世界帆船之都"。2014年成功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2011年1月,國務院批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青島市作為其核心區域和龍頭城市。2014年6月10日經國務院批複同意設立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為我國第九個國家級新區,範圍包括青島市黃島區全部行政區域,經濟總量緊排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之後,位列第三。

寧波市(1987年2月24日批准)

寧波,簡稱甬,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有制訂地方性法規許可權的較大的市,長三角五大區域中心之一,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浙江省經濟中心、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連續五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大陸綜合競爭力前10強城市,中國和諧城市競爭力前十強城市,"中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創建城市,中國金融中心城市綜合競爭力前十強城市。

我國的五個計劃單列市

寧波,簡稱為甬, 地處東南沿海,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長江三角洲南翼,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北瀕杭州灣,西接紹興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臨三門灣,並與台州的三門、天台相連。

寧波人文積澱豐厚,歷史文化悠久,屬於典型的江南水鄉兼海港城市,是中國大運河南端出海口、"海上絲綢之路"東方始發港,其中最具寧波代表性的寧波港被國際港航界權威雜誌--英國《集裝箱國際》評為"世界五佳港口"。

廈門市(1988年4月18日批准)

廈門(Xiamen),別稱鷺島,簡稱鷺,位於福建省南端,西接漳州台商投資區,北鄰泉州南安,東南與大小金門和 大擔島 隔海相望。是 閩南地區 的主要城市之一,與 漳州 、 泉州 並稱"廈漳泉",構成 閩南金三角 經濟區。

我國的五個計劃單列市

廈門是福建省省轄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媒體評選的 新一線城市 。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 經濟特區 之一,十個 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之一(即"新特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大陸對台貿易中心、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享有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並擁有地方立法權。

深圳市(1988年10月3日批准)

深圳,別稱鵬城,廣東省省轄市、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華南),國際重要的空海樞紐和外貿口岸,中國南方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基地,中國重要的經濟和金融中心,經濟總量居中國大陸第四位。

我國的五個計劃單列市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建立的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 2017年本市生產總值2.24萬億元、同比增長8.8%;轄區公共財政收入8624億元、增長9.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32.1億元、同口徑增長10.1%;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平均增長22.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7%。

深圳的經濟特區發展只有30年,但卻曾經有著6700多年的人類活動史,新石器時代中期就有原住居民百越人等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深圳有1700多年的郡縣史、600多年的南頭城、大鵬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深圳的城市史已有1673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理廣角 的精彩文章:

湖北唯一一個能和華北平原比密度的縣―雲夢縣
浙江省解放時間簡述

TAG:地理廣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