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茶文化,中華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茶文化,中華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琴棋書畫詩酒茶。從古至今,上至皇帝下至平民,好茶之人皆「不可一日無茶」。茶文化歷史悠久,打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書卷,從每一頁中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幾千年來喝茶的習慣和方式也隨著時間在變化。

用茶的三個階段

中國人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的國家。中國人利用茶的方式經歷了藥用、食用、飲用三個階段。

1茶之藥用:早在4700多年前的原始時期,古人偶然發現了茶葉具有解毒的作用,便直接含嚼茶鮮葉用作療疾。

2茶之食用:這一時期的飲茶方式呈現出一種多樣性,人們將茶鮮葉進行簡單的殺青後,便將其碾成糊狀加上油膏等原料製成茶餅或者團茶,飲用時放上蔥、姜、桂等進行煎煮後飲用。

3茶之飲用:隨著生活不斷發展,出於對茶之本味的追求,茶的利用方式從直接食用鮮葉發展到製成干茶儲藏備用,從生嚼茶葉發展到煎服,即加水煮熟後連湯帶葉服用,這是茶發展為飲料的開端。隨後演變出了唐煮、宋點、明泡三種飲茶方式。

茶文化,中華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飲茶方式的轉變

一、神農時代:通過含嚼茶葉鮮葉,將茶葉當藥用。

二、西周、東周:開始把茶葉當菜食用。

三、秦代:開始吧茶葉用以茗飲、調煮、羹飲。

四、漢代:茶開始趨向商業化,簡單的茶葉加工出現,製成茶餅,以便運輸。

五、唐代: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飲茶文化盛行。

唐時飲茶開始由粗放走向精工,並有陸羽著成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一部專著《茶經》,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

唐人所繪《宮樂圖》

畫中有的仕女正在舀茶,有的在炙茶,有的在品茗,反應了典型的唐代煎茶喝法

唐代人講究煮茶。

其過程陸羽在《茶經》中有詳加介紹。首先要將茶餅研碎待用。然後開始煮水。精選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燒開,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與水相融,二沸時出現沫餑,沫為細小茶花,餑為大花,皆為茶之精華。此時將沫餑杓出,置熟孟之中,以備用。繼續燒煮,茶與水進一步融合,波滾浪涌,稱為三沸。此時將二沸時盛出之沫餑澆入釜中,視人數多寡而嚴格量入。茶湯煮好,均勻地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甘共苦之意。

唐代茶具

將茶放於茶鍑中煎煮,茶鍑架在交床上,風爐至於交床下加熱茶鍑底部

從鹺簋中取適量鹽中和茶的苦澀

唐代民族溝通融合,西部民族如吐蕃、回鶻開始接受了茶文化,形成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茶馬貿易。

如今再觀西藏、內蒙的飲茶方式,是否覺得宛若大唐遺風?

茶文化,中華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北苑團茶是在唐宋間流行的餅茶基礎上精加工成型的

六、宋代:「蓋人家不可缺者,柴米油鹽醬醋茶」,唐代積澱下來的成果,在宋代完成了升華,飲茶之風得到帝王、文人雅士乃至民間百工的崇尚。

宋代,中國的茶道發生了變化,點茶法成為時尚。

準備階段:

先要將茶餅放在微火上稍作炙烤,去除水份。

1. 碎茶:將茶餅用乾淨的紙密密包裹起來,放在木質茶臼里搗碎

2. 碾茶:把敲碎的茶塊放入碾槽或石磨中,快速有力地將其碾成粉末

3. 羅茶:磨好的茶粉放入羅絹做的篩網中,細篩幾遍到「絕細」

4. 置盒:將篩好的茶末置入盒中保存

點茶階段:

5. 入盞:用清潔流動的活水燒至第二沸,沖滌茶盞,趁著茶盞還有溫度,撥入茶粉

6. 注湯:用執壺注入少量的水,先將茶粉調成均勻的茶膏

7. 擊拂:一邊注水,一邊用茶筅擊拂茶湯,使茶湯出現穩定而持久的泡沫

8. 置托:湯花呈現出美麗顏色之後,將茶盞置於漆器或同材質茶托之上

擊拂

用茶匙或茶筅、茶筋等工具攪動茶湯,使之產生餑沫,乃至咬盞掛杯,幻化出花草蟲魚之類現象。

《十八學士圖》(局部)

這張傳為南宋畫家劉松年所繪的《十八學士圖》(局部)再現的正是宋代人點茶的場景。

園林中的方桌旁,圍站著幾位學士,或俯首凝視,或捻須側目,眾人的目光都齊集於中間這位文士手上。

只見他左手扶盞,右手執一長條形物件,在盞中攪動,桌旁還有一位用執壺往盞中添水的侍從。

更遠處的兩位童子,一位在查看炭火上燒水的執壺,另一位則轉動手中的磨盤,似乎在磨著什麼。

宋代喝茶為點茶,茶湯以白色為貴,茶盞以黑色為佳,黑白互為襯托的視覺效果才能滿足宋人的美學要求。

同時,宋代文人鬥茶時需要一番品頭論足,吟詩作詞,若是茶盞保溫效果不好,那再好的茶,變涼了,風味也要大打折扣。

建盞剛好能夠滿足美學和實用的各種需求,為鬥茶而生的完美器具。

鷓鴣斑建盞

建盞的大小、薄厚、形狀、弧度都完美適應宋代點茶、鬥茶的飲茶習慣

七、元、明代:開始出現散茶。

民間則以散茶為主,餅茶主要為皇室宮廷所用。

朱元璋廢團改散,黃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藝相繼形成。

散茶又稱草茶,是直接採下茶葉後以原形加工的茶,其飲用也簡單得多。

一類散茶在烘乾之後會被研磨成粉,也就是所謂「末茶」,這類茶同團茶一樣,會被拿來點飲。

雖然飲用方法類似,卻少了碾碎過羅的步驟。

大部分的散茶則採取了煎飲的方式,對於客人眾多的茶館,便捷的散茶,無疑更受歡迎。

散茶最初更多是作為低端茶出現,隨著銷量的提高,也逐漸產生了許多高端產品。

仇英所繪《鬥茶圖》

鬥茶的場地在山野間濃濃的松蔭之下,雅士們在此鬥茶比香,賦詩行茶令,一派悠然情趣

在散茶的挑戰下,宋初風靡天下的團茶漸漸失去了市場,史稱「南渡之後,茶漸不再研膏」。

在民間,南宋的散茶完全壓倒了團茶。

到了明代,由於炒青制茶的技術出現,散茶反而更加便於收藏,於是團茶就少見了。

朱元璋乾脆停止了福建北苑龍鳳團茶的生產,所有茶飲都改為散茶,一直延續至今。

而點茶這種古老風雅的藝術也隨著團茶的消逝而失傳,更遑論鬥茶、分茶。

現在唐宋點茶的藝術,似乎只能在日本探得一二。

茶葉沖泡的方法也延續到了今天,泡茶不加任何調味料,喝的是茶的原味、真味,同時泡茶所用的茶具和方法也簡化了很多,更利於茶文化的傳播。

喝茶是以無拘無束,瀟洒自如、趨向生活化、大眾化為特徵的品飲藝術。

從飲茶發展中可以看出茶文化豐富的內涵,從藥用到解渴的飲品,再到精神層面的享受,飲茶發展的軌跡即是文明 的過程。

茶不只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博大精深的文化;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茶文化,中華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茶文化,中華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茶源地理 的精彩文章:

用多少度的水溫泡茶最好?現在終於弄明白了
一年四季飲用普洱茶指南針

TAG:中國茶源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