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GDP首破90萬億元、貢獻全球經濟增長30%,中國憑什麼?

GDP首破90萬億元、貢獻全球經濟增長30%,中國憑什麼?

中國2018年國民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正持續顯現。

2019年1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2018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了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就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總量為900309億元,增速達6.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4734億元,比上年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366001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469575億元,增長7.6%。

寧吉喆稱,2018年,三大攻堅戰開局良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力度加大,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國民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較好完成。

「一方面,兩年多的供給側改革,使中國經濟結構更加合理且系統性風險下降,提升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去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對宏觀經濟政策進行了及時調整,在貨幣政策適度寬鬆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財政政策的支持力度,穩定了經濟增長。」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儘管2018年全球經濟復甦動能減弱及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勢力抬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國經濟的不確定性,但中國經濟仍以6.6%的增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貢獻率接近30%——這也意味著,中國保持了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地位,其經濟增長的外溢效應也在逐步增強。

21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開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要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誰是經濟增長引擎

寧吉喆在21日的答記者問中表示,過去一年,外部環境起伏跌宕,金融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全球投資大幅下滑,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及單邊主義盛行。在錯綜複雜的大環境下,我們能夠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是很不容易的,成績來之不易。

那麼,中國經濟為何能保持穩定增長?誰是經濟增長引擎?

寧吉喆在21日的答記者問中,詳細闡述了表現我國經濟平穩發展的六大方面。

一是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宏觀調控目標較好實現;二是三大攻堅戰開局良好,薄弱環節明顯加強;三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持續顯效;四是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發展新動能壯大;五是改革開放力度加大,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六是居民收入和消費較快增長,人民生活持續改善。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2018年宏觀經濟呈現前高後低的走勢,完成了增長目標。其中製造業投資,尤其是高端製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起到了較好的支撐作用,新經濟行業的快速發展是2018年的亮點。

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實際增長6.2%,增速緩中趨穩。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1.7%、8.9%和8.1%,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高5.5、2.7和1.9個百分點。

2018年,服務業持續處於景氣區間。全年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比上年增長7.7%,保持較快增長。1~11月份,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和高技術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4.9%、15.0%和13.4%。

劉哲說,製造業投資2018年保持了回升態勢,尤其是專用設備、醫藥製造等高端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以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均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速。

在章俊看來,消費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之一。他表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的潛力是有目共睹的,廣大農村和中低收入群體有消費升級的需求,而城鎮和中高收入人群有從實物消費向服務消費轉型的趨勢,這些都是中國消費長期內可持續增長的動力。

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6.2%,比上年提高18.6個百分點,高於資本形成總額43.8個百分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持續的結構優化和改善,消費佔比遠遠超過投資,既有我們主動發力的影響,也有基建投資受到金融擴張收縮、地方政府債務管控的影響,這個格局需要進一步鞏固,直到新動能能夠取代舊動能對經濟增長構成主要推動力。

引領全球經濟增長

寧吉喆在21日的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大的貢獻者。

對此,國新未來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徐光瑞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改革開放四十年間,中國經濟年均增速高達9.5%,相繼超過法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目前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已創造了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史上的增長奇蹟。

2018年我國GDP總量已達90萬億元,約合13.3萬億美元,約佔全球16%。近十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30%左右,特別是在2008年經濟危機期間,連續兩年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40%左右,對穩定全球經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的外溢效應逐步增強,中國在自身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通過「一帶一路」等合作方式繼續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而全球經濟一體化恰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原生動力。

「隨著去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舉辦,中國將自己龐大的消費市場向全球其他國家開放,這對已面臨增長拐點和需求疲軟的全球經濟,是一個有力的支撐。」章俊舉例稱。

國際貿易方面,2018年我國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達30.51萬億元,同比增長9.7%。其中,出口164177億元,增長7.1%;進口140874億元,增長12.9%。

對此,徐光瑞對記者說,目前已有超過23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我國的貿易夥伴。儘管中美兩國存在貿易理念的分歧,但2018年中國對美國貿易出口額仍同比增長11.3%,充分反映中國商品具有十分強大的競爭優勢。

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2018年對歐盟、美國和東盟進出口分別增長7.9%、5.7%和11.2%。

此外,徐光瑞稱,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潛力正在持續釋放,逐步成為拉動我國外貿發展的新動力。2018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合計進出口達到8.37萬億元,增長13.3%,高出全國整體增速3.6個百分點。

「從現實情況來看,經濟全球化仍是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富裕的重要路徑。」徐光瑞說。

增長潛力仍待釋放

在保持多年穩定增長之後,中國經濟是否仍具備發展潛力?多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經濟學家表示,中國仍具備較大的增長潛能,並與世界各國共享發展紅利。

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范恆山在18日舉行的第四屆央企投資論壇上表示,中國發展存在諸多韌性和巨大潛力,經濟長期向好的態勢不會改變。在城市化、信息化的轉變之中,諸多發展舉措會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未來中國將繼續加大市場調節力度,更大限度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將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包括『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方面都將繼續發力。中國在開放方面所作出的各種努力,必然會為全球經濟增添更多活力。」徐光瑞說。

在徐光瑞看來,城鎮化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推進、消費市場的持續擴容、重視科技創新所帶來的高質量增長,都為中國此後多年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想像空間。

比如,2018年美國、英國等發達經濟體城鎮化率均超82%,日本更是高達91.6%,而我國還不到60%,仍然具有20到30個百分點的發展空間。

對於未來發展形勢,寧吉喆表示,2019年我國經濟危中有機、穩中趨進,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寧吉喆說,有利條件是比較多的:一是世界大變局和我國新格局都帶來了新的重大機遇。我們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變革的空間十分廣闊。同時,我們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升科技能力、創新能力,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綠色發展,也給發展機遇帶來新內涵。二是我國擁有全球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三是我國擁有豐厚的物質基礎和人才基礎。四是改革紅利加速釋放。五是宏觀政策空間大、經驗足。

習近平21日強調,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範「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範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製圖/蔣皓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巴斯夫:每年開發創新投入接近20億歐元
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放寬「尺度」,標準實現統一但釋放資金或有限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