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對付死敵辦法,除了戰爭就是和親,連嫁兩位公主卻沒留下後裔

唐朝對付死敵辦法,除了戰爭就是和親,連嫁兩位公主卻沒留下後裔

01

古代中原王朝為了應對北方游牧部落的侵擾,除了頻繁用兵以外,他們也採取懷柔策略,除了送金銀財寶,再就是實行「空頭支票」式的冊封,目的就是讓游牧部落穩定。除了打壓懷柔策略,中原王朝還有一個經常用的策略就是和親。

和親興起於漢朝與匈奴之間的和親,這種和親名義是一種政治和親,但實際是匈奴嚮往中原王朝的一種表現。冒頓單于想娶劉邦女兒魯元公主,呂后沒同意,就找了一個宗室女嫁到匈奴。劉邦死後,冒頓甚至想娶呂后為妻。此後漢匈有名和親還有王昭君,她嫁給匈奴呼韓邪單于,後來又嫁給他的兒子。漢武帝時期的王細君和解憂公主嫁給烏孫,也在烏孫留下後裔。

中原王朝這種和親方式雖然一時能確保民族間的穩定,但阻止不了戰爭。不過這一方式卻促進了民族融合,使中原王朝周邊的部落都有了向心力,他們嚮往中原,渴望佔領中原。既然佔領不了中原,娶個中原王朝公主,和中原王朝攀上親戚,也是游牧部落當時的願望。

02

除了漢朝和親較多,歷史上還有一個王朝也善於運用和親策略,此王朝就是大唐王朝。唐王朝建立之初,就已經是一個很發達的王朝了。在之前隋朝的基礎上,唐朝實力不斷增強。但唐朝卻面臨著另一個敵人威脅,那就是貫穿唐朝始終的吐蕃政權。

吐蕃主要興起西南,這支部落靠著部落聯盟,按照粗放簡單的管理方式,經常對唐朝進行襲擾。唐朝與吐蕃也打了幾場戰爭,也曾吃過吐蕃的虧。在對付吐蕃的方式,唐朝曾用和親方式解除唐朝西部的威脅。

第一個和親的公主是文成公主。她與李世民並沒有直系親屬,是李氏皇族的遠親,李世民就封她為公主嫁給吐蕃首領松贊干布。這場和親也緣於松贊干布嚮往大唐的文明。636年,松贊干布派特使向李世民求婚。李世民剛開始竟然沒同意,於是松贊干布派20萬大軍攻打土谷渾。雖然唐朝派出大將侯君集、牛進達擊退了吐蕃軍,但李世民意識到吐蕃的力量一時難以消滅,於是答應的了和親。

既然和親唐朝皇室的公主沒人願嫁,於是李世民選了文成公主。於是文成公主嫁給了松贊干布,唐與吐蕃實現了和平。

03

第二個和親公主是金城公主。這次和親也是唐與吐蕃的戰爭後而促成的一樁婚事。唐中宗派軍隊擊退吐蕃的侵擾,此時吐蕃的攝政沒祿氏派使者到唐朝求親。這位金城公主也是宗室女,是雍王李守禮的女兒,名義是唐中宗的養女。

金城公主和親後並沒有立即帶來和平,唐朝與吐蕃的戰爭照打不誤,直到兩年後,吐蕃求和才實現了短暫和平。722年,吐蕃進攻小勃律,這是唐朝的屬國,於是唐朝與吐蕃戰爭再次點燃。

此後唐朝與吐蕃是在打打停停的狀態。不過吐蕃最後以親戚名義給唐朝上表不再打仗。733年才在青海日月山附近刻碑,兩國開始互市。

公元740年,金城公主病逝於吐蕃,他在吐蕃共生活了30多年。而文成公主在吐蕃的時間更長,640年,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680年病逝。

04

唐朝連嫁兩位公主,而且在吐蕃都受到高規格的待遇,但兩個公主未能給過吐蕃首領生個一兒半女,沒能把唐朝皇室血統留在吐蕃,為什麼兩位公主無後呢?

一是環境不適應。

吐蕃的地理位置大體在現在青藏高原。作為生活在長安的公主,一下嫁到海拔如此之高的吐蕃,必定有一個適應過程。而高原反應並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或多或少會留下病症,除非幾代人才能適應。因此後人認為文成公主與金城公主沒能適應那邊環境,致使無法生育。

二是夫君的原因。

對於大唐兩個公主相隔70年先後嫁給吐蕃的贊普,在研究中發現,文成公主出嫁時,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時已經是24歲,這在中原正是而立之年,但在當時的吐蕃卻是高齡了。文成公主再長途跋涉到拉薩也得用去一年時間。而兩人共同生活了只有五六年時間,649年,松贊干布便病逝了。

而金城公主下嫁吐蕃,從史料記載看,金城公主嫁的是第36代贊普赤德祖贊,而下嫁時間正是赤德祖贊出生時間。還有史料記載,金城公主下嫁的是吐蕃一位王子,但去的途中王子去世,只好嫁給這位出生即繼位的贊普。即使赤德祖贊長大後也不會看中已經年老色衰的金城公主了。

據《舊唐書》和《新唐書》記載,金城公主在吐蕃留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就是赤松德贊。但敦煌《大事記年》中記載,赤松德贊生於742年,而金城公主已於739年去世。顯然兩人不是母子關係。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微信公眾號:nituikank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泥腿看客 的精彩文章:

從朋友到仇敵,清朝如何對待西方傳教士?兩件事透露清朝擔憂
馬夫強奪民女又送回,民女不得不嫁馬夫,後當皇后生皇帝而善終

TAG:泥腿看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