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人工智慧與教育結合點

人工智慧與教育結合點

過去的2018年,AI熱,在線教育熱,AI+教育越來越得到重視。比較有代表性的如智慧超人K12人工智慧教育。人工智慧教育前景怎麼樣,智慧超人K12人工智慧教育又如何呢?

那AI+教育後面到底如何,AI如何影響教育呢?

一、在線教育的這幾年發展的參考

看AI+教育需要參考在線教育這幾年的發展路徑。

12年MOOC興起,國內也經歷了第一波的在線教育熱。但是隨後幾年進入了低谷,從2017年開始慢慢回溫。經歷過或者一直關注過這波的人一定會更理性。這是一個很典型的路徑,先熱,再低谷,再走上正軌。很多第一波的在線教育企業要麼死了,要麼經歷了很多坑逐漸找到了方向,也有不少企業後面在行業走向正軌時候加入陣營。

所以AI+教育,會不會也是這樣?至少AI從火起來,到過去一年,不少泡沫正在破滅,越來越回歸到理性。

二、AI+教育的應用邏輯

每一波技術要素的出現,融合到具體的行業中,會爆發出新的機會,但技術只是表象,本質是結合技術實現原行業的重構,創造了更優的客戶價值,同時,在成本結構上又需要具備可持續的效率。PC、移動、直播技術都已證明了,AI也是。比如英語一對一教學,看到的是直播,但是背後其實是通過直播解決了優秀老師供給稀缺的問題,重新創造了新的用戶價值,構建了新的教學形態,內容研發形態和師資管理形態。

所以技術應用到具體的行業中,一定要看原來的行業如何結合了技術要素進行了重新構建,而重新構建的成功與否的核心邏輯是,有沒有創造了更優的用戶價值,有沒有提高運營效率。只有同時滿足了這2點,技術帶來的改變才會持續有價值。

AI+教育一定不會例外。

AI是什麼

AI是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科技科學,其實就是一套編程。從符號主義、統計主義、到大數據加深度學習階段,這一波AI帶來的影響是深刻的,很多可能還未被人意識到。AI的核心是一套深度學習的系統,短期內還是弱人工智慧,它只是人類的工具,只是一種能力。但是在某些具體的領域,可以比人類做的更好。人類只要告訴用戶,這是我需要的結果,然後機器去自己不斷的調整優化,達到人類想要的結果。AI在德州撲克、圍棋、物體識別、語音識別都得到了應用,在商業場景中比如淘寶的推薦、美圖秀秀自拍中得到了較多的應用。

為什麼要AI+教育

為什麼一定要AI+教育呢?本質上就應該看,AI+教育到底創造什麼核心價值?

而這一定是基於用戶價值與效率維度上的,不然是沒有商業價值的。教育的領域比較寬,這裡以以提升具體可衡量的能力領域為例,這一塊已經夠大了。

用戶價值層面——大規模滿足用戶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首先必須明確用戶的核心價值是什麼?用戶需要提升能力,這是根本,所有的設計都是為了這個目標。

AI的技術邏輯是這樣,標註數據叫做能力提升,然後告訴機器,達成這個結果是好的,機器然後不斷的收集數據進行深度學習,達到用戶想要的結果。就像阿爾法狗只要看棋譜,最後輸出的結果是贏對方,機器就在不斷的進行學習達到這個目標。

基於這一點,AI第一步是需要拿到用戶的數據和內容數據,然後拿到足夠的數據後進行自我學習,可以針對每個人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讓用戶的能力值得到提升。

總結下,就是AI的技術原理帶來的用戶價值就是大規模的滿足個性化的能力的提升。

難點1——知識點和解決方案如何進行數據標註和匹配?

但是如何做到大批量的個性化,這裡面有很難很難跨越的點。

在AI層面,實現精準化的匹配,需要數據標註。

具體表現為,一方面是用戶的能力項的定義需要明確,另一方面是解決方案需要足夠精準。可以把能力項和解決方案都定義為數據,並進行標註,那這數據到底如何細分和標註,才能讓機器進行有效的深度學習,這是很難的一個點。

舉個例子,淘寶賣家培訓,賣家的流量獲取能力弱,但是影響流量的指標項就很多,列出來包括標題優化,主圖點擊,銷量遞增,下架時間等。

而另外,給用戶推薦的內容又必須圍繞精準的能力項進行匹配,這樣效率才能更高。比如需要如何做主圖優化,如何做標題優化,如何做銷量遞增,如何設置下架時間。否則,根本就無法匹配出來。

而這對於現有的內容體系是需要進行重新的構造並進行數據標註。這將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工程。

匹配也是很難的一個點,裡面的維度就更多了,比如同樣的知識點薄弱,學習時間是6個月和3個月的推薦維度是不一樣的,還有提升的難易程度等等,一些列複雜因素,需要不斷的調優。

難點2——提供給用戶的解決方案如何做到有效?

從機器識別需要提升的能力項,到推薦的方案,到完成學習,到能力的提升,這裡面是有鴻溝的,在學習領域,不是拿到了方案,用戶都能完成提升的。

學習的主體是用戶,不是機器。所以現在很流行的機器去考試,只能證明機器是發展到一定階段,但並不能直接等同於用戶能力提升。阿爾法狗的任務就是直接打敗對手就行。而教育不行,因為學這件事情是需要用戶自己去消費完成的。

所以機器更多的是在提供用戶方案層面的價值,這塊可以不斷的根據用戶行為進行調優,並反饋給內容端。但是用戶學習的過程的效果並不在AI的可控範圍內。這裡需要內容端大量的配合。AI要給用戶一個解決方案,可是內容根本無法承擔這個職責,這肯定是不行的。

這裡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比如同樣的上課,同樣的教室,同樣的老師,不同的人的理解力不一樣,學習的主動性也不一樣,還受到課後各種外部的因素影響。

這一切都會影響到AI+教育的目標的實現。

所以,需要內容、服務都圍繞著AI的思路進行重新設計。這是很難很難的。

AI確實是可以解放很多重複性的人力勞動,但是從AI+教育對解決方案端的內容和服務的要求可以看出,人的因素非常重要。

比如完成內容的重構,需要老師,這是極其大的工作量,而且每年還不斷更新;解決方案的效果的好壞很依賴人,機器是冰冷的,人是有情感的,不管是克服惰性還是關懷,人在學習中有人陪伴效果也會更好。

整個過程中,一定要平衡好人和機器的關係,既有體驗的因素,也有成本的因素。如果體驗好了,效率跟不上,那整體的價值還是沒法發揮,反之亦然。

未來商業的形態是智能商業。智能商業在教育領域是怎麼樣呢?

智能商業有幾個特徵:1、大規模的實施在線 2、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3、不斷的迭代更新。而這其實也就是AI+教育的思路。

所以,在這個領域,更願意將AI+教育的AI當做一種商業思維,而不是單純的技術。本質上是教育行業結合AI技術的特點,重新去構建教育的內容、技術和服務體系,最終大規模的滿足個性化的用戶需求,從內容匹配到實施都為此準備,都能切實提升用戶的能力。

從教育發展規律來說,這也是符合規律的。論語云,有教無類,因材施教。1對1教育火的背後,也孕育著市場對於滿足個性化的認可。如果能夠通過AI,實現大批量的個性化,這豈不是更好?

AI+教育,看起來很美,難度也很大,那很實在的,在商業中,如何看AI+教育的價值呢?

第一,將指標可衡量化,只有可衡量化了,才更有說服力。這是教育培訓很難做的,因為學習是綜合性的因素,除了學習時,還有學習外的影響。做教育培訓,特別應試類的,很明確的目標就是提分。這會很難,但是一定可以拆解,有辦法去衡量,而且已經有人在做了。

第二,用戶為這個目標所花費的成本,包括時間和金錢。是不是跟原來比有更明確的綜合提升。因為技術是普惠的,AI+教育也是。如果反而成本會更高了,那這沒法算是成功。

第三,從企業角度來說,首先要看用戶是否為此買單了,其次,一定要看運營效率是否提升了,成本結構是否健康。這樣才能持續提供服務。

總之,時刻記得服務的是用戶,不管是原來的技術,還是AI,還是內容,還是服務,都是從服務用戶的角度出發,在這個基礎上,運用技術,哪些可以通過機器完成,哪些必須需要人的參與,綜合起來,在用戶價值和成本上獲得競爭力。

綜合上面的描述,AI+教育下,本質上是創造更優的用戶體驗,同時,又是能結合機器,提升了運營效率。本質上是屬於產品驅動的。

而這產品的價值的體現,需要通過技術,內容加服務一起設計完成。

這是核心競爭力。跟靠營銷拉動的邏輯完完全全是兩碼事。

如何改造技術架構,怎麼改造內容,怎麼設計內容產品,怎麼定位不同的角色,都是面臨的挑戰,就像軍事中,火槍、坦克投入戰鬥中,對排兵布陣都會帶來新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先進武器的作用。

所以,對於未來的教育,是需要有技術+內容+服務綜合一體的團隊。

第一, 需要具備極強的智能商業的思維,在這個層面上,AI+教育更傾向於是一種思維。

第二, 團隊必須要懂切入的行業,懂用戶,技術一定要落腳於客戶價值和企業的運營效率。

第三, 堅信人的力量,AI可以幫助人類完成很多重複性的工作,但是人是有感情的,尤其是教育領域,一定要重視人的作用。

這對於傳統教育機構來說,要做AI+教育,很難,因為需要改變的太大了,基因很難變,加上之前在線教育那波的經歷,依舊活的挺好的,估計擁抱的動力更不大。

而非傳統教育行業的切入,又勢必面臨的問題也很大,因為這裡需要內容、需要技術、需要品牌、需要服務,是相對來說比較重的模式。

人工智慧與教育結合點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