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我的媽媽送外賣」:孩子眼裡只有偉大的母親,沒有偉大的職業

「我的媽媽送外賣」:孩子眼裡只有偉大的母親,沒有偉大的職業

這是個父母「拼孩子」的社會,也是個孩子「拼爹媽」的社會。

世俗上對於好父母的定義都受到了物質至上主義的侵害,似乎只有給孩子提供豐厚的物質基礎,才是好的爸媽。

其實不是的,在孩子眼裡,只有偉大的母親,沒有偉大的職業。

「我的媽媽送外賣」:孩子眼裡只有偉大的母親,沒有偉大的職業

年底天寒,來點正能量。

昨天,在一片粉絲脫粉、明星抱團、親友力挺的氛圍里,「少年說看哭了」擠進了微博熱搜。

「我的媽媽送外賣」:孩子眼裡只有偉大的母親,沒有偉大的職業

看哭人的這段視頻,是初一男生李仁志向媽媽的表白。

視頻來源於《少年說2》


1.

媽媽也是「小公主」

《少年說》這個節目開播以來,我們看到了太多吐槽。

兩代人觀念的差異、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用力過猛,以及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叛逆,引起了許多人對於教育和愛的反思。

有人說父母拔苗助長,有人說孩子不知父母恩。

孩子與父母之間,真的只能以愛之名,互相傷害?

李仁志跟他的媽媽告訴我們,父母與子女,也可以像朋友,互相體貼、理解,前提不是父母能賺多少錢,而是父母給子女多少正向教育和善良教育。

李仁志的媽媽是一名外賣配送員,工作辛苦,卻常常得不到理解和尊重,甚至還有莫名其妙的差評,以及被顧客當街拉住索賠。

「我的媽媽送外賣」:孩子眼裡只有偉大的母親,沒有偉大的職業

因為希望自己的媽媽得到更多尊重,李仁志選擇了對環衛工人微笑,對爺爺奶奶微笑,希望通過自己的善良,換來他人對媽媽的微笑。

「我的媽媽送外賣」:孩子眼裡只有偉大的母親,沒有偉大的職業

特別讓人感動的是最後一段話。

李仁志說:希望大家能給像我媽媽這樣的人多一些善意,因為當你打開門的一瞬間,看見的也有可能是我爸爸捧在手裡的「小公主」。

「我的媽媽送外賣」:孩子眼裡只有偉大的母親,沒有偉大的職業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了「眾生平等」——

眾生平等,是建立在愛與關係基礎上的情感平等,即使最卑微的生命,也是父母、親人、愛人眼裡的小公主、小王子,每個人都值得被善待,沒有人應該被拋棄。


2.

孩子眼裡的世界更接近於本質

看完這期《少年說》,很多人粉上了這位初中小男生。

優秀的孩子,出自於優秀的家庭,而這種優秀,與財富無關。

有一種說法:親子教育,父母的身教勝過言傳,3歲以前的陪伴與3歲以後的榜樣的力量同樣重要。

然而,在這個過度功名化的時代,榜樣也被金錢化、功名化了。

看哭眾人的這期《少年說》提醒我們,孩子眼裡的世界更接近於本質,這是他們比成人高明之處。

「我的媽媽送外賣」:孩子眼裡只有偉大的母親,沒有偉大的職業

在孩子眼裡,父母做什麼不重要,以什麼樣的態度去生活才重要;

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要從事為別人服務的工作,就像有一些人,需要坐在路邊鼓掌。

李仁志的媽媽很自卑,她一直以為兒子接納不了自己的職業,會因為自己的職業,而在同學中抬不起頭來。李媽媽的這種心態,我們再熟悉不過。

我經常聽到焦慮的母親說,我要為了孩子而努力。於是她去推銷不靠譜的保健品,進入不靠譜的團隊,夢想一夜暴富,好像只有功名,能支撐親子關係中的榜樣地位,其實功名所支撐的,只是我們的虛榮。

一個人的脆弱,來自於對他人看法的擔憂;很多時候 ,脆弱的正是我們這些成年人,因為我們想得最多。

「我的媽媽送外賣」:孩子眼裡只有偉大的母親,沒有偉大的職業

每個人都想站在塔尖上,於是上面的人,怕摔下來;下面的人,拚命往上爬。

恐懼是成人世界的主旋律,更可怕的是,無論我們多麼努力,塔尖上的人數都不會增加。


3.

為別人服務的人是你,我覺得你很偉大。

李仁志對媽媽說,社會總需要一些人來扮演為別人服務的角色,那個為別人服務的人是你,我覺得你很偉大。

「我的媽媽送外賣」:孩子眼裡只有偉大的母親,沒有偉大的職業

孩子的眼裡,只有偉大的媽媽,沒有偉大的職業。

在娛樂至死的年代,每個人都有所扮演。有時候我會驚訝地發現,為人父母,都有了人設。

經常有女性因為沒有工作或者工作不盡如人意,而在子女面前感到自卑。因為這個時代,女性光芒過於耀眼。不斷有聲音告訴我們,成功的媽媽,首先自己必須成功。

當成功這兩個字金光閃閃地擺在面前,我們想到的永遠是職場精英、商界奇才,戴著3克拉的大鑽戒,談著3億元的大生意。

然而這只是成人眼裡,好媽媽的人設。在孩子眼裡,媽媽辛苦工作一天,進門時的微笑,就是榜樣、是力量、是偉大。


4.

在平淡中善良,在平凡中閃爍。

工資有高低,工作無貴賤。不是時代變得快,而是亂花迷人眼,我們看到的現象太多,卻忘了愛和教育的本質,是感恩。

一個不擅言辭的外賣員媽媽,如何教育了李仁志這樣擅於表達、邏輯清晰、有擔當的小男子漢?有3個細節能說明問題。

1. 當李仁志心疼媽媽不被尊重,媽媽說,那都是個別人,總體還是好人多。

2. 「天台表白」之後,李仁志拉著媽媽的手回家,媽媽跟他坐在花壇上聊天,說人最重要的東西,是要有一顆善良的心。

3. 李仁志形容自己的媽媽,是爸爸捧在手裡的「小公主」。

「我的媽媽送外賣」:孩子眼裡只有偉大的母親,沒有偉大的職業

這三個細節,對應著家庭教育的三個要素:

1. 你對生命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你的態度。

2.

父母的人品,決定孩子的格局。

分數是一所學校的入場券;人品才是一輩子的敲門磚。我們的教育,經常教孩子怎樣得高分,卻忘了教孩子怎樣做人。3.

父母恩愛,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而缺乏尊重與愛的原生家庭,是孩子向冷漠自私出發的原動力。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

絕大多數人的一生,是在平淡中善良,在平凡中閃爍。

怎樣與平凡的自我相處,在平淡歲月中活出光芒萬丈,是我們所能給予孩子的最正向的教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暖心理 的精彩文章:

漫畫:讓自己變幸福的20件事
心理小知識|如何安撫內心的小孩兒?

TAG:暖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