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掠食都市》撲街……但此片還是值得一看

《掠食都市》撲街……但此片還是值得一看

【觀察者網風聞社區原創 轉載請聯繫授權 文/席亞洲】

最近正在電影院上映的《掠食都市》在票房上已經遭遇了滑鐵盧。該片票房投資估計一億美元,然而迄今為止據IMDB統計,在全球市場票房約為7500萬美元。而在中國的票房也並沒有大火——表明該片賠本基本可說是定局。

在小說里,城市的風格還是挺多樣化的,並不全是維多利亞風格

列車長是挺喜歡蒸汽朋克類型的幻想的,而本片最早放出的預告片開始,就是我非常關注的。尤其是主角還是雨果·維文,《黑客帝國》裡面的史密斯探員。大城市吞噬小城市的感覺也特別帶感,有種「鯤」的感覺……對了按照小說版,後面是真有小城市到處採礦發展吞噬變成大城市的故事的——其實很適合做個策略類遊戲,廣告我都想好了:「開局一座房,資源全靠撿」……

實際上原作小說定位是青少年讀物,所以去掉了大量作者原來寫的關於城市內部政治鬥爭,以及血腥暴力場景。而電影則進一步大刀闊斧,一開始就讓人有一種很明顯的感覺,這應該是按照原作小說拍攝——但又顯然有很大的改動……因為,小說作者既然構思了這麼龐大的一個世界觀,應該不會把人物設定的這麼簡單膚淺……最後拍出來的電影是RP級,就是13歲以上級,有一些暴力動作場景,其他方面基本都很潔版,和最初版本預告片里那種蒸汽朋克風MAD MAX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沒辦法

WIKI上說,小說原作者表示原本設想的這個世界是平行宇宙中的1900年,但後來為了方便青少年接受,不必做打斷的背景介紹和鋪墊,改為了現在的世界末日後1000年,而世界末日的方式也和電影中的核大戰不一樣,是類似《世界之戰》那樣的,外星人入侵地球,徹底改變地球地形,然後自己死了,或者離開了,然後留下大量的外星科技……然後人類撿外星科技和古代人類科技的垃圾繼續發展

目前掠食城市小說已經寫了4本,筆者去訂購了但還沒到貨,從網上比較詳細的劇情簡介看……這部電影對原作的改動確實非常大,到了基本重寫的水平了。

經過修改後的劇情,看起來十分接近《星球大戰》,列車長從一開始就期待著「史密斯探員」說出:「咄,老夫正是你爹!」,然後砍掉便宜女兒的手……接下來影片結束,等待第二集。

……

當然,這個……並沒有……還是先不劇透了,當然本片也不像是能再有續集的樣子。

按照原作小說,史密斯探員的角色,在本片中是倫敦市長(小說里他還是民選上台的,電影里是大貴族任命,可能是「民主政體不能選出壞人來」的政治正確因素吧——希特勒發來賀電——呵呵),而在小說里也沒有電影中的關鍵道具——自毀U盤,最後是市長女兒自我犧牲,導致光束大炮過載自爆,而市長也選擇了與城共存亡,而不是電影里典型壞人的憋屈死法。

掠食城市的設想真的是很適合遊戲化,很「鯤」……目前還真有人在眾籌想要做一個遊戲,當然能不能成功就不知道了……

當然,小說里史密斯探員也不是純壞人,而只是全心全意的為倫敦的存續而奮鬥——他在小說里是由孤身潛入「反牽引聯盟」,破壞了他們的艦隊——是的,小說里並沒有一炮轟殺一支艦隊的場景,倫敦的那個牛X大炮是一發轟爆了比自己更龐大的一座城市。

電影中的另一個讓人覺得很無厘頭的角色就是那個「終結者」了,嗯,就是電影翻譯叫做喪屍的那個用屍體改造來的機器人。在原作小說中,他是解救了男女主角,而非一路追殺,他試圖說服女主角放棄肉身變成機器人——小說里倫敦對機器人進行了逆向研究,具備把人改造成「喪屍」(原文「Stalker,或許可以叫「追蹤者」?)的技術,當然前提是得先把對象弄死,所以紅衣女在後面的小說里也會復活,並且最後找回自己的記憶。

換句話來說原作小說里的「終結者」其實是一個——嗯,就自從施瓦辛格在《終結者2》里以後,大家對這類機器人的刻板印象——內心溫柔的鋼鐵「大老爹」。

機器大老爹已經是當代文化中的一個刻板印象了……

而小說中的男主角也比電影中更加複雜, 他在反牽引聯盟的總部聽說他們打算用飛行艦隊轟炸倫敦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幫助潛入的市長破壞艦隊,阻止對倫敦的轟炸。

其他改動的地方還有很多,基本上電影裡面就是把所有除了男女主角之外的角色統統弱化成了紙片人一樣的一維角色,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很糟糕的敗筆。

還有一點,全片的維多利亞風格美學……其實只有倫敦是這樣,廢土上的城市風格是多種多樣的。

當然可能這對於電影製作方來說,實在是1億美元成本COVER 不住的了。

其實這類小說改電影,把有點「深度」的劇情全部簡化,人物塑造全部「紙片化」,也是有成功先例的——至今大家還經常談論的《星船傘兵》的電影版就是這樣。

但《星船傘兵》電影和本片的區別在於,原作小說在電影版中,其實並沒有提供複雜的劇情的任務,主要是提供了一個酷炫的幻想舞台,而實際的主體劇情,是電影原創的。而《掠食城市》則試圖在電影里照搬原作的主要劇情——但又自作聰明的進行了全面修改,最後因為編劇的功力不足,改得非常奇怪——實際上就是劇情完全失控了。

雖然這樣,但是電影的特效製作還是非常到位的,尤其是裡面大城吞小城的鏡頭真的很帶感,牽引城市的機械設計也很到位——當然最後城市的前門一開,裡面居然直接就是動力核心這個設計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

大城吃小城,一看就知道是有政治隱喻得啦,當然這個級別的隱喻和明喻也差不多

仿照歐洲小城的建築風格設計的小型牽引城市場景,隨著倫敦出現在地平線上,大家捲鋪蓋走人這一段頗有城管追小販的感覺……

而終結者在影片中雖然被大幅弱化了「父親」角色的感覺,但它的幾段戲還是相當不錯的,可說是全片唯一「立起來」的角色。

在視覺特效方面,本片列車長覺得最值得稱道的是城市「尺度感」,這其實是電影里不太容易把握的部分。

在《2012》里,比航空母艦大了N倍的避難船的船尾大門,在CG裡面顯得巨大無比,而在影片後面真人拍攝的鏡頭裡面感覺完全變成了一個普通滾裝船汽車出入口的感覺,感覺就很蠢了。

相比之下,本片中,尺寸感做的還是很好的,從頭到尾都能感覺到倫敦的龐大和不可思議。

看了這部片子,我倒是很期待黃金時代象徵性的《飛城》早日被搬上銀幕——當然有了本片的失敗先例,這事兒可能會更難了。

小說中的代表性場景,城市的履帶壓出來的深溝

多鉚蒸剛萬歲!雖然本片中城市都有不錯的懸掛系統,並非剛性懸掛……

粉絲根據小說製作的宏偉之牆,也是「反牽引聯盟」,影片中看起來像是一個西方刻板印象中的中國,而這個模型做的吧,說實話更符合它應該有的感覺,當然,規模看起來小了點

所以,總的來說,列車長覺得,IMDB上這個評價還是比較貼切的:「最後,這終於變成了我們期待的荒謬的『脫歐』喜劇」(畢竟倫敦嘛,大家總是想到倫敦,雖然我覺得這片里的市長或許更像特朗普)

然後另一個評價或許能說明本片口碑撲街的主要原因:「不錯,但如果你讀過原作就會覺得簡直糟透了。」

本片中的大小城市細節豐富,堪稱蒸汽朋克愛好者們的視覺盛宴

這個機械設計明顯參考了現實中的巨型採礦機械

關於傑出的小說改編成電影,失敗的先例實在是太多——年初一《流浪地球》也快來了,真的讓人提心弔膽,雖然點映的評價已經很高,但不知道喜歡劉慈欣原小說的讀者能不能真的買賬,畢竟中國電影界的現狀大家都知道,如果這部電影能跳出中國影視的窠臼……這事兒很難,至少戰狼和紅海都沒能完全跳出,而空天獵更是被這種窠臼給毀了……筆者還是很期待,畢竟《戰狼2》已經是除了腦殘編劇什麼都好了,希望流浪地球能把限制吳京電影真正讓我們這些挑剔的觀眾滿意的最後一個障礙掃掉吧,但願但願……

以上內容為用戶在觀察者網風聞社區上傳並發布,僅代表發帖用戶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美國最年輕女議員呼籲開徵70%富人稅:賺得多就要貢獻多
觀潮:我軍淮海戰役領導指揮的決策全過程(二)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