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代公主都嫁給如意郎君了嗎?

明代公主都嫁給如意郎君了嗎?

公主是帝王之女,號稱金枝玉葉。按照明代的制度,皇家的公主,也有一定的等級層次,分別有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君之分。所謂「大長公主」就是「皇姑」,也就是皇帝的姑姑,所謂「長公主」,就是「皇姊」,也就是皇帝的姐姐,所謂「公主」,就是「皇女」,也就是皇帝之女。三者都授金冊,歲祿可達2 000石;所謂「郡主」,就是「親王女」,也就是親王的女兒;所謂「縣主」,就是「郡王女」,也就是郡王的女兒;此外,如郡王的孫女、曾孫女、玄孫女分別為「郡君」「縣君」「鄉君」。

明代公主的婚姻,大多選擇民間子弟貌美者為婿,不許文武大臣子弟娶公主為妻。所以公主出嫁,稱「下嫁」,其中即含恩賜之意;而民間子弟娶公主為妻,則稱「尚公主」,其中也有高攀的意思。而這些民間子弟一且娶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為妻,也就成了「駙馬都尉」,也就是民間俗稱的躺馬。至於娶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君為妻者,則稱「儀賓」。

公主的婚姻,無論是選婚還是婚後的生活,大多掌握在太監、管家婆的手中,儘管貴為金枝玉葉,她們的婚姻生活其實並不幸福。

弘治八年,富民袁相通過向內官監太監李廣行賄,尚德清公主,被選為駙馬。婚期已經定下,但是此事被科道官所告發。孝宗下旨廢袁相,別選駙馬。嘉靖六年,永淳公主已經選定永清衛陳釗為駙馬,即將下嫁,卻又因聽選官的上奏,說陳釗家中世代得惡疾,而且其母是庶妾,不可尚主,於是作罷。後來又選定謝詔為駙馬。但這位謝詔,天生禿頭少發,不能給髻,於是當時的北京就有人造了「十好笑」的歌謠,其中最後一則雲,十好笑,駙馬換個現世報。萬曆十年,神宗胞妹永寧公主即將下嫁,選定北京富室子弟梁邦瑞為駙馬。當時這位梁駙馬已經病入膏肓,靠賄賂大太監馮保,才得以保全這門親事。婚禮之時,梁邦瑞就大流鼻血,沾濕袍袂,幾乎不能行成婚禮。儘管如此,太監還說這是喜事,掛紅屬於吉兆。剛滿月,駙馬就一病不起而死,而永寧公主在寡居了數年之後抑鬱而死,死前仍不識房中事。

圖1:弘治皇帝

按照明代的制度,公主下嫁之後,照例會派老宮人掌管公主的「閣中事」,這種老宮人一般稱為「管家婆」。這些管家婆不僅視駙馬如奴隸,即使公主的舉動,也常常會受到她們的制約。當時的禮制規定,行選尚之儀以後,公主就出居於王府,駙馬必須捐數萬金、遍賂內外才得以與公主進行伉儷之好。

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秋,神宗的愛女壽陽公主,下嫁給冉興讓,相歡甚久。偶月夕,公主宣駙馬入,而當時的管家婆梁盈女正好與她的「對食」太監趙進朝飲酒,來不及向她察告,盈女乘醉打了駙馬,並將他趕出府去。公主前來勸解,也被管家婆所罵。等到第二天公主入宮告狀,卻已落在太監與管家婆之後,所以最後的處理,僅僅是將梁盈女取回另差,而參與打駙馬的太監則一概不問,反而冉興讓被奪去蟒玉,送到國子監反省三月。

圖2:萬曆皇帝

公主生時有封號,如前面提到的大名公主、永平公主之類。死後,公主照例沒有謚號,但也有一些特例。如洪武元年,太祖冊封已死的皇姊為「隴西公主」,謚號為「孝親公主」。仁宗登極後,追封第四女為「德安公主」,謚號為「悼簡」。

圖3:朱元璋

皇室當中的女人,不管是妃嬪還是公主,雖然表面都很光鮮亮麗,但是背後的苦痛,都不是一般人所能知道的。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蘇子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像中國史 的精彩文章:

兩淮鹽,天下咸:清朝鹽商到底有多富裕?
工作才是最美: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職業女性美照

TAG:影像中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