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學「新指針」 蛋白質組階段性成果公布
健康
01-21
3月,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公布的第一階段部分成果顯示,蛋白質可以為臨床科學提供重要而全面的信息,有可能成為未來對胃癌患者開展精準醫療的直接依據。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由於同一基因可編碼多種蛋白質,不同蛋白質的構象變化也會產生不同功能的蛋白,因此蛋白質組的研究相較於基因組的研究複雜得多。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等聯合研究團隊從2451例胃癌樣品中篩選出滿足研究要求的癌和配對的癌旁組織樣本,鑒定到腫瘤細胞及腫瘤微環境所有可能表達的蛋白。通過對胃癌與癌旁組織全蛋白表達譜進行聚類分析,他們將瀰漫型胃癌分為3個與生存預後和化療敏感性密切相關的分子亞型,篩選出23個與預後相關的胃癌候選蛋白藥物靶標。
攬得了瓷器活,必須有「金剛鑽」!該研究同時推動了蛋白質科學研究基礎設施的發展,建立了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蛋白質組鑒定方法,創立了世界首個蛋白質組一站式海量數據分析雲平台,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十餘個複雜蛋白質複合體的超微結構。11月29日蛋白質科學研究(北京)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通過國家驗收,成為該領域首屈一指的國家級大平台。
專家點評
這項研究通過蛋白質組的高精度分辨,發現了與預後相關的分子分型。下一步針對不同類型腫瘤,我們就能夠做精準的診斷和治療,也就是精確診斷之後實施靶向性精準治療。
——賀福初 中科院院士、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來源:《自然·通訊》)


※《自然》:最新研究稱格陵蘭島冰蓋融化已達到極速
※禁煤「從嚴」為何難以服眾?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