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60年前村民挖到了什麼古董竟怕得立即賣掉?專家卻說是遠古國寶

60年前村民挖到了什麼古董竟怕得立即賣掉?專家卻說是遠古國寶

60年前村民挖到了什麼古董竟怕得立即賣掉?專家鑒定卻是遠古國寶

1958年6月的一天下午,在湖南省寧鄉縣黃材鎮炭河裡鄉一個叫新屋灣的小山村,有一個姓陳的中年農民正在平整土地。當他揮舞著鋤頭用力向堅硬的土地挖去的時候,卻突然聽到砰的一聲尖響,他的鋤頭被反彈了回來,差點傷了他的腳趾頭,這讓他十分的生氣。他想這片土地一直沒人耕種,是一塊蠻荒之地,應該沒什麼磚頭岩石之類硬物的,為何自己的鋤頭會碰到硬東西呢?

於是,為了一探究竟,他就小心翼翼的把泥土刨開,卻意外的看到了一件泛著青綠色光芒的金屬器皿來。這個金屬器皿體積還很龐大,他費了半天的功夫,才把它完全的挖了出來。

當他把這個金屬器挖出來的時候,天色已晚,所以沒有人看見他挖到了什麼東西,於是他就悄悄地用自家的獨輪車把它運回家裡面去暫時保存起來。

然而,當他把這個器皿洗刷乾淨之後,卻發現它上面竟然「長」有四張面目猙獰的「人臉」,嚇了他一大跳。沒有文化的他認為自己挖到了什麼不祥的妖邪之物,就在焚香禱告之後,揮舞著鐵榔頭把這件金屬器物大卸八塊砸得稀巴爛,然後就把其中最大的一塊碎片混雜在自己一直撿拾儲存起來的廢鐵當中,一同賣給了村裡的廢品收購站了。

60年前的1958年,中國正處在如火如荼的全國大鍊鋼鐵的特殊時期,金屬器物顯得特別的珍貴,所以在出售之後,這一塊被砸成碎的金屬被當作廢銅儲藏到了廢品倉庫裡面,準備當作廢銅的材料運去銅廠投進熔爐里再煉造。

萬幸的是,這一塊金屬器物碎片,恰巧被湖南省博物館派遣到當地的該廢銅倉庫裡面專門負責挑選被人誤當作廢品賣掉的文物的一位工作人員發現了。

這位工作人員馬上找到了廢品站的站長,讓他幫忙聯繫上了出賣這件金屬物品的人。很快,他就找到了這位陳姓村民,並且從他家中找到了剩餘的十幾塊還沒來得及賣出的青銅碎塊。

這位工作人員把這十幾塊的青銅碎片連同廢品站那一塊比較大的碎片,一起拿回了湖南省博物館進行認真的拼對和研究。經過他們十幾天的努力,終於把這一件金屬器物拼接出來,發現它原來是一個青銅製造的方鼎。

這一件方鼎高有38.5公分,口長29.8公分,寬有23.7公分,造型獨特,紋飾精美,是一件獨一無二的稀世珍品。但遺憾的是,當考古人員把它拼接完成之後,卻發現獨缺了一條銅腿。

雖然他們四處去尋找,問遍了附近所有的廢品收購站,但卻仍然一無所獲。隔了兩年,這一條殘缺的銅腿才被另一個農民在同一塊田地里找到了。

這一個方鼎最令人感到驚奇和害怕的地方是,它竟然在鼎身的各鑄刻了一個非常顯眼的面目猙獰的半浮雕人臉,顯得特別的嚇人。

當時,湖南省博物館的修復專家剛把它修復完成的時候,也被它鼎身上恐怖的人臉嚇了一跳,因為他們從來沒見過如此古怪而奇特的青銅器物,所以覺得非常的唐突與稀罕。

經過專家們的仔細研究之後,發現這一件方鼎上所雕刻的圖像其實本來是一個有頭顱、有尖角、有身體、有利爪的一半是人一半是獸的神話中的人物,大家之所以看不見它的身體是因為鼎身上的平面表現存在局限所以才被作者無奈隱沒了。

當時,考古界對這個鼎面上的半人半獸的「神人」的來歷,議論紛紛莫衷一是,有的說是饕餮、有的說是祝融、有的說是蚩尤、有的說是邦君造像、有的說是儺面、有的說是黃帝四面等等,諸如此類的說法不一而足,但都不能說服大家。

當時的考古專家認為,在商朝和周朝時期的青銅器物絕大多數都以野獸的圖案作為紋飾來裝點形象的,但像這個方鼎一樣以人臉作為紋飾卻是非常的罕見,可以說絕無僅有,而且該鼎以四個完全一模一樣的人臉裝飾自己的重要部位,顯得更加獨樹一幟與眾不同,不知道它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有什麼象徵意義?

後來,有專家認為這四張人臉只有利爪而無軀幹,與《山海經》古書中所記載的那種「有首無身」、專喜吞吃人類的兇猛神獸一類的凶神非常相似,所以認為它是上古時期某一個還沒開化的土著部落所信奉的圖騰而已,把他鑄造並且雕刻在銅鼎上,只是為了滿足巫師祭祀的需要。

到底為什麼要採用這樣一個面目猙獰的人臉作為主題裝飾,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馮歪評歷史L 的精彩文章:

夏津縣挖出一個明朝小縣令墓,專家吃驚:石棺比萬曆皇帝的還大
古墓驚現《房中術》簡書,被專家當齷齪物差點扔掉,現成一級國寶

TAG:小馮歪評歷史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