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有些食物過敏可能只是錯覺,還是要去問問醫生

有些食物過敏可能只是錯覺,還是要去問問醫生

你周圍有多少人被食物過敏所困擾?其中一些人可能真的是對某種事物過敏,但另外一些可能只是一種「錯覺」。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美國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被食物過敏所困擾,而大約有五分之一的人有食物過敏的「錯覺」。研究人員調查了全國範圍內四萬多的成年人,發現其中大概有10%的人對一種或以上的食物過敏。然而,他們還發現,其中19%的被調查者聲稱他們對某種食物過敏,但是並沒有過食物過敏帶來的身體上的癥狀。研究者稱,毫無疑問,食物過敏是存在的,對一些人來說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那些並沒有經過專業醫師確診過的、只是「自我診斷」出的,可能只是由於癥狀而被「誤診」的食物過敏。兒科醫師Ruchi Gupta教授談到,這種情況下,這些人的類似食物過敏的感受可能實際上是「食物不耐受」,或其它與食物相關的癥狀,而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食物過敏。


按照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定義,過敏反應是免疫系統對被認為是「威脅」的誘因的反應,食物過敏,就是當一些人吃了某種食物後,比如堅果、貝類、小麥或乳製品,他們的免疫系統就會「發出警告」,激起不同個體的不同身體反應。食物過敏的癥狀包括:皮疹、瘙癢及鼻子和喉嚨的腫大,還有胃疼或噁心。有些極端個例中,食物過敏會導致全身性的過敏反應,如伴隨著低血壓和呼吸道收縮的休克癥狀,如果未能得到醫治會有致命風險。

研究顯示,在美國,貝類是引起食物過敏的主要「源頭」,有大約七百萬成年人受其困擾。其次是影響越五百萬人的花生過敏,緊隨其後的是導致近五百萬人過敏的牛奶。其它較為「普遍」的過敏原還有堅果、魚類、雞蛋、小麥、大豆和芝麻(感覺也是沒啥可吃的了)


過敏會遺傳,也可能後天患上,有時會過敏的原因也挺讓人意外的:被一種蜱蟲叮咬後會對肉類過敏,而最近一位接受肺移植的女性從捐贈者那「繼承」了花生過敏。


科學家們說,實際上,成年後出現食物過敏的概率比我們想像得要高,他們從調查中發現,48%的受訪者頭一次出現某種食物過敏的癥狀是在成年之後。「我們對成年後發病的食物過敏如此普遍而感到吃驚,」 Gupta教授說到。「如果你懷疑自己對某種食物過敏,在嘗試用『排除法』去找出日常飲食中的過敏原前,還是要到專業醫生那去進行檢查和確診。如果確診為食物過敏,了解如何應對是很關鍵的,比如認識過敏反應的癥狀,及如何、何時使用腎上腺素。」


這項發現發表在一月的JAMA Network Open上。

本文譯自 livescience,由譯者 行走的五花肉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隱式學習的藝術:每天一小時,滿績無憂
2018年最火的旅遊城市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