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死前,留給太子的最後1句話:把功臣們管理的服服帖帖

李世民死前,留給太子的最後1句話:把功臣們管理的服服帖帖

李世民人稱一代人傑,不僅軍事才能出類拔萃,而且治國理政也是駕輕就熟,堪稱千古人君表率。自古成大事者,必須具備的一個基本素質,就是對待人才的態度。識人之明,知人善任,容人之量,缺一不可。古來君臣關係可說是最難處理的關係之一,能處理好的實在寥寥可數,李世民在這方面可稱是典範之一。

在很多人心目中,似乎李世民不殺功臣,君臣共享富貴,好像是李世民宅心仁厚,肚量大如海,其實這是表面文章。李世民敢於在玄武門之變中對親兄弟掄起屠刀,足以證明他的為人既不仁義也不厚道。準確點說,李世民是一個智者,而非仁者。他有著深不可測的帝王心術和無與倫比的政治智慧,在君臣交往中牢牢掌握主動權,保證了君臣關係時刻處在他的掌控之中。

貞觀四年,名將李靖率領大軍,一舉擊滅東突厥,消除了唐朝初年最大的北疆邊患,為大唐立下不世之功,一時間李靖的威望與聲譽,在開國重臣中無出其右。他率兵凱旋,回到長安不久,忽然有御史參奏他,說他的部隊戰爭期間軍紀敗壞,搶掠民財,私藏國寶。面對這些誇大其詞、子虛烏有的指控,李靖莫名其妙。

幾天後,太宗皇帝把李靖傳入宮中,一見面,太宗不由分說暴跳如雷,橫加指責,上綱上線,把李靖批駁的體無完膚。李靖本來以為有功而沾沾自喜,萬沒料到太宗皇帝竟然發此雷霆之怒,嚇得一句也不敢分辨,只敢伏地叩頭。回來後,李靖提心弔膽,寢食不安。幾天後,太宗再次召喚李靖,這次完全換了一副面孔,說:「有人揭發你的罪過,但朕不以為意,不會因此屠殺功臣。決定不追究你的那些罪過,還要好好賞賜你。」李靖一時感激涕零,如釋重負,大為感佩。這就是李世民慣用的恩威並施之術。

《資治通鑒》記載,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病重。他自知命不久矣,就把太子李治叫到床前,囑託道:"李勣文武雙全,是可用之才。但是你對他沒有什麼恩惠,恐怕不聽你的掌控。我已下旨,把他貶謫到荒蠻之地的疊州,做一個小官。你派人看看,李勣走了沒有。如果立即出發上任,說明他忠貞可用,你將來就把他召回朝中,從此他就會信任感激你。如果拖延不走,就把他殺掉吧。」

李治馬上派人到李勣府中探訪,結果回來稟報:李勣在朝中接到聖旨,連家都沒回,二話沒說直接就去上任了。後來李治上位後,把李勣召回,李勣果然感恩戴德,在許多大事上都緊跟李治,成為他的元老級後盾。由此可見,李世民的駕馭臣下,確實很有技術含量,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天家無親的一絲冷血與殘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文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武功與常遇春齊名,就因為盤子里的菜沒吃完,被朱元璋逼死
清朝原本無心奪取中原,只因這個秀才的1句話,才大舉出兵入關

TAG: 小文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