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最大航母日本造,排水量超過遼寧艦,下水到沉沒不到20小時

二戰最大航母日本造,排水量超過遼寧艦,下水到沉沒不到20小時

眾所周知,在「偷襲珍珠港」事件中,日本的航母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在此之後日本和美國進行曠日持久的太平洋戰爭,而在太平洋戰爭中,使用航母的頻率更是達到一個高峰期。所以在這個期間,美日兩國都在瘋狂的發展航母、艦載機及其一類的武器,日本更是在後期造了二戰中最大的航母——信濃號,其滿載排水量達到73000噸,儼然超過了今天的遼寧號。看到這很多網友也許會產生疑問,既然該航母噸位都如此大,為何從沒聽說過它經歷過什麼戰役,知名度也遠不如日本的其他航母。這其實也挺無奈的,因為在信濃號下水還沒有20個小時,就被擊沉了,也就沒有給它經歷更多戰爭的機會。

信濃號其實是大和級戰列艦的第三號艦,不過按照戰列艦的製造工期,信濃號的下水時間得拖到1945年。而在1942年的時候,日本海軍出現一個大事,那便是中途島海戰爭,一下損失了4艘主力型航空母艦。於是,日本海軍就決定將其改裝為航空母艦。而因為是原本定位在大和級戰列艦上的原因,它的噸位十分驚人,標準排水量就達到了65000噸,滿載排水量也是在73000噸,吃水線為10.3米,最高航速也有28節。毫不誇張的說,即使是放到今天,信濃號依然是個海上巨無霸。

可別看信濃號的排水量高達七萬多噸,但是它搭載艦載機的數量只用47架,這可是遠低於日本其他航空母艦艦載機的搭載量,就連當時的1.3萬噸隼鷹級輕型航母所搭載艦載機的數量也比信濃號多。

至於載機量不足,主要是以下兩個原因。一方面,因為工期的有限,信濃號進行改裝時,並沒有拆除原來的艦炮底座,從而壓縮了戰艦內部的空間,所以機庫也就相對小了很多;另一方面,日本海軍在信濃號的定位上並不是以往的艦隊航母,而是一種重裝甲型的支援航母,這就要求著信濃號不光有著給飛機提供起降的能力,同時自身還要具備強大的防護能力,從而用於支援本土的作戰。

至於信濃號的防禦能力到底有多強,其原始裝甲就高達400毫米。在總結過去日本航母甲板防護不足的問題,信濃號的飛行甲板上也加裝了75毫米的裝甲,同時在支撐的鋼柱上也有200毫米的厚度。同時為了應對美軍潛艇的攻擊,信濃號還在水線以下加裝了鋼板,以及在航空油料倉庫的位置都也有厚厚的裝甲保護。可以說,信濃號稱得上是日本二戰期間裝甲最厚的航母了,甚至是當時的日本海軍還將其當做是個移動的海上機場。

的確,日本海軍的構想是不錯,但是在建造信濃號時候,日本喪失了大量有經驗的技術工人,日本最終不惜選取些學生來參與建造信濃號的工程,同時因為工期的緊張,下水時信濃號根本就沒有達標,是個不折不扣的次品。另外,信濃號上船員大多是新兵,作戰經驗和軍事素質明顯不足,在遭受攻擊時也沒有進行有效的搶救,信濃號最終在服役不到20個小時的時間就被美軍潛艇擊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人之傢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俄海軍百年老艦仍服役,從一戰打到今天,功勛卓著
美國制裁俄羅斯有啥用?前大使說出實情,後果很嚴重!

TAG:軍人之傢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