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的另一種真相》
《溥儀的另一種真相》,日本學者依據日本保存的檔案資料,展現一個與過去媒體記敘不一樣的溥儀,溥儀一直再努力,甚至借日本人內部矛盾希望達到自己目的。
《溥儀的另一種真相》是200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田整一,本書稿圍繞《絕密會見錄》展開,作者又進行了多方實地佐證,並在和其他資料進行比較對照的基礎上完成了本書。
本書的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中田整一曾是NHK電視台近代史記錄片的製片人,在進行二戰題材取材的過程中,偶然發現了偽滿洲國皇帝溥儀和歷代關東軍司令官的「絕密會見錄」。「絕密會見錄」由一直擔任著溥儀的隨從翻譯林出賢次郎暗中記錄,內容包括溥儀和關東軍司令官等日本要人的會談內容,堪稱偽滿洲國的最高機密。
作者從龐雜的絕密文件中,以全新的視角解讀了和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有所不同的歷史真相。內容包括溥儀與關東軍司令官之間相互欺騙,相互利用的對話、「日滿議定書」的簽訂 、關東軍對「滿洲國」的操控、溥儀的健康秘密、人事對立、關於帝位繼承問題的密約、溥儀不得不放棄復辟清朝等,全書共計20萬字。在出版後獲得日本每日新聞社主辦的「第60屆每日出版文化獎」。
本書最吸引人之處,是通過溥儀與關東軍司令官相互欺騙,相互利用的對話,窺視到讓人充滿疑問的「滿洲國」的本質。從「日滿議定書」、「皇帝即位儀式」、「皇帝訪日」、「人事對立」、「帝位繼承」到溥儀不得不放棄復辟清朝的念頭,整個過程,都讓人感到一種無可名狀的悲哀。
本書分四個部份來給你講講這段歷史。首先,《絕密會見錄》 是怎麼產生的?這個問題是理解當時政治格局的一個很好的入口。第 二,溥儀跟關東軍是怎麼達成合作的?第三,在這場政治博弈中,溥 儀是怎麼節節敗退的?第四點,我們談談前面提到的關鍵人物吉岡安 直。這個人一直被看作是單方面壓迫溥儀的人物,事實真的是這樣 嗎?通過以上四點我們可以大概得出一個結論:溥儀並沒有安心做一 個傀儡,他和關東軍之間既相互利用,也討價還價。
第一部分 現在,我們就來說第一個問題。中田整一發現的《絕密會見錄》,其 實是日本政府讓人收集的關於偽滿洲國的情報。 說到這兒,你可能會有點奇怪,偽滿洲國不是被日本統治的嗎,為什 么日本政府還要收集情報呢?這背後就是日本的政治環境原因。偽滿 洲國是在九·一八事變以後成立的,首都設在今天的吉林省長春市。 我們剛才說了,當時的偽滿洲國其實有三種勢力,日本政府、關東軍 和溥儀。你會發現,日本一方有兩股勢力,這是因為日本國內對中國 的態度其實並不是鐵板一塊。
當時的日本國內,以陸軍為代表的日本軍部一直在謀求統帥權的擴大, 追求擺脫政府、獨立存在的實際控制權。軍隊權力的進一步膨脹會導 致政府不但無法控制軍隊,反而會被軍隊所干涉。在日本軍部的推動 下,日本國跟偽滿洲國簽署的《日滿議定書》裡面規定:日本政府要 把偽滿洲國的政務指導權,全部委任給關東軍司令官。關東軍是日本 陸軍中非常重要的一支部隊,九·一八事變之前已經在東北駐紮了一 段時間,在東北本來就有了很大勢力。隨著權力的不斷擴張,日本政 府駐滿洲的特命全權大使也都是由關東軍司令官擔任的。當時的關東 軍司令是武藤信義,兼關東軍司令長官、關東廳長官和駐滿特命全權 大使數職,成為凌駕於偽滿洲國皇帝之上的頭號實權人物。
而政府一方,對於軍人干政還有關東軍的肆意妄為都很不滿,甚至出 現政府官員與關東軍長官水火不容的情況。比如,在偽滿日本大使館 的官僚,拒絕陪同關東軍司令官作為駐滿洲特命全權大使上任。在日 本政府里,有一個機構叫外務省,專門負責對國外的事務,相當於外 交部,他們對軍部強行發動九·一八事變非常不滿。日本軍隊一直在 強行擴大侵華的範圍,但是外務省拿軍部沒什麼辦法。當時日本國內 都在諷刺外務省,說他們已經成了軍部的對外辦事處。在這種情況下, 外務省想獲得靠得住的情報來源,就必須找機會越過關東軍,所以他 們就想到在溥儀身邊安插一個人負責情報工作,利用自己的身份,瞞 著關東軍和日本軍部,秘密收集偽滿洲國的情報,然後將這些絕密情 報送往外務省。於是,翻譯官林出賢次郎就擔起了這個重任。
林出賢次郎每月給外務部傳兩次情報,使館用「半公信」方式發送回 國。所謂半公信,就是內容一半是公事,一半是私事的,這樣就能規 避關東軍司令的監視。外務省在收到情報後,負責人會把它們編號並 打上絕密標記。這些絕密的情報只有外務省最核心的幾個官員可以閱 讀。這些情報,最後就彙集成了《絕密會見錄》。所以說,《絕密會見 錄》是日本政府和軍部之間矛盾的產物
第二部分 了解了《絕密會見錄》的形成背景,我們來繼續說說第二個要點:溥 儀為什麼會踏上附從日本關東軍的不歸路,他和關東軍初始的合作是 怎樣的呢?
首先,和過去的認識不同的是,溥儀接受偽滿洲國帝位並不是被迫, 相反,溥儀不但是自願的,而且他還特別為此爭取過。九·一八事變 爆發後,關東軍確立了在滿蒙獨立建國的計劃,這個政權要用所謂的 「以宣統帝位首領的支那政權」為名義建立。1931 年 10 月底,關 東軍派日本奉天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拜訪溥儀。當時,天津租界的 眾多洋房正是各種失意政客的寄居地,退位後的溥儀,就住在天津日 租界。溥儀反覆追問土肥原,偽滿洲國是不是會實行帝制,土肥原表 示,現在正是溥儀恢復大業之時,如果前往滿洲,就可以立刻當元首。 溥儀被土肥原說動了,他判斷復辟的時機已到,欣欣然前往關外。
然而,關東軍只是兌現了元首的身份,並沒有立刻讓偽滿洲國成為帝 制國家,溥儀的身份是「偽滿洲國執政」。溥儀對此非常不滿,他的 目的是借日本的幫助作為跳板,然後復辟整個大清帝國。於是,在偽 滿洲國成立初期,雙方就偽滿洲國的政權問題進行了反覆談判。
首先,對雙方來講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要不要恢復帝制。當了三個月 偽滿洲國執政以後,溥儀的偽總理鄭孝胥和關東軍司令長官武藤信義 進行了會見。《絕密會見錄》中記錄,他們會面的氣氛是比較融洽的, 武藤信義同意了將偽滿洲國轉為帝制國家。鄭孝胥趁機提出希望溥儀 能在北京而不是長春登基,這其實是代表溥儀委婉地提出復辟清朝的 願望。他說,如果讓溥儀在長春登上帝位,會讓他像南宋政權一樣, 偏安在東北,還會被國人指責忘了復興滿清的大業,所以,他希望日 方設法幫助溥儀在北京即位。這當然不是關東軍所需要的,所以武藤 信義以時機未到為由委婉拒絕了鄭孝胥,要求溥儀在滿洲登基。這次 博弈中,雙方各有讓步。不久之後,溥儀和武藤信義直接見面,就領 導權的問題進行了第二輪談判。溥儀想讓自己的老師陳寶琛出任執政 府最高行政長官,但關東軍和偽總理鄭孝胥都不喜歡這個人,因為陳 寶琛曾經反對溥儀做偽滿洲國元首,反對他被日本人利用。由於武藤 的反對,任命陳寶琛的事情被以暫且擱置的名義否定了。
這個階段總體來說,雙方的關係是比較和諧的。雖然溥儀很難在政治 上爭取到太多權益,但是武藤表面上對溥儀還是很客氣的,而且一直 保持著合作的態度。實際上,武藤個人跟溥儀相處得也不錯,溥儀自 己回憶武藤的時候說:每次他和我見面時,總是禮貌而周到,向我深 深鞠躬、微笑,一口一個「閣下」,並且用崇敬的心情談到我的每一 位祖先。武藤對溥儀的禮遇,或許和他個人的性格有關,但是更主要 的原因還是,當時溥儀還有一些政治籌碼,讓關東軍不得不做一些讓 步。但是,這個武藤一年後突然得病去世了,繼任的關東軍司令官對 皇帝溥儀可就沒有那麼禮貌了。
第三部分 武藤死後,關東軍在東北的勢力越來越穩固,溥儀的政治籌碼也越來 越少。他為了坐穩自己的地位,為了日後能有機會復辟,又做了更多 的努力,但最終還是一場空。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溥儀又做了哪些 努力。
1934 年,溥儀在漫天風沙中舉行了登基儀式,第二次當上了皇帝。 儀式之前,溥儀一方和關東軍曾經因為儀式的程序發生過爭議。在《絕 密會見錄》中提到,關東軍不允許溥儀穿清朝皇帝的龍袍,理由是溥 儀是滿洲國皇帝而不是大清皇帝。在溥儀的堅持下,鄭孝胥和關東軍 協調了半天,最終才讓關東軍同意溥儀先穿龍袍舉行祭天儀式,然後 在即位儀式時穿海陸空元帥的禮服。
雙方對於禮儀規程的爭執,其實是對主導權和地位的博弈。溥儀沒有 實權,所以這種博弈主要體現在儀式禮制這些問題上。溥儀上任不久 後,當時的關東軍司令官南次郎向溥儀提出,要在偽滿洲國營建兩組 建築,一個是在宮中的「建國神廟」,另一個是宮外的「建國忠靈廟」。 這兩個建築,都是仿造靖國神社而建的。他甚至要求溥儀將日本的天 照大神作為祖神供奉,將神道教作為國教。
在《絕密會見錄》中,我們可以看到,溥儀的內心是百般抵觸的,不 過他最終委屈地供奉了天皇家族的祖神。在溥儀看來,這是一種借力 的方法,他希望藉助日本天皇的權威,向偽滿洲國內的日本人顯現自 己的權力,並通過天皇的加持來提高自己的地位,抗衡關東軍的勢力, 再找到機會復辟滿清王朝。為此,他甚至違心地說:日本駐滿特使代 表著日本天皇,而我是以日本天皇之心為我心。他還把全部希望都寄 托在訪問日本、跟日本天皇見面這件事兒上。有趣的是,關東軍對這 次訪問卻有相反的期待,他們希望天皇可以打消溥儀復辟的願望。
1935 年 4 月 6 日,溥儀開始了二十五天的訪日之旅。昭和天皇的弟 弟秩父宮親王和翻譯官林出賢次郎陪同他,會見了昭和天皇和皇后, 還拜會了貞明皇太后。結束訪日後,溥儀回到偽滿洲國就發布了「回 鑾訓民詔書」,希望樹立自身權威。溥儀回來後變得更注重威儀形式, 原來官員可以到溥儀卧室和他談話,訪日之後就不行了。
溥儀的種種努力,讓關東軍對他產生了戒心,雙方矛盾激化,造成了 1936 年 4 月「海拉爾事件」爆發。海拉爾事件,就是日本人殺了當 時擔任興安北分省省長的凌升。這個人是溥儀的妹夫,也是溥儀的親 信,他特別反對日本控制滿蒙。在海拉爾事件發生後,福齡、春德、 華林泰等 3 個溥儀的親信也紛紛被關東軍處決。這可以說是日本關東 軍對溥儀的警告。不久之後,溥儀的偽總理鄭孝胥也死了,但是這個 時候,溥儀在內閣人選上已經沒有一點發言權,最後只能完全聽命於 關東軍,徹底成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關東軍對溥儀的控制越來越嚴重,甚至開始直接干預溥儀的家事。溥 儀弟弟溥傑的婚事是關東軍和日本軍部的得意運作,被稱作偽滿洲國 和日本國「兩位一體」不可分割的象徵。原本溥儀希望溥傑跟日本皇 室的皇女結親,但是他的期望落空了,關東軍為溥傑挑選的對象是嵯 峨侯爵家的女兒。這個女孩僅僅是華族身份,讓溥儀大為失望。這裡 給你解釋一下華族是什麼意思。1871 年日本取消舊身份制度後,將 國民分為了皇族、華族、士族、平民四等,華族雖然是享有特權的貴 族階層,但是比皇族低了一等。但是,對溥儀來說最難以接受的,是 弟弟最終是以平民的身份結婚的。關東軍不僅干涉溥儀弟弟的婚事, 連他納妃的事兒也要插一腳。溥儀的「皇后」婉容沉迷於鴉片,形同 廢人,所以關東軍也很關注溥儀的新妃人選。雖然在納妃的問題上, 溥儀還是據理力爭,最終敲定自己選的人,但是這種反抗本身,已經 說明溥儀連自己的生活都很難主導,還談什麼政治權力呢。圍繞偽滿 洲國的這場較量,以溥儀的徹底失敗告終。
第四部分 不過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將自己在偽滿宮廷的整個生活都形容得 屈辱不堪,事實真的如此嗎?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說到一個在這個 問題上至關重要的人,就是「帝室御用掛」吉岡安直。這本書對歷史 研究最大的貢獻,就是發現了吉岡安直與溥儀溥傑兄弟的關係,填補 了偽滿洲國歷史以及對溥儀研究的一個空白。不管是在《我的前半生》, 還是電影《末代皇帝》中,吉岡安直都是實際上掌握偽滿宮廷的人, 而且形象蠻橫而粗暴,但事實是怎樣的呢?
我們先來說說吉岡安直的職務,帝室御用掛。「御用掛」是日語名詞, 「御用」是事情的敬語,指皇帝的事情,「掛」是從事辦理的意思, 「帝室御用掛」就是從事辦理偽滿洲國帝室和皇帝的事情。
吉岡安直是在 1929 年跟溥儀相遇的,可以說是溥儀的老朋友,他當 時的職務是中國駐屯軍少佐參謀。吉岡安直在天津期間受到溥儀一方 的邀請,為溥儀講解中國內戰局勢和將來的政局發展。由於吉岡與溥 儀對於古典藝術和美術有著共同的愛好,兩人很快發展為了朋友關係, 還成為了網球搭檔。一直到 1931 年,吉岡安直來到鹿兒島第四十五 聯隊任職,雙方還保持著書信往來。吉岡安直通過溥儀又結識了溥傑, 他和溥傑建立了比溥儀還要親密的關係。在日本留學期間,溥傑乾脆 來到鹿兒島,在吉岡安直的家裡度過了愉快的暑假。而在 1934 年, 吉岡安直受聘東京的陸軍士官學校,成為了溥傑的戰史教官,雙方更 增加了一層師生之誼,幾乎每一個周末他們都是一起度過的。
正因為與溥儀溥傑兄弟有著密切的私人關係,吉岡安直在 1935 年被 軍部調任關東軍中佐參謀,擔任了偽滿洲國皇帝的帝室御用掛。吉岡 安直赴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溝通和安撫偽滿洲國內的不同意見,具 體來講,就是確保 1935 年訪問日本能夠順利進行。之後的十年時間 里,吉岡安直由中佐晉陞為中將,他從始至終都在偽滿洲國擔任要職。 軍部曾經多次想要調離吉岡安直,但是都遭到了溥儀的反對,而吉岡 安直在職期間為了溝通關東軍與溥儀的關係也是絞盡腦汁。所以,作 者認為,吉岡安直是關東軍和溥儀之間的一個協調者,他和溥儀一家 的關係也一直很親近,他也並沒有那麼大的權力,談不上對溥儀進行 強烈的壓迫。
從以上的四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溥儀在偽滿洲國的境況並不能簡單 用「被日本控制」來形容。溥儀有自己的訴求,他嘗試過借用日本皇 室的力量牽制關東軍,他在偽滿洲宮廷中的處境也不是絕對被吉岡安 直所壓制。隨著關東軍對偽滿洲國宮廷的控制越來越嚴,深受溥儀信 賴的林出賢次郎當然也呆不久了。1938 年,他不得不謝絕吉岡安直 的挽留,將《絕密會見錄》夾裹在行李中回到日本。二戰結束後,他 成了昭和天皇的中文翻譯,以佛教徒的身份平靜度過了餘生。林出賢 次郎至死保守著《絕密會見錄》存在的秘密,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 生》出版後,林出賢次郎撰寫了《林出日記》,然而即使在《林出日 記》中,他仍然保守了《絕密會見錄》存在的秘密。
總結 介紹到這裡,這本書的內容已經講得差不多了,下面,來簡單總結一 下今天為你分享的內容。
作者寫這本書,是因為他發現了一個絕密文件《絕密會見錄》,這份 文件是偽滿洲國皇帝溥儀的翻譯官林出賢次郎給日本政府秘密發出 的情報。《絕密會見錄》是直接史料,所以它記錄的內容也更加真實 可信,可以說揭示了歷史不為人所知的一面。《溥儀的另一種真相》 這本書的作者中田整一以《絕密會見錄》為基礎,調查和研究了從 1932 年 11 月開始到 1938 年 4 月之間的偽滿洲國的歷史。根據他 的發現,九·一八事變之後,關東軍為了佔穩東北,決定邀溥儀來做 偽滿洲國的皇帝,雙方雖然各有所圖,也還是相對友善。但是,隨著 關東軍在東北的勢力越來越大,溥儀越來越失去了和關東軍周旋的籌 碼,在禮儀規制、政府人選甚至家務事上都失去了自主權,最終淪為 了傀儡皇帝。最後,我們又通過吉岡安直與溥儀家族的關係,為你展 現了溥儀在偽滿宮廷中的真實處境。
那麼,偽滿洲國的實質究竟是什麼呢?溥儀的弟弟溥傑在接受中田整 一的採訪時說:「我們為了復辟清朝而利用關東軍,關東軍為了政治 目的而利用我們,偽滿洲國對於我們來說僅僅是這樣一種組織。」
?
作者簡介
中田整一,1941年(昭和16年)出生於日本熊本縣。從九州大學法學部畢業後,1966年進入NHK電視台工作。作為製片人,參與了《日本史探訪》、《NHK特集》、《NHK特別節目》等主要以現代史為中心的歷史記錄片的節目製作。製作了《監聽戒嚴指令——有關二·二六事件的秘錄》、《記錄昭和》、《被抹殺的真相——二·二六事件東京陸軍軍法會議秘錄》、《大英博物館》、《記錄太平洋戰爭》等多部作品。1988年,榮獲廣播電視文化基金個人獎,此外,還獲得過文化廳藝術節優秀作品獎,日本新聞協會獎等多種榮譽。 中田整一歷任NHK電視台編成主幹(特別節目部部長),NHK教育台常務,大正大學教授。曾參與撰寫《大英博物館·全六卷》(NHK出版社,合著,1990)、《太平洋戰爭·日本的敗因·全六卷》(角川書店,合著,1993)、著有《Muntinlup的夜已深——氣節之女·渡邊濱子的一生》(NHK出版社,2004)。
他在擔任日本 NHK 近代史紀錄片的製片人期間,他在給一個和二戰有關的紀錄片取材時,偶然發現了一份叫《絕 密會見錄》的文件。這個文件的作者叫林出賢次郎,是偽滿洲國時期 溥儀身邊的翻譯官。由於這種特殊的身份,林出賢次郎有機會親身經 歷溥儀和日本人所有的會見,見證了那段時間的歷史。中田整一發現 《絕密會見錄》後,對它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從這裡入手,開始研 究偽滿洲國時期溥儀跟日本人之間的政治博弈。中田整一發現,雖然 在《我的前半生中》,溥儀將偽滿洲國建國前後的政治責任都推給了 他的總理鄭孝胥和日本人吉岡安直,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當時,偽滿 洲國的政治格局有三方勢力,分別是日本政府、關東軍和溥儀。關東 軍和日本政府都在追求在東北事務中的主導權,而溥儀呢,他的希望 是利用日本人的勢力,光復滿清王朝。從這個角度來說,偽滿洲國是 這三方勢力追逐各自利益而催生的一個古怪政權。
目錄
推薦序
獻給中國讀者
前言
北京·1985年
莫斯科·1990年
第一章 我與《絕密會見錄》的相遇
被埋沒了的「滿洲國」最高機密
關於林出賢次郎
林出受到溥儀的絕對信任
外務省和「駐滿洲國日本大使館」的苦惱
栗原正、谷正之和《絕密會見錄》
《絕密會見錄》的記錄方式
《絕密會見錄》的舞台
第二章 「滿洲國」建立前夜
圍繞「滿蒙問題」的各種聲音
抬出清朝廢帝溥儀
湯崗子溫泉秘密之行
事變擴大和對日國際輿論惡化
東北四巨頭會議與「獨立宣言」
「滿洲國」的「國體」
第三章 簽訂「日滿議定書」的舞台背後
湯崗子溫泉的溥儀·板垣會談
秘密協定及秘密來往信件
苦惱的鄭「總理」在簽字儀式上
日本走向被國際社會孤立之路
第四章 「執政」溥儀的小陽春時代
《絕密會見錄》報告開始
武藤軍司令官和「執政」溥儀
熱河之戰與國際聯盟
日本退出國際聯盟
塘沽停戰協定
昭和天皇和「九·一八」事變
溥儀對國際局勢的關心
武藤「大使」首次談及「帝政問題」
第五章 沙暴中的「帝位繼承」儀式
「龍袍」和陸海軍大元帥的禮裝
邀請「皇帝」溥儀訪日的動機
秩父宮訪問「滿洲國」
林出未能正式進入「宮內府」
第六章 因訪日而日漸渺茫的「清朝復辟」
圍繞「復辟清朝」的各種交涉
溥儀的想法因訪日而改變
發布「迴鑾訓民詔書」的意圖
溥儀對天皇威嚴的利用
第七章 「帝室御用掛」吉岡安直
「御用掛」吉岡安直上任
天津相遇
溥儀、溥傑兄弟的背信
建立「建國神廟」與「復辟清朝」偃旗息鼓
第八章 傀儡「國家」的內幕
被排擠的忠臣鄭孝胥
緊急會談與溥儀的期待
人事組閣遭受挫敗
張景惠「總理」的「兩隻螞冷」之說
第九章 浮出水面的「皇位繼承」問題
愛新覺羅一家
「皇位繼承」與「側室」
溥傑尋找「日本新娘」
南軍司令官的「二·二六事件報告」
「海拉爾事件」的衝擊
溥儀的逢迎與植田的忠告
第十章 圍繞「帝位繼承」的密約
溥儀的健康秘密
溥傑的新娘候選人讓溥儀失望
日本移民與「滿洲國」原住民
溥傑的婚姻
「皇帝」和關東軍的密約
「帝位繼承法」的頒布
溥傑和嵯峨浩的婚典
第十一章 在中日戰爭中動蕩的「滿洲國」
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
《絕密會見錄》中的中日戰爭
溥儀對浩的猜疑
回到「滿洲國」的石原莞爾
第十二章 1938年《絕密會見錄》的終結
突如其來的「宮內府行走」解聘
記錄者林出賢次郎的執著
《我的前半生》與《林出日記》
各打算盤的「滿洲國」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年表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