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贏泰國:面子與里子
首發於公眾號「難逃一吸」
作者 | 格林糖
當中國隊0:1落後泰國的時候,微博上,朋友圈裡,應運而生了無數新老段子。一則甚至被《紐約時報》轉載的經典段子是:
一個球迷死後來到天堂,上帝答應實現他的一個願望。此人說出的願望連上帝都很難做到。於是,上帝允許他再說一個願望。球迷說,「我要中國隊贏得世界盃。」猶豫了片刻,上帝說:「再說一遍,你前一個願望是什麼?」
而當下半場形勢完全逆轉之後,同樣的渠道則迸發出了更強的民族自豪感,與段子的角度各異相比,此時「國足牛逼」等純粹的情緒反覆刷屏著。
當然也有「理智」的聲音,今日清晨,新華社就發表《國足完成了基本任務,僅僅如此》一文,指出中國險勝實力一般的泰國不值得驕傲,球員的老化,青訓的萎靡等頑疾依然無解。
一場比賽,中國足球的面子和里子,都糅雜到了輿論的漩渦里。
面子自不必多說,歷史進程使然,中國體育迷看比賽自帶愛國主義。從抗日到趕英超美,許多運動都做到了,而足球還在原地打轉——成績沒能追上GDP的運動,通常都是要批判的。
如果說面子是大眾的共識,那麼里子相對複雜一些。這是媒體、從業者和一些較為資深的球迷愛操心的領域,從青訓人數,到留洋發展,從足協政治鬥爭,到天價外援究竟值不值得,常有更偏向政經新聞的解讀。
里子中隱含著一種中國人的精明:這東西花錢不值,不如把錢花到性價比更高的某處——類似的話經常能在菜市場、理財廣告和數碼硬體論壇見到,通常不具有什麼指導意義。
面子和里子有時會發生衝突,譬如新華社一文,被可能兒時好讀瓊瑤的編輯改標題為《也就是如此,還是那副要死不活的樣子》,並在全網大肆傳播之後,許多網友指責其不合時宜,虎撲網友@fovfovff 說得更直接一些:「能不能把報道國足那個酸勁用在報道國內其他民生問題上? 贏都贏了。」
但有時候,面子和里子又是站在同一條戰線的,他們都認為中國足球確實積貧積弱,下一戰對伊朗凶多吉少。
上一次中國踢泰國能上熱搜,是2013年的「6.15慘案」,當時范志毅的這段採訪把面子和里子都挑明了:
范將軍先說里子:「職能部門一屆一屆換過多少屆主席了,改過嘛啦,換湯不換藥。」「趙鵬什麼的都在踢中衛,他能踢嗎?踢不了。」
而面子上:「接下去要輸越南了,泰國隊輸完輸緬甸,接下來沒人輸了。」
因此這段層次分明,有理有據的話得到了業內外一致好評,以至於後來每到國足比賽不如人意,范志毅這句「臉都不要了」就成為一種球迷們表達憤怒的符號,在互聯網每個角落瀰漫。
而同一段採訪中,范志毅的另一段話卻未必有很多人記得:「我勸你們,先把戰術打法,把足球的這個理念先搞懂。」「選我們這批人是5000個人選20個……93、94全運隊,上海就120個人選。」
青訓的部分,范志毅體現了「我行我上」的風範,他先在根寶青訓基地任職,而現在回到了母隊申花的青訓隊。中央出台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中也已經明確:到2020年要建成兩萬個訓練中心和六萬個新足球場,要有5000萬經常踢足球的人。現在97、98屆的球員的選擇面也逐漸寬廣。
當然有「足球操」這種特別諷刺的事,但其實整個環境還是稍微好了一些
足球理念的部分,雖然高洪波又一次遭到了外教的替代,但里皮帶來了比較穩定的戰術思路,起碼防守穩固了下來,並且也有1:0戰勝韓國的名局。而更高的要求,比如傳控體系之類,顯然不是一時一人能成全的。
既然面子和里子都在變好,那麼無論輸贏都磨刀霍霍的嘲諷,不是習慣使然,便是另有所圖。可能只是「地命海心」式的操心,也可能是借道足球諷刺他物。
但這些,都與足球本身毫無關係了。


※蘋果正式在德國下架iPhone 7、iPhone 8系列手機 | 過去24小時發生的新鮮事兒
※羅永浩,「跪著」活下去?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