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蘇軾的「出新」與黃庭堅的「破法」

蘇軾的「出新」與黃庭堅的「破法」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宋四家」蘇黃米蔡的排序,並不能說明他們書法藝術成就的高低。

如果把蘇軾和黃庭堅的書法PK,好比是北京比上海,各有所長,難以分出高低。

首先,藝術觀點不同。

蘇軾的書法座右銘:「我書無法本意造,點畫信手煩推求」, 他在《評草書》中又說:「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

黃庭堅的書論核心思想是「去俗」和「重韻」,重在修鍊和破法,他說:「老夫之書本無法也。但觀世間萬緣,如蚊蚋聚散,未曾一事橫於胸中,故不擇筆墨,遇紙則書,紙盡則已,亦不計較工拙與人之品藻譏彈。」 蘇軾的「自出新意」,與黃庭堅的「本無法」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充分體現了宋代的「尚意」書風,皆為宋代破「法」求變的書法美學思想之經典。但蘇軾重在出新,而黃庭堅則力主破法。

其次,對古法的認同有別。

蘇軾追求「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實美」,即平淡自然中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他在《書唐氏六家書後》中說:「永禪師書,骨氣沉穩,體並眾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可以看出他對智永書法推崇。蘇軾在《書唐氏六家書後》中還讚譽顏真卿:「顏魯公書,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蘇軾把顏真卿的書法與詩聖杜甫的詩相提並論,可見他十分崇拜顏真卿的變法精神,他還認為顏真卿的「變古法」和楊凝式的書法「新意」,皆體現了人格精神和審美情趣。

黃庭堅在《跋此君軒詩》中寫道:「近時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筆左右纏繞,遂號為草書可,不知蝌蚪、篆、隸同法同意。數百年來,唯張長史、永州狂僧懷素及餘三人悟此法可。」可見他的自信,他還主張「不必一筆一畫為準」,王氏書法,以為如錐畫沙,如印印泥,蓋言鋒藏筆中,意在筆前耳。主張「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充分體現了黃庭堅師古而不泥古的思想。

第三,書法表現形式不同。

蘇軾書法的最高成就是《黃州寒食詩帖》,如圖一, 可謂神完、氣足、骨鯁、肉豐、血潤。他曾言:「崇尚書寫自然之意趣,不要被書法之「法」束縛。所以,蘇軾的草書,是真、行、草字體兼有之,如圖二《醉翁亭記》,如圖三《念奴嬌·赤壁懷古》,落筆若行雲流水,揮灑自如、縱橫奔放,無所矯飾,渾然天成。字如其人,充分體現了他豁達、怡適的鮮明個性。

黃庭堅早年草書筆法生硬、行筆實在、勁挺,橫畫一波三折,或籜龍坼石,或輕梢遏雲,如同楷書作草,如圖三《花氣詩帖》。而在如圖四《廉頗蘭相如傳》中,圓轉處瘦硬婉通,通篇得篆籀之筆。圖五、圖六《諸上座帖》和《李白憶舊遊詩卷》,力肆而態足,筆精而神完,筆力雄渾剛勁,筆勢飄逸縱橫,勢如破竹。

如果說蘇軾的草書是春風得意,氣概豪邁。那麼,黃庭堅的草書是恣肆而不疏狂,勁健而不滯澀,書便如人意,入神妙境界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道之 的精彩文章:

是文化交流,還是別有用心
二王」的影響力比較

TAG:無道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