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當年9萬守軍沒有逃,而是反擊,美軍拿下巴格達需多少代價?

如果當年9萬守軍沒有逃,而是反擊,美軍拿下巴格達需多少代價?

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時,美軍的第一目標無疑是抓捕薩達姆,因此當時的第一戰略目標就是奪取伊拉克首都巴格達。

美軍為此制定了詳盡的作戰策略,第三機步師依靠行動能力快速向北挺進;裝甲第一師也從西南部出發,沿途的伊軍部隊都交給其他友軍負責,他們只管以最短時間到達巴格達。

除此之外,第一零一空降師空降巴格達北部,三路最終將對巴格達形成合圍之勢,徹底斷絕薩達姆的外逃之路。

薩達姆自然不會束手就擒,四個共和國師在巴格達城外待命,此外他還從北方抽調了數支共和國衛隊精銳,駐守巴格達的守軍人數達到了9萬人。

但是,預想之中的巴格達之戰最終並沒有打響,守軍在美軍到達前一夜之間就跑光了,美軍以零傷亡拿下了巴格達,不僅繳獲了大量資產,也給其他正在抵抗的伊軍帶來沉重打擊,加速了伊拉克正面戰爭的結束。

可能很多人都有想過一個問題,如果當年9萬守軍沒有逃跑,而是選擇拚死抵抗的話,美軍拿下巴格達會付出什麼代價?

其實這個問題美國人自己就考慮過,戰爭爆發前,中情局對巴格達進行了大量滲透,並得出了結論:「巴格達一旦發生城市戰,無論對伊拉克平民還是對美英士兵來說,都將是非常危險和致命的,美軍將遭受比索馬利亞之戰更難以承受的損失」。

索馬利亞之戰,即電影《黑鷹墜落》所描述的戰鬥,美軍一支160人組成的特種兵部隊在摩加迪沙抓捕恐怖分子高層,遭遇全城數千士兵和平民的圍攻,最終以19死70傷敗退。

巴格達的城市規模比摩加迪沙大了太多,手持武器的士兵就有9萬人,但如果真的爆發戰爭,慘烈程度可想而知。即便2003年的美軍已經具備衛星成像、夜間作戰、武器等優勢,在巷戰中也討不到多少好處。

中情局在戰前就給出了忠告,美軍應該先佔領雅爾穆克、肯迪區、曼蘇爾區、哈姆拉區,因為這些是巴格達的別墅區,住房悉數、地形開闊,適合美軍先進裝備的展開,而且居住在這裡的有錢人基本上都跑光了,美軍不用擔心炸到平民。

最不適合戰鬥的是卡拉馬區、謝赫奧馬爾區,這些是巴格達老城區,建築密集、街道複雜,最適合達巷戰,巴格達守軍可以在任何角落發動攻擊,美軍極易吃虧。

正面戰爭結束時,美軍戰鬥死亡84人,其他事故死亡45人,比當年海灣戰爭還要低,但如果戰爭爆發,傷亡數字至少也是四位數。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爾斯在戰後的訪談中承認,三路進攻巴格達的部隊其實都知道接下來可能會很慘烈,已經做好了打巷戰的心理準備,不成想中情局的工作效果超乎想像,最擔心的巷戰沒有發生,美軍兵不血刃拿下伊拉克心臟巴格達。

延伸閱讀

南美洲最憋屈的國家,守著大油田,石油產量卻在下降,越來越窮

內鬥了幾千年的民族,3000萬人口卻無法建國,至今仍被圍毆

薩達姆1979年上台,為何僅一年就要打伊朗?我說一個冷門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根知底 的精彩文章:

三兄弟分道揚鑣,分開這麼多年,俄羅斯還能統一東斯拉夫三國嗎?
俄羅斯烏克蘭都屬於斯拉夫人,為何一個打出名號,一個卻不禁打?

TAG:知根知底 |