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克隆技術已經相對完善了,科學家為何一直不克隆恐龍出來?

克隆技術已經相對完善了,科學家為何一直不克隆恐龍出來?

近些年來,關於恐龍素材的電影越來越多。從十幾年前的《侏羅紀公園》,到最近的《侏羅紀世界》,都讓人們對於恐龍充滿了好奇。

恐龍早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我們目前只能靠僅有的一些化石,來推斷它們生前的模樣。

好在近些年來,克隆技術逐漸完善,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所謂克隆技術,就是從某個生物的細胞內提取到完整的DNA,然後把DNA放到與它類似的生物的受精卵中,替代掉原來的DNA,然後把這個受精卵培育。由於DNA是遺傳信息的主要載體,因此,新的受精卵會接受這個DNA的指導,發育出對應的生物。

早在1952年,羅伯特·布里格斯和托馬斯·J·金就已經成功地克隆了北方豹蛙,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克隆。

11年後,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童第周克隆了一條鯉魚,這是我國第一個成功克隆的案例。

最著名的,還是1996年的綿羊多利,為全世界人所熟知。

那麼,既然我們有相對比較完善的克隆技術了,為何不去嘗試一下復活一隻恐龍呢?

首先,就像我們說的,想要克隆某種生物,就要提取這種生物的DNA。

然而,儘管人類發現了如此多的恐龍化石,甚至是恐龍的琥珀,但我們目前仍沒有發現任何一種恐龍的完整DNA。

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在於,DNA的結構其實相對來說比較脆弱。當這些DNA在活體生物細胞內存在時,還比較容易保存。當生物死掉後,DNA就很容易被污染,導致遺傳信息的缺失。

一般來說,DNA在自然界的保存時限最多也就是幾百萬年。而恐龍已經滅絕了6500萬年,遠遠超出了DNA能夠承受的上限。

因此,我們直到現在,也沒有得到克隆恐龍的最基礎的要素。

另外,如果找到恐龍的完整DNA的話,由什麼生物來「孵化」這個受精卵呢?

既然恐龍已經滅絕了,我們只能在現代生物中找和恐龍有點關係的生物。根據目前科學家的研究,我們認為,恐龍的近親無外乎三種生物:鱷魚、蜥蜴、鳥類。

因此,如果我們找到恐龍的DNA,或許可以將恐龍的DNA放到鱷魚的受精卵里,然後由鱷魚孵化——希望母鱷魚的老公不會找她算賬。

不過,即使我們復活了恐龍,最後又能怎麼樣呢?

如今地球的環境,已經和6500萬年前大不相同了。即使恐龍生下來,也未必能夠活下去。

而且,克隆技術目前還有很多問題,包括早衰等都遲遲無法解決。

因此,不論是克隆的技術,還是需要的因素,我們都還遠遠不足以復活恐龍。所謂的侏羅紀世界,至少目前來看,還只能停留在影視片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求知之者 的精彩文章:

有可能引發世界災難的10種潛在威脅,你覺得哪種可能發生?
如果我們只是高級文明的一個虛擬遊戲,很多未解之謎就有答案了

TAG:科學求知之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