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古人飲茶有多講究?《賣茶翁茶器圖》告訴你

古人飲茶有多講究?《賣茶翁茶器圖》告訴你

專家為您掌眼

賣茶翁,原名柴山元昭(1675— 1763),日本江戶時代人(大清康熙年間),出過家,還俗後以高游外自稱。是中國茶文化的熱愛者和推廣者,他終其一生所推廣的飲茶方式,承襲明朝以來的瀹(yue,煮的意思)茶法,與日本另一支延續宋代抹茶法的茶人形成鮮明對比。

賣茶翁14歲隨師父化霖禪師去長崎唐三寺,拜訪過中國僧人,吃到了武夷茶。15歲徒步千里,到萬福寺參加了黃檗禪文化活動。22歲開始隻身雲遊,遍訪高人。29歲已具有自由通達的詩文才智,仰慕唐人的煎茶三昧之風流生活。

過了整整50年的禪僧生活,賣茶翁十分厭倦當時僧侶社會的腐敗,念念不忘重振宗風,曾作詩曰:

將為傳宗振祖風,卻堪做個賣茶翁。

都來榮辱亦何管,收拾茶錢賑我窮。

61歲時,他在東山開了一間叫「通仙亭」的小茶店,燃起茶爐,擺上錢筒賣起茶來,他在酒旗上寫道:

百兩不嫌多, 半文不嫌少,

白喝也可以, 只是不倒找。

此後,賣茶翁名聲大震,門前賓客盈門,功利之徒拚命收集他的各種用具。茶翁卻在臨終之前,將他所有茶器一把火燒光,使之化為灰燼。

他的行為與人生哲學激發了當時文人墨客的創作熱情,對當時的茶人、畫家、詩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古代飲茶器具的樣式也幾近失傳。

此《賣茶翁茶器圖》就乃木村孔陽氏模寫賣茶翁茶具計33件,彩繪木刻,甚是精細,雖為日本古代茶道器具,但亦猶可遠窺唐宋古器形制之大略。

爐龕:放置爐子的小閣子。

都籃:飲茶完畢,收貯所有茶具,以備來日。

急燒:又稱急須,煮茶、暖酒器名。

銅爐:為生火煮茶之用,以鍛鐵鑄之,或燒制泥爐代用。

子母鍾:成套的茶杯。

瓢扚:大多由葫蘆製成,用來堯水。

注子:古代漢族酒器。金屬或瓷製成。可坐入注碗中。始於晚唐 ,盛行於宋元時期。起到保溫作用。

錢筒:存放古時錢幣,多由竹製成。

烏楦:用途不明,從器物文字上似乎可以判斷是收納廢物的器皿。

茶罐:存放茶葉的罐子,錫製成。因錫穩定密封度好,故多用其存放茶葉。

吹管:起爐火時用的吹火管子。街邊賣茶必要茶道具。

塵褥:鋪或蓋用的毯子。

滓盂:又稱水盂,盛放廢水茶渣的器皿。

檐子:類似與扁擔的作用。挑貨擔子。

瓦爐:顧名思義,用瓦燒製為生火煮茶之用。

水註:注水壺。

炭籃:盛放燒水炭的容器,外面多由竹篾製成,裡層包裹黑色油紙。

小爐:生火爐。

提籃:存放雜物的籃子。

檐子:類似與扁擔的作用。挑貨擔子。

爐圍:罩在爐子外的竹簍,起到隔斷保護的作用。

注子:古代酒壺。金屬或瓷製成。可坐入注碗中。

炭撾:用來砸炭的鐵鎚。

焙鉤:又名茶焙,是一種竹編,外包裹箬竹的葉子。因箬葉有收火的功效,可以避免把茶葉黃。茶放在茶焙里,要求小火烘製。

建水:盛放廢茶水的器皿。

具列:用以陳列茶器,現在通常稱為茶棚。

茶旗:類似今天店鋪門口的廣告牌,招攬客人用。

茶壺:存放茶葉的罐子。日本稱為茶入或者茶心壺。

灰爐:燒水爐的一種。下面沒有通風口,現今日本茶道具中發展為火缽或瓶掛。

瓶床:現在統稱為瓶座,穩定壺和瓶的放置。

域鑒APP

快樂收藏·輕鬆入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U鑒 的精彩文章:

嘉德秋拍:佛教藝術集萃專場斬獲3200萬元 成交率近8成
送子娘娘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

TAG:YU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