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高俅等奸臣是「劊子手」,殺宋江的另有其人?
原著道:「宋江道: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賜藥酒與我服了,死在旦夕。我為人一世,只主張忠義二字,不肯半點欺心。今日朝廷賜死無辜,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我死之後,恐怕你造反,壞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義之名,因此請將你來,相見一面。昨日酒中已與了你慢葯服了,回至潤州必死。你死之後,可來此處楚州南門外,有個蓼兒窪,風景盡與梁山泊無異,和你陰魂相聚。我死之後,屍首定葬於此處,我已看定了也!」
悲壯,為朝廷四處征戰,立下赫赫戰功的梁山泊寨主及時雨宋公明倒下了,沒有倒在戰場之上,而是倒在了官場鬥爭之中。
很多人看到這裡,都不自覺的留下了眼淚。
閉上眼睛,淚水吧嗒吧嗒的落下來,腦子裡浮現的是往日梁山泊上宋江等一百單八人的豪情萬丈……。
也可恨,因為宋江臨死還拉上了忠心耿耿的黑旋風李逵,雖說是為了忠義,但生死的權力應該交給李逵自己,不該是他宋江做了裁決。
宋江死,雖然可惜,令人傷心,但也是早有預兆的,奸臣們容不下他。
早期托塔天王晁蓋等八人劫了生辰綱,得罪了蔡太師,蔡太師把仇都記在了梁山泊好漢們的身上;豹子頭林沖的媳婦自盡,高太尉也把仇恨記在了收留林沖的梁山泊上;高俅、童貫等攻打梁山泊,都以敗陣首場,丟盡了臉,他們對梁山泊好漢恨之入骨等等。
不管是不是梁山泊好漢直接參与,奸臣們都把仇恨記在了梁山泊眾好漢的頭上,宋江和玉麒麟盧俊義是老大,當然會成為奸臣們首先除掉的目標。
很多人說宋江死不足惜,但書生不這麼認為,書生認為宋江其實是幫了梁山泊其他好漢的,讓他們有機會報效朝廷,留名青史。
雖然死亡之後沒有了榮華富貴,但名留青史比過眼煙雲的榮華富貴更加重要。
我們一直把宋江死的帳記在奸臣的頭上,這點不錯,但不全對,因為奸臣在宋江和盧俊義被害一事上也只是「劊子手」。
他們自己想到要除掉這倆人,也自己去親身實施。
可是,他們背後還有趙官家。
趙官家不想殺宋江和盧俊義,這是誰都知道的事情,書生也不想推翻這個結論。
但是,書生想說,趙官家不殺,不代表能容下宋江和盧俊義。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
這個理兒,相信三歲小孩子也能懂。
宋徽宗被看做是昏君,但宋江說了:「今皇上至聖至明,只被奸臣閉塞,暫時昏昧。」
這是宋江在行者武松等人反對招安時的搪塞之舉,還是真實的在評價宋徽宗呢?
真實的評價。
《水滸傳》里的宋徽宗的確處處被刻畫成昏君,但是他在位期間的大宋朝堂卻有兩派,忠臣和姦臣。
這兩派互相爭鬥,雖然奸臣得勢,但總體上還是勢均力敵。
招安梁山泊就是個例子,宋徽宗真是昏君,宿太尉的話也不會起到作用。
所以說,宋江對他的評價非常中肯。
只是,宋江沒能及時除掉奸臣一派的四個首領,讓他們鑽了空子。
不算是真正昏君的宋徽宗,自然清楚「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道理。
宋江和盧俊義有機會造反,沒那樣做,宋徽宗是不是該放心了呢?並且梁山好漢已經陣亡和病死了三分之二。
理論上說,可以放心。
可是,我們不要忘記一件事,大宋朝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
他怎樣當上皇帝的,相信不需要書生再細說了吧,被下屬黃袍加身。
被動?書生不這麼認為。
真心被動,下屬即便替他打下天下,他也會找來前朝遺孤,將其送上皇位。
宋江和盧俊義不想造反,可他的下屬不一定。
宋徽宗很清楚,內憂外患解除,僅僅是想滅了大宋朝的那些解除了,還有更加可怕的內憂,那就是腐敗的官場和不可調和的矛盾。
這兩點,都可以讓大宋朝滅亡,而這兩點也不是他宋徽宗能改變的。
他的皇位有多不穩,他比誰都清楚。
宋江已經得了民心,腐敗的官場和不可調和的矛盾日益加劇之後,他自然會被先前的兄弟和百姓黃袍加身。
因此,宋徽宗內心深處也是提防宋江和盧俊義的。
只是,他不想讓這倆人死,又或是不想經過他的手殺死,也可能只是想讓這倆人不具備任何威脅等。
奸臣最了解宋徽宗了,雖然嘴上不說猜皇帝怎麼想,但心裡也清楚。
所以,他們借著宋徽宗對宋江和盧俊義的提防,下了殺手。
宋徽宗真要沒有任何提防,早就把宋江和盧俊義保護起來,奸臣也難以得手,即便的手,奸臣也會被處死,可他們活得好好的。
宋江和盧俊義死了,宋徽宗樹立了忠義的典型,讓他們成為世人的榜樣。
死,也被宋徽宗利用起來了,你不會說宋徽宗昏君了吧。
宋江和盧俊義的死,被奸臣害死不假,但奸臣只是「劊子手」,主要還是皇帝的態度,宋徽宗不想讓他倆死,奸臣手段再毒,他倆也死不了。
本文所用圖片來自互聯網,如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他的「帝王系列叢書」,讓我愛上了曾很反感的清史
※皇帝出行,官府為何要安排老百姓「凈水潑街,黃土墊道」?
TAG:萌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