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科學家發現魚類在幾乎沒有氧氣的水域中繁衍生息

科學家發現魚類在幾乎沒有氧氣的水域中繁衍生息

據外媒New Atlas報道,每當人們認為已經找到生命可以存活的極限時,就會出現一些新的東西。在最近一次考察加利福尼亞灣的過程中,一群海洋生物學家發現了大量魚類生活在一個幾乎完全沒有氧氣的環境中 - 水中含氧量遠低於此前他們認為對這些動物所必需的水平。

科學家發現魚類在幾乎沒有氧氣的水域中繁衍生息

2015年,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和蒙特利灣水族館研究所(MBARI)的研究人員使用遙控潛水器(ROV)在海灣進行了一系列潛水。海底1000米以下的海域擁有世界上最低的氧濃度,這樣的環境不適合大多數動物。然而,研究人員在那裡找到了繁衍生息的魚類種群。

在這些極端環境中,該團隊特別確定了兩個物種 - 圓頭鯊(Cephalurus cephalus)和叉足齒蛇? (Cherublemma emmelas)。事實上,它們生活水域的含氧量比其他魚類生活水域的含氧量少40倍。

「我清楚地記得當我們的ROV經過時,發現數以百計條叉足齒蛇?,以及其他幾種魚游來游去,」描述這一發現的研究的第一作者Natalya Gallo表示。「我幾乎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們處於一個缺氧的棲息地,這應該排除魚類,但卻有數百條魚。我立即知道這是一種特殊的東西,它挑戰了我們對缺氧耐受極限的現有認識。」

科學家發現魚類在幾乎沒有氧氣的水域中繁衍生息

這些魚不僅能忍受海灣地區的低氧環境,而且可能會積極地喜歡這種環境。研究小組發現,這些魚類大量出現在缺氧水域,但在氧氣含量較高的水域卻沒有。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一種刻意的生存策略 - 畢竟,水域的競爭要少得多,這會使大多數其他魚類窒息。

究竟這些動物如何能夠生活在這些極端環境中仍然未知,但該團隊表示,它們的體型可以提供一些線索。兩種物種相當小,體長在30厘米(1英尺)以下,這應該有助於它們保存體力。與此同時,它們的頭部和鰓相對較大,可能有助於它們吸收儘可能多的有限氧氣。

該研究的目的是研究海洋生物如何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不斷變化的海洋環境,預計氣候變化將包括變暖的水域和降低的氧氣水平。該研究發表在《生態學》雜誌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科學 的精彩文章:

MIT開發夜視AI 可揭示在黑暗中隱形的物體
NASA發現SpaceX貨倉塗料可能污染了空間站的空氣

TAG:Science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