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一起走吧,我們去看海

一起走吧,我們去看海

本期薦讀:

E.B.懷特《大海與海風》| 第 75 期

我喜歡獨自航行。大海對我就像是身邊的姑娘——我不希望再有任何人插足。

Ryo Takemaso [日本]

▎編輯手記

E.B.懷特(1899—1985),美國當代散文家、評論家,以散文名世。作為《紐約客》主要撰稿人,他一手奠定了影響深遠的「《紐約客》文風」。今晚,我們與你分享的散文《大海與海風》選自他的隨筆集《重遊緬湖》。

寫作這篇散文時,他已年過七十,心境自與以往不同。經歷了上千次的短程航行,海風、潮汐、暗礁、呼叫的海鷗……對他仍有著莫大的吸引力,他也依舊「熱衷聽從無情的大海發出呼喚,心驚膽戰地駕船出海」。

只是如今,這種熱衷不再是單純的樂子,日益成了一種強制行為。如他所言,這是一件榮譽攸關的事。

但當人開始討厭海風,是否還應該繼續航行?「人何時應當告別大海?……是見好就收,還是非要等到犯下大錯?」

他曾長時間與自己爭論,在往日與現實之間掙扎,甚至一度將自己的船標價出售,告訴自己「回頭是岸」。然而,矛盾的一面在於,即使「我清楚地知道,我失去了對海風的感覺」,「我也丟不開航行」

於他而言,大海是無言的挑戰,也是他生命力的源泉。「醒著或睡著,船都在我的夢幻中。」當「柔和的,平穩的晨風,帶來遙遠的海上世界的腥氣」,「我」仍將手持舵柄,解纜啟航,橫渡海面。

大海與海風(節選)

作者:E.B.懷特[美國]

為你朗讀:季肖冰 | 演員

我喜歡獨自航行。大海對我就像是身邊的姑娘——我不希望再有任何人插足。沒人指點,我只有自行其是,結果事事都做得古怪,終於沒有學會正確操船,更不要說技藝嫻熟,雖然我一生在這上面都很起勁。二十歲時,我才知道還有海圖存在,此前我的歷次出航都得小心摸索,不知已經有先行者留下他們的行蹤。三十歲時,我才學會把盤索利利索索地掛在固著楔上。在此之前,我從來都把盤索堆在甲板上,丟掉盤管。我從來麻煩不斷,待到重返海面,又招來更大麻煩。航行成了件欲罷不能的事情:船泊在水上,不停搖蕩,風在吹,我別無選擇,只能登船出航。最早我的船都很小,碰上風不靈光,或者我不靈光,還能動手控制——我可以靠長棹或短槳劃回去。後來,我的船升級了,非得乘風,才能破浪。我第一次在這樣一條船上卸下錨具,一小時後才乍起膽子,升起三角旗。即使到現在,我經歷了上千次的短程航行,每逢出海時,聽海鷗鼓噪,軟沓沓的主帆噼啪拍擊,仍不免習慣性地生出寒意。

近年來,我注意到,航海日益成了一種強制行為,不再是個單純的樂子。船泊在那裡,清晨的微風徐徐吹拂——榮譽攸關,那麼,拔錨啟航吧。我像個酗酒者,一生丟不開酒瓶子。對我來說,我也丟不開航行。然而,我清楚地知道我失去了對海風的感覺,實際上,我不再為海風激動。它催我振作,一點不錯,而我真正喜歡的卻是無風的天氣,四周一片平和。有一個非同小可的問題,時時縈繞在我心頭,人如果討厭海風,是否還應當繼續擺弄船。但這種反應有些學究氣——一直的渴望仍在心中鼓盪,它屬於過去,屬於青春,所以我掙扎在舊日與現時之間,人在垂暮之年的一種常見病。

賈輝豐 譯

選自《重遊緬湖》,上海譯文出版社

說說那些與海有關的記憶

請移步圖文下方「留言區」

- 本期配樂 -

配樂分別剪輯自輕音樂樂團2002的作品Sea of Dreams(選自專輯Land of Forever)。

- 朗讀的人 -

季肖冰

演員。《SCI迷案集》中飾演高智商心理學博士展耀,《溫暖的弦》中飾演貼心義氣的高訪。更有《狐狸的夏天》《新洛神》《到愛的距離》《義道》等作品深受觀眾喜愛。待播劇有《只為遇見你》《奇蹟》。

- 往期作家 -

如何參與「回聲」欄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胡辛束 的精彩文章:

父母的「為你好」是對所有孩子的詛咒
說永遠愛我不如今晚來我家實在

TAG:胡辛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