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速2分51秒!後腳跟著地的他用1小時10秒跑完了半馬
北京時間1月20日晚9點01分,休斯頓半程馬拉鬆開跑,這場比賽高手雲集,賽前更是宣稱有2018年先後打破亞洲馬拉松紀錄的日本選手大迫傑和巴林選手哈桑之間的對決,所以格外引人期待,甚至有人覺得,休斯頓半馬比賽關注度超越了全馬正賽。
但令人遺憾的是賽前官網更新的精英名單中沒有了大迫傑的名字。
可以看到,名單中精英選手雲集,跑進60分的選手共6人,其中有兩人成績在59分以內。
最終衣索比亞選手基塔塔以60分10秒獲得半馬冠軍,下面,我們來看看整場比賽的過程。
由於本次比賽精英選手眾多,所以前5公里精英選手組成的第一集團非常龐大,共11人。5公里用時14分29秒。
隨後,比賽第一集團開始發力,第一集團個別選手開始呈現掉隊趨勢。
10公里用時28分32秒,此時第一集團還有5位選手,分別是肯亞選手Bedan Karoki Muchiri、Geoffrey Koech還有衣索比亞的Jemal Yimer、Shura Kitata還有Gabriel Geay
15公里用時42分48秒,此時肯亞選手Bedan Karoki Muchiri依舊領跑,基塔塔緊隨其後。
比賽競爭激烈,直到最後100多米才分出勝負,基塔塔憑藉他標誌性的腳跟著地跑法贏得冠軍。
一直以來,我們都有一個普遍的認知,那就是精英選手必然用的是腳掌先著地技術。
比如埃魯德·基普喬格
比如蓋倫·魯普
比如莫·法拉(赫)
但是,不要忽略了很多用腳跟先著地跑法的精英選手。
比如2017世錦賽冠軍吉魯伊
倫敦馬亞軍,休斯頓半馬冠軍
衣索比亞選手基塔塔(中間)
典型腳跟先著地跑法
三人跑姿慢動作觀摩
腳掌、腳跟差異明顯
大家都看得清楚,基塔塔相對於基普喬格和法拉(赫)來說,用的是非常常見的腳跟著地跑法,這對於很多大眾跑者來說難以理解,因為民間有這樣的傳言,那就是跑進某某成績的選手一定用的是腳掌先著地跑法。
我們也看到了,實際並非如此,也許我們在跑步過程中太在意著地方式了。
跑姿,如果做一個類比的話,它更像我們的講話,有些人從小習慣講方言,無法自然地去說普通話,而有些人則從小說普通話,即便是會說方言,如果在日常運用也會覺得彆扭。
基普喬格、魯普、法拉(赫)等人一直以來接受著專業田徑訓練,所以他們的跑姿自然而然的趨向于田徑場技術。
而出身路跑的基塔塔和基梅托等人,跑步技術則是在路跑上打下的基礎。所以不一樣也很正常了。
正如很多人說的那樣,為了追求獎金,教練不可能讓一個能夠衝擊前三的選手隨便改變跑步技術,那樣的話,選手必然會失去競爭力。
況且,這樣的姿勢對於他來說是最好的,為什麼要改呢?
習慣於腳掌著地的魯普
和腳跟著地跑法的吉魯伊
前三名著地角度差異
非洲選手從小養成的垂直下落只靠核心推進的方式就很難適應競走賽場了,因為他們難以適應我們從小養成的腳跟著地技術,正如同大部分跑者沒法適應他們的技術一樣。
所以,我們不要隨意學習別人的跑步技術,跑姿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如果年齡小的跑者,改起動作來還相對簡單,如果年齡較大的話,想一下子推翻自己之前的跑步習慣,無異於摧毀自己。
即便是同出於田徑場的基普喬格、法拉赫、貝克勒,他們的技術也決然不同。
在我們感慨基塔塔腳跟著地跑法奪冠的同時也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跑姿,千萬別學別人的。


※美國鐵人媽媽賽場吸奶引眾人點贊!養育二孩依然堅持鐵三運動
※17.5公里處裁判搶佔選手物資?廈馬組委會處罰了
TAG:全民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