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布施一法,包括一切」——《金剛經》研習(68)

「布施一法,包括一切」——《金剛經》研習(68)

「布施一法,包括一切」——《金剛經》研習(68)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研習——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學習

經:【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講義: 【修一切法,究竟從何修起,則先行布施。布施為四攝法之首。】

這是佛教導我們,修行從哪裡修起?從布施修起。布施是放下、是舍,真幹才行。不是真干,這裡頭的功德利益得不到。因此,我們學佛成敗的關鍵,的確是在與自己有緣的善知識,我們常講好老師,老師要跟自己有緣。實在講世出世間法,離不開緣字,緣太重要了,與自己有緣的善知識,你肯聽他的話;沒有緣的善知識,雖然講同樣的話,不聽、不接受!

要看破、要放下,舍!要真干,不幹不行,不幹到不了這個境界,許多事情都能夠有預知。舍要緊,不舍不行,不舍是煩惱!你心裡有了東西,有牽掛、有憂慮、有煩惱,統統把它捨得乾乾淨淨,那多自在,多痛快!不舍的人不知道!這個舒服痛快,你們想都想不到,一定要真正去做。

布施為四攝法之首。四攝,攝是攝受眾生。佛攝受眾生四個方法:第一個是布施,第二個是愛語,第三個是利行,第四個是同事。用這四種方法接引眾生、攝受眾生。我們今天說法緣殊勝,法緣從哪裡來的?結緣!不結緣,你的法緣怎麼來?結緣用什麼東西結緣?布施。不布施還行嗎?先要付出去!布施第一!第二、愛語,愛語出自於真誠心,真正愛護一切眾生,所有一切語言,都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都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真實愛護一切眾生。佛在經典裡面所有的言語,都是愛語。第三個、利行,利是利益。一切所做,對於眾生、對於社會決定是有利益的,決定沒有害處的,眾生才願意接近你,才願意聽你的。第四個是同事。同事必得要法身大士,沒有證得法身,同事這一條不能學,法身大士行,他的定功夠了,智慧也夠了。譬如那些大菩薩,他看你有緣,他也來度你,你喜歡打麻將,菩薩天天陪你打麻將,而且每一場必贏,他比你高明多了,你就向他請教,他就說修定、修慧,這就高明了。他用這個方法,他先跟你同事,你喜歡什麼,他可以跟你一樣,這個就很歡喜了、很容易了。但是沒有這個定力不行,沒有定力的時候,這些人喜歡五欲六塵,你跟他去了,被他度跑了,麻煩就大了。所以定力不夠,智慧不夠,用前面三個:布施、愛語、利行;真正到功夫得力,才可以用最後這個同事。這是佛攝受一切眾生四種方法,布施是其中之一。

講義: 【布施即一切佛法。佛法自始至終,不外一舍字。布施即舍,即放下。推廣之,持戒舍貪瞋痴,忍辱舍瞋恚,精進舍懈怠、昏沉、掉舉,禪定舍散亂、昏沉,般若舍二邊及我法二執。】

實在講,佛法自始至終,始是開始、初發心,終是成佛,從初發心到成佛,修什麼?沒有別的,放下而已。放下之後,再放下,再放下,到什麼都沒有了,「放下」也放下,那就成佛了。所以佛教導我們,如果我們把見思煩惱,八十八品見惑放下,你就證須陀洹果;再將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放下,你就證阿羅漢果;你把塵沙煩惱再放下,你就是三賢菩薩;再能夠把無明破了,放下幾品,你就是法身大士;到等覺菩薩,他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再把那一品生相無明放下,再舍掉,就成佛了。所以佛法你問修什麼?布施而已!就是要把它舍掉,舍掉才能夠成菩薩、成佛。我舍一點還留一點,不行!那還是凡夫,要捨得乾乾淨淨。凡夫之人沒有智慧,煩惱憂慮很多,害怕!我統統都舍掉,我明天怎麼生活?我的錢財統統舍掉了,那明天我活不了!你說他放下沒有?沒放下。為什麼沒放下?錢財放下了,身沒放下。生死放下了,那就沒生死,那多痛快!還要把生死牢牢的抓住,放不下;身外之物放下了,身放不下,那怎麼行?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實在講,許許多多的觀念都是錯誤的,迷惑顛倒。印光大師教現代人念《了凡四訓》,他老人家教人學佛從哪裡下手?《了凡四訓》下手,也是高明得了不起。《了凡四訓》是講因緣果報,你要是真正讀了,相信它,你就知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命裡面有多少財,你統統舍光,舍不光的。你這裡舍了,它過幾天自然就來了,命里有的,而且怎麼樣?愈舍愈多。可是要記住,愈多要愈舍,你不能說多了就不舍,不舍就完了,就要得病,不舍就會得病。愈多愈舍,是愈舍愈多。你怕什麼?一般人讀了,曉得這個道理,不敢做,就是恐懼,怕自己生活過不下去,就害怕這個,這是錯誤觀念,大錯特錯。不但障礙你一生幸福,你真的念佛想求生凈土都不可能!徹底放下,放下之後,你才曉得自在,你才曉得一樣都不缺乏。

佛法自始至終就是舍,就是放下、再放下。常常念著布施,常常念著舍,念著放下,用這個做觀照也不錯,也很得力。勉勵自己要放下,多多的幫助人,幫助人幫什麼?這一點一定要曉得,要幫他開智慧,因為智慧開了,所有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他今天沒得吃,送點吃的給他;明天沒得穿,送幾件衣服給他穿,這個實在講太有限了,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解決問題的辦法是要幫助他明了因果的道理,要幫助他這個,幫助他知道佛法的好處,教他如何修學正法,怎樣破迷開悟,這個利益就大了,要在這上面去幫助人。

所以過去印光老法師,一生所有一切的供養,全部拿去印經布施,印經就是幫助人開智慧。他的弘化社,就是他那個佛經流通處,印送《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這三種,概略估計一下,至少有三百萬冊。其他的這些經論數量都沒這麼多,幾千冊、一萬冊就不得了,唯獨這個書印那麼多。老法師為什麼這樣大量的流通這三種書,這三種書不是佛經,如果是佛經我們還不奇怪,不是佛經。不但流通,還有一篇傳記裡面記載,清朝末年的時候,老法師在普陀山,他都住藏經樓,定海的知縣請他老人家到定海弘法,他沒去,他派了一個代表到定海去講經,講什麼經?講《文昌帝君陰騭文》,這是道教的東西。這都是我們覺得,大法師不去講一部佛經,去講道教的東西幹什麼?我們才曉得,老法師是真智慧,真能觀機,講佛法對他沒有用處!《文昌帝君陰騭文》跟《感應篇》一樣,講因果報應。這個是學佛基礎的基礎,他在打根基,這個東西重要。人知道自己的命運,知道因果報應,起心動念不敢存壞心,不敢有妄念,心好他的言語造作自然就收斂,這才是好人。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先要把他提升到這個標準,然後才能接受佛法。老法師的作為,跟一般人不一樣,這是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的。所以《了凡四訓》這三樣書,就非常非常重要。

看下一段,再舉很具體的例子。

講義:【如聽經,舍世間娛樂而來學佛。】

這都叫你舍,都叫你放下。你不舍怎麼行?所以,你舍那個你才能學佛。

講義:【天人舍欲界即升色界】

天有二十八層,分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天人要是不能把欲統統捨得乾乾淨淨,色界天他去不了。

講義:【舍色界即升無色界】

這才能到四空天。

講義:【舍我執即證阿羅漢】

我們今天證不了阿羅漢,為什麼?我!「我」抓得很牢,決定不肯舍,這就沒辦法。可是一定要知道,這是我們本來不曉得,聽了佛法才知道,只要執著我,就有三界輪迴,就有六道輪迴。所以,要不想再搞六道輪迴,「我」舍掉就沒事了,六道就沒有了,超越六道。所以要有智慧,要有膽量,敢把「我」舍掉。舍掉之後真痛快、真自在,什麼煩惱都沒有了,不但煩惱沒有了,生死沒有了,六道沒有了。

生死六道沒有了,是不是這個身馬上就沒有了?不一定,身還在這個世間,身雖在這個世間,沒有生死了、沒有輪迴了,因為你把我舍掉了。前面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真舍掉了,這個身體在這個世間快樂!快樂無比!在這世間時間的長短,隨緣!隨什麼緣?眾生還需要這個身體,多住幾天;佛菩薩需要這個身體,多住幾天。多住幾天幹什麼?弘法利生,給眾生做一個了生死、出三界的好樣子,如此而已!若是自己,毫無理由再多住一天,沒有理由了,完全是為眾生、為佛法,這叫隨緣,不是攀緣。

講義:【舍法執即為菩薩】

不但世間法不執著,佛法也不執著,那你就是菩薩。世間法舍掉了,還執著佛法,還是不行,那個心還不清凈。

講義:【舍娑婆即生極樂凈土】

要想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娑婆世界要舍掉。娑婆這是講娑婆的六道,娑婆的大千世界,有一絲毫的貪戀,西方極樂世界就去不了,必須毫無牽掛,真的捨得乾乾淨淨。日用尋常之中,一切隨緣,縱然是自行化他,也是水月道場,夢中佛事。這樣才真正做到絲毫牽掛都沒有,這才能生凈土,才能夠親近阿彌陀佛。「並舍亦舍」,舍到最後沒有了,連舍也舍掉了,沒得舍了,那就成佛了,圓滿菩提。

講義:【由此可知,只要一面行去,一面不放在心裡,即兩邊不著矣。】

這是把布施波羅蜜,把菩薩六度萬行,具體教給我們,教我們落實在生活當中,如何像諸佛菩薩一樣的行法,這才叫真正學佛。學佛的生活,學佛的行持,不是在文字裡面學,不是在言語裡面學,在日常生活當中學。一面行去,行什麼?有這個身,哪有不行!像釋迦牟尼佛表現的,早晨起來穿衣服、托缽、吃飯,這是行!我們早晨起來穿衣服,這都是行。在家裡面做家事,上班的時候你去做工,樣樣都在行,這就叫一面行去。我們是天天這樣行,佛菩薩天天也是這麼行,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佛菩薩不放在心裡,心裏面乾乾淨淨,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我們凡夫有分別、有執著,不同就在這裡。我們學佛菩薩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學一個不分別、不執著。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學一個不起心、不動念。跟大家應酬的時候,學隨緣不攀緣,隨緣就是自己不起心、不動念,我這個形相隨緣,心裡頭如如不動,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叫學佛。即兩邊不著,因為有行,不著空;心地乾淨、一塵不染,不著有;空有兩邊不著。

「處事」,辦事、工作,不妨礙,做什麼事情都不妨礙,各行各業、男女老少,什麼事都不妨礙。「待人」,與別人往來應酬。「接物」,處理一切物質上的事情。能夠像佛菩薩一樣心地清凈,一絲毫不沾染,你無論辦什麼事,「必然公而無私,國而忘家。」這就是在社會上第一等人物,也是我們前面一再講的,給社會、給大眾做一個好樣子,我們所作所為都是利益眾生、利益社會、利益國家的,為什麼?沒有私心、沒有我,沒有貪瞋痴了。

講義:【可知布施一法,包括一切。】

這一法,一切世間法包括在其中,一切佛法也在其中。要問大乘佛法修什麼?布施而已。所以大善知識教人看破、放下,放下就是布施,看破是般若,般若是智慧,智慧開了看破了,看破當然放下了,看破沒有不肯放下的。

◎文據:

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

凈空法師「金剛般若研習報告」講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修持不外觀照——《金剛經》研習(60)
希有世尊,密示住心,以身作則——《金剛經》研習(46)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