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入菩薩行論》:「有情種種心,佛亦難盡悅;何況劣如我,故應舍此慮。」意謂有情的信解千差萬別,甚至佛陀也無法一一取悅,那更何況說像我這樣能力低下的人了,因此應當放下取悅他人的念頭。

俗話說:「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人不是活在別人眼中的。在這世界上,不管你怎樣努力,怎樣用心,都不可能使所有人對你滿意,都對你沒有怨言。

人與人之間有種種因緣,每個人都總有喜歡你的人,也有討厭你的人,就連佛陀都有人嫉恨、毀謗甚至加害。如果太在意他人的態度,那自己就很容易被傷害。

人的注意力總是容易偏向,一件事有十個人肯定,一個人否定,卻心心念念想著這一個否定的意見,忽視了十個肯定的意見,給自己的心投射下陰影。

不必把取悅所有人作為追求的目標,只要把握好自己做事的動機,盡心儘力去做,該努力的努力,該用心的用心,便無愧於心。

心中有智慧與慈悲的人,只想著自己的行為怎麼能利益到別人,而不會掛礙別人對自己的態度。要以內心的善為出發點,找到自己的宗旨,莫向外求。

因上努力,果上隨緣。追求完美是在果上求,但任何事情都是眾緣和合的結果,我們無法完全主導,苛求的結果就是痛苦。在自己能夠做到的地方盡百分之百的努力,不要執著一切都稱心如意。

要想外境處處都如自己的意,是做不到的,我們只是眾緣中的一分。要學會包容、欣賞、感恩和發心。包容,要接納與自己不同的人與事;欣賞,要看到他人的長處;感恩,要能夠體會到外境對自己的意義;發心,體現自己作為眾緣之一的作用,積極從我做起,去創造自己希望的好的改變。

要學會正視、接受現實因緣,用心去觀察外境需要我做什麼,去做該做的事情。不求外境如意,只要問心無悔。放下了心頭的負累,就能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有那麼多值得感恩的人和事。要凈化煩惱、破除小我、成就大我,利他就是自己生命價值的最大體現。

註:微信改版,以前的「點贊」,改為現在的「好看」了,點擊「好看」,更多同修就能在「看一看」裡面看到此文章,這也是一種法布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常新語 的精彩文章:

人生佛教、人間佛教與生活禪
懺悔有什麼作用?如何正確懺悔?懺悔和後悔有什麼區別?

TAG:平常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