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哈佛教授約瑟夫·奈:美國就不能平視中國嗎?

哈佛教授約瑟夫·奈:美國就不能平視中國嗎?

【文/哈佛大學教授、「軟實力」提出者約瑟夫·奈;譯/蒲艷麗】

中美正在以一場關稅戰來紀念兩國建交40周年,這件事多麼諷刺!有人認為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總統特立獨行的個人風格造成了現在的局面,但不管2016年誰當選總統,這種緊張局勢都會出現。許多美國人覺得,中國沒有作為一個市場經濟體公平參與開放式貿易;也有不少人對中國不再「韜光養晦」大失所望。潛伏於這些觀念背後的是一種與日俱增的恐懼——害怕中國的崛起會導致美國時代的終結。

歷史上,對均勢格局變動失察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1972年尼克松訪華,是想制衡在他看來越來越強橫的蘇聯。而他也把蘇聯實力的增長理解為美國實力的衰弱,而非將其視作美國「回歸常態」——事實是,二戰後由於人為原因,美國在世界總產值中佔比高得不正常。尼克松宣稱世界將呈現多極化格局,但實際上蘇聯的解體卻促成了美國在20世紀末迎來其單極時刻。

今天,高估或低估中國的實力都同樣危險,而美國政界的各種派系出於經濟和政治方面的考量,都存在高估或者低估中國實力的動機。以美元匯率計算,中國當前的經濟規模約等於三分之二個美國。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但這一刻到來的具體時間從2030年到2050年皆有可能,一切取決於他們對兩國經濟增長率的假設。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的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提出了美國未來對外政策的關鍵性問題:「到2050年時,美國經濟規模只有世界頭號經濟體的一半,而這樣的全球經濟系統仍然是可行的。美國能否想像這樣的未來?美國政治領導人能否面對這樣的現實,使關於世界未來面貌的磋商變得可能?」

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把伯羅奔尼撒戰爭歸結於兩個原因:新興大國的崛起,以及它所引起的守成大國的恐懼。大多數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他這段話的前半句,但後半句也同樣重要。過度恐懼中國崛起可能會引發新的冷戰或熱戰,而這種恐懼是美國能夠避免的。即使有一天,中國總體經濟規模超過了美國,經濟規模也並不是衡量地緣政治實力的唯一指標。在軟實力指標上,中國遠排在美國之後,並且美國的軍事支出是中國的四倍。儘管近年來中國的軍事能力在不斷提升,但仔細研究中美軍事制衡就會得出結論,中國仍不具備將美國逐出西太平洋地區的能力。

美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以及最大的雙邊債權國。但今天,中國是近100個國家的頭號貿易夥伴;而美國只是57個國家的頭號貿易夥伴。在未來十年里,中國計劃借出1萬億美元用於「一帶一路」沿線的基礎設施項目,而美國卻在削減對外援助。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將不僅來源於其市場規模,也來源於其在海外的投資以及發展援助。總而言之,相較於美國,中國的實力有較大可能進一步提升。

無論中國或特朗普政府當下採取何等行動,美國的長期實力優勢都有較大可能維持下去。這些優勢一是地理因素:美國周圍是海洋以及可能長期保持友好的鄰國;中國與14個國家接壤,與印度、日本和越南存在領土爭議,這限制了其軟實力。美國的另一個優勢是能源:十年前,美國極度依賴進口能源,而今頁岩革命已經使北美從能源凈進口轉向凈出口,與此同時中國越來越依賴通過印度洋運輸的中東進口能源。

在人口結構上美國也具有優勢。根據預期,美國是唯一能保住全球人口數量排行(第三)的主要發達國家。雖然近年來美國人口增長率已經減緩,但不會像俄羅斯、歐洲和日本那樣出現人口萎縮。中國第一人口大國的稱號很快將讓給印度,適齡工作人口將在未來十年內減少。在21世紀主導經濟增長的關鍵技術(生物、納米、信息)領域,美國仍處於領先地位,並且美國研究型大學在高等教育領域也處於主導地位。中國在研發方面投入巨資,在某些領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但那些宣稱「中國治下的和平」即將到來或美國時代即將終結的人,其實對國家實力的多種來源缺乏全面考慮。

對美國來說,驕傲自滿固然危險,但缺乏自信和誇大恐懼會導致過度反應,這也同樣危險。在恐慌情緒的作用下,美國可能硬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美國背棄盟國和國際機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人稱讚特朗普政府敢於與中國打貿易戰的勇氣,但這無法解釋為什麼美國要對盟國徵收關稅。

特朗普政府將中國稱作「修正主義」國家,但中國不同於二戰時的德國或冷戰時的蘇聯,它不會對美國的存續構成威脅。中國並不想橫掃世界,也不想踢翻牌桌,它只想在當前的牌局裡獲得更多利益。今天中美並沒有陷入一場新冷戰,至少不是像四十年前那樣的冷戰。隨著我們展望下個四十年,隨著中國實力的增長,美國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將不得不適應新形勢。在中美未來的「合作性競爭」中,我們既不應忽視「合作」,也不應忽視「競爭」。

(觀察者網蒲艷麗譯自《中美聚焦》網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iPhone低迷震蕩全球「蘋果經濟圈」
「雷達照射」事件後韓方反駁:日機低空飛行對韓軍艦造成威脅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