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談談與其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別人什麼缺點是你最討厭最不能忍受的

談談與其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別人什麼缺點是你最討厭最不能忍受的

談談與其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別人什麼缺點是你最討厭最不能忍受的

上個禮拜我在好友群里提了一個問題:與其他人(包括我)相處的過程中,別人的什麼缺點是你最討厭最不能忍受的。

大家各抒己見以後,我說了一句:把大家不喜歡的用小本本記下來了,以後注意。

有朋友說了一句:還好吧。我覺得人或多或少都有缺點,缺點讓人真實。

看到這句話,我有點語塞,不知道說什麼。最後回了一句:

既然別人(包括我)的這些行為會讓你們(包括我)覺得不舒服,那我不想讓自己身上存在這些行為讓你們或者別人不舒服。

其實這個想法的源頭,最初是來自《生活手帖》總編輯松浦彌太郎。他在書中寫到(大致意思):通過探索讓自己喜歡和討厭的事物,可以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核心價值;「找到不想做的事,和找想做的一樣重要」。

比如,如果你發現一個人樂觀、愛笑的優點讓你特別喜歡,那這兩個特質很可能是你最為肯定的自我價值,那就努力去成為這樣的人,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獲得自我肯定,而且往往最終收穫還不限於此;同樣地,如果你發現某些人的某些行為或者缺點是你特別不喜歡的,那你仍然可以拿來「為己所用」,努力不去成為自己所討厭的人。

簡單說,就是生活踐行版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有了這個想法,我發現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多了一個很重要的維度。

我以前在與人相處時,有這樣的情況:我對某個人的好感度與這個人跟自己的契合度成完全正比。越是志同道合的人,就越可能相處融洽、交往頻繁。反之,某個人但凡什麼事情讓我覺得不舒服、不喜歡,我會不自覺降低跟這個人的交往熱度,使其最終淡出我的生活。

以前沒覺得有什麼不好,與人相處,當然要自己開心。跟一個不那麼對味的人打交道,愉悅感收穫甚少不說,有時候還勞心傷神,得不償失。

大概因為還一直都在做學生,圈子小而固定,也沒有太多「必須要跟某個人打交道」的場合和必要,所以也就任憑自己呆在人際交往的舒適區,悠哉游哉。

直到看到李笑來一篇文章,《看得見別人的好才能獲得新生》。文中提出一個問題:


你在你所不喜歡的人甚至討厭的人身上學到過什麼重要道理?你為什麼不喜歡那個人?

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才發現。我身邊幾乎找不到一個讓我覺得「討厭」的人。是我超凡入聖?對任何人都討厭不起來?很顯然不是。更大的可能性是,任何我覺得不太喜歡的人,從一開始就被我關在門外,連相互了解的入場券都沒有發放。

這樣一來,好感不佳的人從最開始就被我篩選出局,根本沒有留下機會去了解他們的「好」或「不好」。而只是一如既往地與那些「容易讓我獲得自我認同而被我留下」的朋友相處交往,在一次又一次地「英雄所見略同」中沾沾自喜,最終形成老話中的「人以群分」。

不是說這樣不好,只是覺得,可能不夠好。必然是志同道合才容易交成朋友,可若身邊只剩下志同道合的朋友,很有可能就在成長的河流中止步不前、不進則退。

就像李笑來在文中提到的:


別人的優點,拿來作為自己的榜樣,別人的缺點,拿來用於提醒自己。這樣一來,不論你遇到什麼樣的人,實際上都可以從他身上有所收穫。

所以,我現在更傾向於認為,沒必要在人際交往的開頭就設置濾網,從一開始就把沒那麼合拍的人排除在外。如果要成長,我們需要看到別人身上更多的東西。好的壞的,能拿來為己所用,就是存在意義的。


比如,跟不喜歡的人相處,我可以選擇不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反感」上面,而是去想:我到底為什麼不喜歡他?是我的問題還是他的問題?如果是我的問題,我可不可以解決掉這個問題?如果是他的問題,那除此之外,他有不有優點?我能不能更多去關注他的優點?如果他的缺點實在太突出,那我身上有不有這樣的缺點?

這是前不久在跟朋友就這個問題討論時的言論,現在看起來,這個思維的轉變,倒確實讓我看到一些平時沒能看到的盲點,以及一些自己以前沒能注意的缺點。

回到最初的話題,我之所以在好友群里提出那個問題,也就是想看看——我在乎的人,她們所討厭的人、不喜歡的行為,都是些什麼樣子。

就算做不到讓所有人都不討厭,至少我可以努力讓自己和自己所在意的人,都不至於討厭。

最後,列出好友群里提到的「討厭」行為:

  1. 自以為是。
  2. 當人一套,背人一套。
  3. 沒聽你說完話就持否定態度。
  4. 太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傾聽別人。
  5. 只知道說別人的不是,而其他人看來他可能恰恰說的就是自己。

願意的話,歡迎大家評論補充,讓我(和需要的朋友)有則改之,無則保持。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