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肩關節使用說明書告訴你:運動才是最好的「養肩葯」
肩是全身最靈活的關節,也是最容易「累」的關節之一。
據世衛組織統計,肩頸痛困擾著全球約10億人,中國約有2.6億人也深受其害。肩頸痛的發病人群也越來越年輕,高發年齡已降至30歲以下。
肩膀為什麼總被疾病纏上?《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專家,揪出傷肩的元兇,給肩部減減負。
受訪專家
衛生部中日醫院骨科首席專家 李子榮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 白躍宏
西安體育學院健康科學系教授 苟波
江蘇省中醫院針灸康復科主任醫師 孫建華
4大元兇招來肩痛
肩是連接頸椎、胸椎以及胳膊的重要部位,周圍這幾個部位出現問題和肩膀本身勞損,都可能引起肩膀酸痛,因此肩膀也是最容易產生疲勞和疾病的關節。
下面這些因素,都是導致肩膀痛的主要元兇。
1.肩部肌肉勞損
長時間保持一個固定姿勢,例如伏案工作、開車,都會使頸肩部位的肌肉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得不到放鬆。
長此以往會造成慢性勞損,因此出現肩膀酸脹、疼痛。年輕人肩膀酸痛多屬於這一類。
2.頸椎病
頸椎跟肩膀相鄰,因此頸椎病發作時,頸椎和肩膀酸痛常「結伴」出現。
此外,如果頸椎病較嚴重,壓迫了神經根,還可能出現肩膀、手臂的麻木。
3.肩周炎
50歲左右是肩周炎高發期,如果頸肩部夜間疼痛、上舉手臂疼痛、肩關節活動受限,且在勞累、受涼後出現,那很有可能是肩周炎。老年人的肩膀痛六成是肩周炎導致的。
4.肩袖損傷
長期從事網球、棒球、游泳等運動的人群,慢性肩袖(肩關節周圍的肌腱)勞損比較常見;猛提重物、摔倒時肩部支撐、外來暴力牽拉時,可能造成急性肩袖撕裂。60歲以上老年人,約三成患有不同程度的肩袖損傷。
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肩痛最常見的是肩周炎,但肩周炎和肩袖損傷比較難鑒別,最好到醫院確診後再治療,以免自作主張反而耽誤治療。
幾件事幫你遠離肩痛
很多肩痛是不良習慣導致的,因此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肩部著涼,盡量少提重物。此外,這些好習慣,能避免肩部受傷。
肩膀要「熱」養
在空調房或天氣冷的時候,披上圍巾能避免肩部受涼;
睡前用熱水袋或熱毛巾敷肩頸部,或洗澡時用熱水沖大椎穴10分鐘左右,能起到類似溫灸的作用,促進肩部血液循環。
常按後溪穴
小腸經上的後溪穴,可治療頸、肩、腰等部位疾病,無論是工作還是休息,可隨時按摩。
位置:微微握拳時,在小指的掌指關節旁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坐在桌子前,把雙手後溪穴貼在桌沿上,輕鬆地來回滾動,穴位上會有一種輕微的酸痛,每天3~5分鐘即可。長期堅持對頸、腰椎病及保護視力作用明顯。
背包別太重
背包過大、過沉會加重肩部負擔,尤其是單肩大包,容易導致背部肌肉受力不均,造成脊椎和腰部勞損,出現頸肩和腰背酸痛,甚至「高低肩」。
因此,背包最好選擇雙肩背,且背包時,要盡量收短包帶,讓背包底部與自己的腰部持平。
用網球按摩
肩頸酸痛時,可以用網球沿著肩胛骨旁的肌肉來回滾動,感到尤為疼的地方,可以多停留一會兒,有助於減輕疼痛。
養肩,運動才是最好的「葯」
肩周炎或肩袖損傷疼痛比較嚴重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通過藥物或理療改善。
此外,無論是勞損引起的肩痛,還是肩周炎導致的肩關節活動受限,運動才是最好的「止痛藥」。
時鐘運動
身體挺直站立,收下頜並挺胸收腹。雙手側平舉,像在鐘錶中時針、分針在9點15分的位置。
雙手從側平舉(9點15分)舉到10點10分處,反覆練,以感到頸部肌肉酸脹為宜。
雙肩環繞
自然站立,屈肘,手指觸肩,兩手同時向前繞環。繞環時速度盡量慢,充分向外用力。
也可手臂伸直做該動作。每組20~30次,做3~4組。
聳肩運動
挺胸抬頭,兩臂垂直於體側,然後兩肩同時盡量向上聳起。讓頸肩有酸脹感。
兩肩聳起後,停1秒鐘,再將兩肩用力下沉。一聳一沉為1次,8次為1組,每天可做3~5組。
搖頭晃腦
輕搖頭部,也能放鬆身體。俗話說「搖頭晃腦,健頸健腦。」
搖頭也要遵循正確的方法,要逆時針或順時針慢悠悠地搖頭晃腦,一般以5圈為1組,每次可做2~3組。
此外,抬頭看天、梳頭、搓背等動作,都能放鬆肩關節,伏案族最好每45分鐘活動一下。但無論哪種動作,一定不要過猛過快,幅度也以不感覺疼痛為宜。
本期編輯、動作示範:徐夢蓮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


※每一個喝酒上臉的人,都比別人面臨更高的患癌風險
※甜食是怎樣支配情緒的?答:它對大腦動了手腳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