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放豪言:把B2轟炸機送給中國他們也仿製不來,已被打臉
現代軍工技術在很多時候不是光有設計圖紙就能造出可用裝備的,比如我國的航空發動機壽命遲遲沒有得到顯著提升就是因為材料技術不過關,渦輪的葉片無法長時間承受高溫的烤灼,直到我們攻克單晶體耐熱材料的生產工藝後才看到了解決的可能,C919使用的300M型特種鋼也是一個道理。
因為這一點,美國曾有專家放出豪言:「把F-135發動機送給中國,他們也仿製不出來。」小編就想說一句:那你倒是送呀?近日又有美國媒體發表評論,認為中國能造出殲20,但是他們絕對造不出B-2,就算把B-2放在那任其研究也沒有逆向工程的可能。事實真的如此嗎?
B-2轟炸機
其實我們在快速進步的時候也要看到客觀存在的差距,比如美國已經服役了半個世紀的支奴干雙旋翼重型直升機,不要說中國造不出來,全世界也只有美國一家能造。80年代我們進口過幾架黑鷹直升機,這種中型多功能直升機正是我軍急缺的裝備,但直到現在我們也沒有拿出像樣的仿品。
B-2也適用於一樣的道理,畢竟整機一體的翼身融合目前只有美國實現過。大噸位的飛翼式航空器有幾個比較難攻克的技術點,比如無垂尾的氣動布局需要極為精密的電傳操控系統才行,傳統的機械式邊條導流根本無法操縱這種飛機。
極為特殊的氣動布局
此外由於飛翼的翼展比十分誇張,整個飛機如同澳大利亞飛鏢一樣兩頭寬中間短。想像一下一架大型運輸機,把機頭和機翼組合在一起然後拿掉機身後半段,你覺得該怎麼讓它飛起來還能穩定駕駛?這需要非常高超的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的積累和超大型風洞實驗室才能完成論證,過不了這一關連原型機你都不知道該怎麼造。
部署在西太平洋的B-2
美國專家曾說他們並不害怕隱身塗料的成分被其他國家竊取,就算你提取出成分也不了解加工次序和化合過程,好比誰沒辦法還原出可樂原漿的配方一樣。
準備掛載炸彈
但是——小編要說這些問題我們都解決了。中國和俄羅斯都開始大力研究飛翼型結構,而中國已經拿出了天鷹這樣的成品,俄羅斯的PAK-DA原型機正在喀山飛機製造廠建造。飛控航電不過關?殲20表示風太大沒聽到。美國能造風洞,我們也行,沒有這個家底兒哪來的運20?
另一方面,殲20的塗料不必像F-22和B-2那樣必須待在恆溫室里才行,有效壽命提高了許多。我們不需要照搬複製,因為自己研究出來了,而且更好。


※登陸月球背面有多難?美國航天局長:偉大成就令人印象深刻
※各國戰略轟炸機航程對比,美國遙遙領先,我國略有不足!
TAG:今日軍事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